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ot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和实践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产业结构的增长效应是通过提高生产率这一途径实现的。因此,产业结构变动不仅具有增长效应,而且属于集约增长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长期过程中,与目前我同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相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与工业化发展规律相一致的特征和趋势,同时,我国的结构变迁在资源转移、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又呈现出与所处相同发展阶段的围家和地Ⅸ不同的特殊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褴的主要任务。而实现经济集约化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改变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就要求迅速提高要素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再配置效应,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一、关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争论
  
  中国日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一判断在学术界已经没有太大的争议。但是,关于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却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发展重化学工业是工业化中期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这种观点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出现的产业结构重型化相符,同时也与工业化理论一脉相承。另一种观点认为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依靠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推动,这可以从近年来在政府文件中多次出现的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论述中找到政策支持。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时,往往将发展服务业与工业化对立起来,在制定支持服务业和支持重工业的扶植政策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和抵触。
  国内学者对在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到底应依靠重化工业还是服务业这一问题的争论中,一些学者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主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观点,这一观点以吴敬琏等经济学家为代表。吴敬琏认为,一些地方政府热衷的重化工业的实质仍是走旧型工业化道路,依靠大量资源投入支撑外延式增长,无助于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他主张,中国的工业化后期可以依靠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主要依据是:一是根据霍夫曼等人的理论进行结构升级的结果是很快出现资源短缺和失业率的上升。二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贡献率高于重工业。三是新型工业化目标与发展服务业并不矛盾。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以重化工业为主,这一观点以厉以宁等经济学家为代表。厉以宁认为,工业重型化在中国具有必然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历了轻工业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二次重工化”开始显露端倪。这既有“由轻到重”的客观规律起作用,又体现了产业发展本身对设备更新改造的巨大需求。主要依据是:一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途径经历了从轻工业开始转入重工业阶段,再转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上不可逾越。二是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发展国防力量,必须依靠重化工业,但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发展重工业。三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重工业的高污染和高能耗,但并非重工业本身造成这些负面效应。除此之外,樊纲等经济学家还认为,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不应过分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仍是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依据是:一是中国人均收入不及高收入国家的=三十分之一,片面强调中国产业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达国家看齐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工业化发展规律。二是不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带动较多的就业,而且重化工业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对劳动就业的更大需求。三是服务业发展要以制造业为基础,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制造业的发展。
  
  二、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我们认为,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结合本世纪前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来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_方向和总体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发展的两个车轮。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道理在于:第一,虽然中国进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轻工业和服务业,但是无论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还是以轻工业、服务业为主,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高效率的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提高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程度,利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长期来看,这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动力。第二,从经济发展史和工业化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产业结构长期以重工业为主容易导致很多弊端。即使经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比例迅速增长,但其服务业也是高度发达、比重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的,甚至在工业化前期这些国家服务业比重也是处于主导地位。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服务业比重也远远高于中国。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必须同时结合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否则产业结构将会出现畸形。第三,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都面临调整、改造和升级的任务,利用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等手段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中国要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口标,必须在对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和升级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也是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实现这一目标有三个主要手段:第一,以技术进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第二。利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成果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制造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第三,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为核心,使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制度在现代服务企业和现代制造企业中广泛运用,从而使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成为生产率首先得到迅速提高、管理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产业同际竞争力得到迅速增强的现代新兴产业部门。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切实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思维方 式仍是制约和限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思想根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协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就业等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
  
  (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在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减少政府对经营性活动和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参与,创造和维护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遵循市场机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打破恶性竞争,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封锁,规避产业结构趋同,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再一方面,降低企业退出壁垒,通过不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来解决企业普遍存在产业进入和退出成本过高等问题。还有,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各地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发挥地区优势,从而避免各地区在同一产业上进行低水平重复和竞争。
  
  (三)大力调整服务业结构.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未来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作为商品生产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作用;重点发展以信息、科技、金融、会计、咨询、法律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褴体水准;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例如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组改造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品研发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和销售中心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四)有效协调发展服务业和吸纳就业的关系
  目前,在中国服务业中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是传统服务业,由于传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和对就业的贡献率很有限.过度依赖传统服务业吸纳就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本深化带来的就业问题.也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服务业发展结构。因此,应在挖掘传统服务业就业潜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扶持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中就业容量大的社会服务业(例如物流、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通过全面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来扩大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具体措施包括:按照各行业就业的密度和带动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制定优惠和扶植政策;制定灵活有效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员工和事业单位员工自由流动和发展除全日制以外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和制定相关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为企业多吸纳劳动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普及各层次的教育培训,加强全民对提高教育水平和积累人力资本的认识,正确引导居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这对增强劳动力就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制定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相关投资和金融政策,避免企业不合理地出现用资金替代劳动力的倾向。
  
  (五)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其一,制定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引导投资结构,发挥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优化产业结构的调节作用。应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来引导投资方向和促进投资结构优化,从而避免因投资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风险;除了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以外,还应当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的调节作用,使地价的高低能够影响不同行业与不同地区的投资成本,进而发挥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号和导向作用。其二,要深化环境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构建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机制。就资源使用而言,有必要建立各类企业都要为取得重要资源使用权和开采权付费的机制。同时,各地应强制建立起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和安全投入制度。就环境保护的约束机制而言,政府要承担起保护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公共职责,要明确“先支付费用,后取得排污权”的原则,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保护环境目标的实现,通过制定严格的产业投资的环境标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在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目标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六)发展服务业与推进新兴工业化相结合
  在经济服务化和工业化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的条件下,发展服务业与推进工业化非但不矛盾,而且能够在更高程度上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力量。第一,随着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工业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从第二产业总投入来源中服务业和工业所占比重的国际比较来看,除了第二产业在自身总投人中占比最高以外,第二产业总投入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次于第二产业,因此第三产业作为第二产业的中间产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这一比重低于国际水平,表明中国服务业作为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所占的比重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在产业链构成方面,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已经不大,附加价值也越来越有限,未来第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第二,信息化是提升工业科技含量、带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制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三,从产业关联角度分析,工业的发展对服务业提出了日益增多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既是随产业分工从工业中分离出来的独立产业部门,同时工业也决定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规模和产品结构,而且,第二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中间产品和投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服务业所需的基础设施、消费品以及生产资料等基本上南第二产业提供。因此,应通过发展服务业与推进新兴工业化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注:本文为2007年中国社科院交办课题《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难点与对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何德旭)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本栏目策划、编辑:苏小梅)
其他文献
商博士6000外观独特而前卫。它配置了Celeron-667MHz处理器、64MB内存和15GB硬盘以及48倍速光驱,随机软件十分丰富,对于制造业与流通业等小型商务办公市场用户来讲,价格不到
氟代硼鈹酸钾KBe2BO3F2(KBBF)晶体是至今发现的可相位匹配的倍频波长最短的晶体。但是,由于该晶体具有很大的面间距,层状生长习性十分明显,因此,至今采用熔盐法生长的晶体厚
用全息法测量了几种材料的泊桑比。说明了全息法对测量小泊桑比和脆性材料的泊桑比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理论验证,测量结果准确,精度达千分位。 Poisson’s ratio of severa
在超高真空中固体表面外加强电场时会产生放电现象,这种放电现象往往会导致氧化铝高频窗穿孔和断裂。为了研究大功率高频窗的破坏现象和氧化铝微观结构的关系,使用不同的材
路基的施工作为一个道路桥梁的施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好坏决定着路基的稳定性和质量,决定着桥梁使用寿命的长短。所以,在道路桥梁的施工工程建设当中,为路基施工做好准备工
教师应该追求案例效用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应有的优势。我以“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为例,谈谈如何使案例效用最大化。一、以例为线追求案例效用最大化,首先得明白
目的评估结膜下注射伏立康唑对兔眼角膜的安全性,寻找兔眼结膜下注射伏立康唑的安全剂量。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5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伏立康唑(50、100、200、400
电脑的故障千奇百怪,一点点很小的疏忽都可能让你找不到使你电脑处于瘫痪状态的原因。这不,一个奇怪的问题又出现了。 问题:一台配置为PⅢ733、联想A10e主板、kingma×128MB
曙光TC1700是曙光公司2001年最新推出的基于IA架构服务器节点的集群系统,具有可自由伸缩、高度可管理、高可用、高性能价格比等诸多优点,是曙光公司机架式服务器的经典之作
常见的新生儿产伤包括局部出血水肿、神经损伤和骨折等,在眼部主要有结膜下和视网膜出血等。随着围产期保健的深入开展,新生儿产伤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产伤导致泪小管断裂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