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阳生涯专稿
到底选什么?怎么选?估计从高中文理分班开始,选择焦虑就一直伴随着你,你常常在思考,却从未真正认识自己。
等到择业时,你慌了,那么多的行业和职位,到底选哪个?等到一次又一次地被工作“否定”,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后,你还在苦苦思索,到底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的统计显示,在前来咨询的个人客户中,职业定位错误的人中有近九成人是因为缺乏自我了解,进而在选择时出现了各种偏差。
在自我了解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师先与您分享一个咨询案例。
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如何发展?
人物资料:Bob,电话销售,某中型B2B电子商务公司
工作三年了,Bob还是一个最最普通的销售人员。当初毕业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要做什么,才去做的销售。在Bob看来,销售不就是传说中“最能锻炼人”的岗位么?从这里开始,可以锻炼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而且门槛不高,适合初出茅庐的新人。
然而,Bob虽然很努力,还是一直业绩平平,每个月拿到的提成只能勉强过日子。看着别人一个月两三万的业绩,眼红也不是,无奈也不是,在心里憋了三年了,不管怎么努力也没多大长进。电话销售压力大、工作内容单一枯燥,也让他越来越抵触,电话也不想打,提不起劲来做业务。想换工作,可换什么呢?找来找去还是销售。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Bob来找职业规划师帮忙。谈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他还是很迷糊,在刚开始的谈话和交流中,不管老师问什么或谈论什么,他似乎都没什么兴趣。问他在大学时最常做的事是什么,他回答说睡觉和打游戏;问他那么比较喜欢哪门课程,他说不知道,感觉都一样,没有特别的倾向。
Bob对自己这样“一问三不知”的状况也很郁闷,因为他确实不知道到底什么能让自己提起劲,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每次一想到这个问题就很头疼,每次都在“以后再看吧”这样的自我安慰中逃避掉了。眼看是奔三的人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做出行动,寻求转变。
专家分析
职业规划师:五类人不了解自己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对自己不够了解。像Bob一样,大学四年在迷茫中度过,到毕业面临就业选择时一片迷茫。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直在考虑,又一直在逃避,从未真正弄明白。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遇到问题时没有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机会多了解自己,多发掘自己能力特长,而是消极回避。久而久之,同样的问题一次次重复发生,再难面对和解决,只能借助外力获得帮助,比如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帮助自己提升认知,迅速找准自己的职业特长、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所在。
不了解自己的原因何在?有些人是缺乏自我了解的意识,有些人是缺少自我了解的有效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对自我了解的偏颇、不全面、不理性。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1、自恋型
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认为自己是最好,而且也认为别人一定很欣赏他。当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和不公平时,不是继续以自欺欺人的态度面对,就是以极端抗拒的态度强烈抵制。这样的人在职场上遇到困难和障碍,很难通过自省来发现问题。
2、自卑型
做事总是畏畏缩缩,生怕出错,领导交给他一个任务,总是心怀忐忑,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完成任务。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只敢完成自己已经熟悉的工作。对于自己的目标、理想与兴趣,常常缺乏直面的勇气,也缺乏行动力。
3、分裂型
有一部分人在自我认知中总是左右摇摆、犹豫不决,对职业兴趣、个性气质和职业价值观的理解缺乏稳定的认知,常常在自我纠结中把自己做事的思路打乱了。
4、茫然型
周围的各种事情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不管工作是给他一颗糖还是一碗药,到他嘴里都索然无味。对什么感兴趣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也不在意,得过且过。上述案例中Bob就属于这个类型。
5、自我型
人的自我认知很大一部分是靠与外界互动,靠外界的信息反馈进一步形成自我认知的,有一部分人思维和心灵比较封闭,或者过于偏执,对外界信息接受有抵触,只愿意呆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导致对自我的认识很可能存在较大的偏颇。
职业规划师支招
两方面入手,提升自我了解
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职业规划师建议职场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提升自我了解:
第一,学会有效的沟通
“乔哈窗口理论”是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理论,即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用一个坐标来形容:横坐标是自知、自不知,纵坐标是他知、他不知。由此横、纵坐标交叉构成的四个部分便是人的自我认识:自知他知的部分叫“公开的我”,自不知他知的部分叫“盲目的我”,自不知他不知的部分叫“未知的我”,自知他不知的部分叫“秘密的我”。
一般而言,“公开的我”越大“未知的我”越小,这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就越清楚,就能以真实的自我生存与世界上,反之亦然。要想更好的了解自己,就要学会有效的沟通,包括善用语言技巧和肢体语言,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不断修炼内在,减少与他人的人际冲突。沟通容易了,你也能从对方的信息反馈中得到更多的自我认知信息。而职业规划咨询过程,就是一个专业度极高的沟通、启发、思维诱导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咨询者也从中慢慢领悟到问题要害,从中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咨询的结果不仅仅这是一份报告,而更是一个助人自我了解的过程。
第二,有确切定位的积极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我了解的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实践不是盲目的,而是围绕一个中心即职业定位去积极学习和探索,而不是消极等待“问题”来敲门。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和计划有问题或偏差,那就应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复,而不是坐以待毙。因此,也就是说职业规划并不是一套“死方案”,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微调方案,才能保证自己在合适的方向上前进下去。
有一句大家颇为熟悉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解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所以,自我发掘是个连续的过程。提醒职场人:了解自己,是你职业发展旅程的起航之时,有了好的开始,成功尽在掌控!
到底选什么?怎么选?估计从高中文理分班开始,选择焦虑就一直伴随着你,你常常在思考,却从未真正认识自己。
等到择业时,你慌了,那么多的行业和职位,到底选哪个?等到一次又一次地被工作“否定”,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后,你还在苦苦思索,到底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的统计显示,在前来咨询的个人客户中,职业定位错误的人中有近九成人是因为缺乏自我了解,进而在选择时出现了各种偏差。
在自我了解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师先与您分享一个咨询案例。
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如何发展?
人物资料:Bob,电话销售,某中型B2B电子商务公司
工作三年了,Bob还是一个最最普通的销售人员。当初毕业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要做什么,才去做的销售。在Bob看来,销售不就是传说中“最能锻炼人”的岗位么?从这里开始,可以锻炼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而且门槛不高,适合初出茅庐的新人。
然而,Bob虽然很努力,还是一直业绩平平,每个月拿到的提成只能勉强过日子。看着别人一个月两三万的业绩,眼红也不是,无奈也不是,在心里憋了三年了,不管怎么努力也没多大长进。电话销售压力大、工作内容单一枯燥,也让他越来越抵触,电话也不想打,提不起劲来做业务。想换工作,可换什么呢?找来找去还是销售。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Bob来找职业规划师帮忙。谈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他还是很迷糊,在刚开始的谈话和交流中,不管老师问什么或谈论什么,他似乎都没什么兴趣。问他在大学时最常做的事是什么,他回答说睡觉和打游戏;问他那么比较喜欢哪门课程,他说不知道,感觉都一样,没有特别的倾向。
Bob对自己这样“一问三不知”的状况也很郁闷,因为他确实不知道到底什么能让自己提起劲,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每次一想到这个问题就很头疼,每次都在“以后再看吧”这样的自我安慰中逃避掉了。眼看是奔三的人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做出行动,寻求转变。
专家分析
职业规划师:五类人不了解自己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对自己不够了解。像Bob一样,大学四年在迷茫中度过,到毕业面临就业选择时一片迷茫。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直在考虑,又一直在逃避,从未真正弄明白。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遇到问题时没有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机会多了解自己,多发掘自己能力特长,而是消极回避。久而久之,同样的问题一次次重复发生,再难面对和解决,只能借助外力获得帮助,比如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帮助自己提升认知,迅速找准自己的职业特长、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所在。
不了解自己的原因何在?有些人是缺乏自我了解的意识,有些人是缺少自我了解的有效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对自我了解的偏颇、不全面、不理性。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
1、自恋型
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认为自己是最好,而且也认为别人一定很欣赏他。当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和不公平时,不是继续以自欺欺人的态度面对,就是以极端抗拒的态度强烈抵制。这样的人在职场上遇到困难和障碍,很难通过自省来发现问题。
2、自卑型
做事总是畏畏缩缩,生怕出错,领导交给他一个任务,总是心怀忐忑,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完成任务。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只敢完成自己已经熟悉的工作。对于自己的目标、理想与兴趣,常常缺乏直面的勇气,也缺乏行动力。
3、分裂型
有一部分人在自我认知中总是左右摇摆、犹豫不决,对职业兴趣、个性气质和职业价值观的理解缺乏稳定的认知,常常在自我纠结中把自己做事的思路打乱了。
4、茫然型
周围的各种事情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不管工作是给他一颗糖还是一碗药,到他嘴里都索然无味。对什么感兴趣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也不在意,得过且过。上述案例中Bob就属于这个类型。
5、自我型
人的自我认知很大一部分是靠与外界互动,靠外界的信息反馈进一步形成自我认知的,有一部分人思维和心灵比较封闭,或者过于偏执,对外界信息接受有抵触,只愿意呆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导致对自我的认识很可能存在较大的偏颇。
职业规划师支招
两方面入手,提升自我了解
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职业规划师建议职场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提升自我了解:
第一,学会有效的沟通
“乔哈窗口理论”是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理论,即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用一个坐标来形容:横坐标是自知、自不知,纵坐标是他知、他不知。由此横、纵坐标交叉构成的四个部分便是人的自我认识:自知他知的部分叫“公开的我”,自不知他知的部分叫“盲目的我”,自不知他不知的部分叫“未知的我”,自知他不知的部分叫“秘密的我”。
一般而言,“公开的我”越大“未知的我”越小,这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就越清楚,就能以真实的自我生存与世界上,反之亦然。要想更好的了解自己,就要学会有效的沟通,包括善用语言技巧和肢体语言,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不断修炼内在,减少与他人的人际冲突。沟通容易了,你也能从对方的信息反馈中得到更多的自我认知信息。而职业规划咨询过程,就是一个专业度极高的沟通、启发、思维诱导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咨询者也从中慢慢领悟到问题要害,从中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咨询的结果不仅仅这是一份报告,而更是一个助人自我了解的过程。
第二,有确切定位的积极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我了解的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实践不是盲目的,而是围绕一个中心即职业定位去积极学习和探索,而不是消极等待“问题”来敲门。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和计划有问题或偏差,那就应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复,而不是坐以待毙。因此,也就是说职业规划并不是一套“死方案”,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根据需求的变化,不断微调方案,才能保证自己在合适的方向上前进下去。
有一句大家颇为熟悉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解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所以,自我发掘是个连续的过程。提醒职场人:了解自己,是你职业发展旅程的起航之时,有了好的开始,成功尽在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