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受性与耐药性
耐受性:指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导致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例如,苯巴比妥有药酶诱导作用,长期应用可导致体内药酶活性提高,促进药物代谢,必须逐渐加大剂量才能维持疗效;连续使用吗啡,导致体内吗啡样物质脑啡肽的产生受到抑制,需要应用更多的吗啡来补充脑啡肽的不足。耐受性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只要经过足够的停药时间,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会逐渐恢复。因此,对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必须使用时可采取间歇用药或交替用药。
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现象。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会明显下降。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常用的抗生素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那些应用时间较长、适用范围广泛的药物,耐药性往往表现得更为严重。例如,单独应用链霉素治疗肺结核,4个月后,约70%的患者痰中结核杆菌对链霉素有耐药性。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与生化机制和遗传因素有关。因此,为了保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合理用药。有计划地分批、分期交替使用抗生素,是控制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高敏与增敏
高敏:指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在服用等量药物时,可引起与其他患者性质相似、但强度更高的药理反应和毒副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不能忽视“个体差异”,应根据个人情况及时调整剂量,避免毒副作用。
增敏:又称为“增敏现象”,指在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和受体功能与更新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增强。对有增敏现象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以防万一。
习惯性与成瘾性
习惯性:指患者连续使用某种药物后,对药物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一旦停药,患者主观感受到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不适感,并希望继续得到药物。如长期服用安定和镇静、抗焦虑药物,都会产生习惯性。其他如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等,也有类似情况。
成瘾性:指患者对药物产生了生理上的依赖。一些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镇静催眠药鲁米那、水合氯醛等,连续服用后易产生成瘾性,患者不仅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这些药物,而且在停药后生理上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症状,如打哈欠、思睡、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泻、疼痛、周身不适,严重者可致休克。若给予足够药物,这些症状即可消失。
习惯性和成瘾性都属于药物依赖。对易形成药物依赖的药物,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不能擅自滥用。
耐受性:指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导致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例如,苯巴比妥有药酶诱导作用,长期应用可导致体内药酶活性提高,促进药物代谢,必须逐渐加大剂量才能维持疗效;连续使用吗啡,导致体内吗啡样物质脑啡肽的产生受到抑制,需要应用更多的吗啡来补充脑啡肽的不足。耐受性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只要经过足够的停药时间,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会逐渐恢复。因此,对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必须使用时可采取间歇用药或交替用药。
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现象。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会明显下降。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广泛,许多常用的抗生素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那些应用时间较长、适用范围广泛的药物,耐药性往往表现得更为严重。例如,单独应用链霉素治疗肺结核,4个月后,约70%的患者痰中结核杆菌对链霉素有耐药性。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与生化机制和遗传因素有关。因此,为了保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合理用药。有计划地分批、分期交替使用抗生素,是控制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高敏与增敏
高敏:指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在服用等量药物时,可引起与其他患者性质相似、但强度更高的药理反应和毒副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不能忽视“个体差异”,应根据个人情况及时调整剂量,避免毒副作用。
增敏:又称为“增敏现象”,指在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和受体功能与更新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增强。对有增敏现象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以防万一。
习惯性与成瘾性
习惯性:指患者连续使用某种药物后,对药物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一旦停药,患者主观感受到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不适感,并希望继续得到药物。如长期服用安定和镇静、抗焦虑药物,都会产生习惯性。其他如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等,也有类似情况。
成瘾性:指患者对药物产生了生理上的依赖。一些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镇静催眠药鲁米那、水合氯醛等,连续服用后易产生成瘾性,患者不仅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这些药物,而且在停药后生理上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症状,如打哈欠、思睡、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泻、疼痛、周身不适,严重者可致休克。若给予足够药物,这些症状即可消失。
习惯性和成瘾性都属于药物依赖。对易形成药物依赖的药物,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不能擅自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