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为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静止期患者(静止期组)20例(34只眼),其中单眼患病6例;活动期患者(活动期组)14例(25只眼),其中单眼患病3例。纳入与之年龄、性别相符的健康人28例(30只眼)作为对照组。A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采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补偿眼压(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值(IOPg),眼球突出计测量眼球突出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NA或非参数检验的统计方法对3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静止期组平均年龄为(47.3±12.8)岁(女性23只眼,男性11只眼),活动期组平均年龄为(51.9±9.6)岁(女性16只眼,男性9只眼),正常组年龄为(47.2±10.4)岁(女性19只眼,男性11只眼),TAO静止期组CH为(9.68±1.45)mmHg(1 mmHg=0.133 kPa),活动期组CH为(9.82±1.53)mmHg,均低于正常组CH的(10.67±1.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1,P1=0.01;t2=-2.01 ,P2=0.048;静止期组IOPcc为(17.91±3.67)mmHg,活动期组IOPcc为(17.88±5.44)mmHg,高于正常组IOPcc的(13.90±3.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6,P1=0.001 ;t2=3.46,P2=0.001);静止期组CRF为(10.19±1.73)mmHg,活动期组CRF为(10.36±1.01)mmHg,正常组CRF为(10.08±1.40)mmHg, 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1,P1=0.761 ;t2= 0.69,P2=0.491);静止期组CCT为(531.41±37.60)μm,活动期组CCT为(533.52±18.88)μm,正常组为(546.25±28.84)μm,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1,P1=0.059;t2=-1.52,P2=0.132);TAO患者中角膜滞后量与眼球突出度、模拟Goldmann眼压值、角膜补偿眼压呈负相关(Pearson=-0.279,-0.385,-0.663,P<0.05),与CCT和CRF呈正相关(Pearson=0.246 ,0.583,P<0.05)。

结论

TAO患者角膜生物力学性能CH降低,角膜受压时恢复原形的能力下降,CH与IOPcc、IOPg呈负相关。(中华眼科杂志,2016,52:263-267)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拆除器在商环包皮环切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用商环行包皮环切术257列。实验组150例应用新型拆除器拆除商环,对照组107例不用拆除器拆除。对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拆除时间、疼痛评分、瘢痕满意度评分、手术满意度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商环拆除时间[(61.8±9.9)s与(127.4±41.6) s]、疼痛评分(4.1±1.3)与(6
抑制是双眼竞争的结果,当健康人的抑制平衡点被打破时,就可导致弱视;抑制是弱视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关于抑制的研究,早期提出了"双阶段理论",并于基础研究角度确定了抑制存在的解剖定位;近年来不同学者设计了不同的模型来量化抑制程度,同时提出了新颖的去抑制的弱视治疗方法。笔者围绕抑制研究的新动态及去抑制的弱视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05-308)
期刊
期刊
期刊
多形性腺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影响肿瘤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复发和恶变。肿瘤复发后处理非常棘手,而且易导致恶变,危及患者生命。肿瘤复发的原因虽是多方面,但术前对肿瘤性质的正确判断以及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操作技巧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对多形性腺瘤患者应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时给予治疗。(中华眼科杂志,2016,52:241-243)
期刊
期刊
通过介绍视觉通路相关的生物节律调节系统,即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松果体-褪黑素调节轴,探讨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继而对生物节律和睡眠情况的影响,由此提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造成的长期蓝光屏蔽有关。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为改善老年人生物节律和睡眠状况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09-314)
目的分析儿童睑缘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断为睑缘炎的儿童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以往诊断、角膜累及情况、治疗方案、疗程及疗效等信息。结果30例儿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2.3。患儿症状无特异性,50.0%儿童睑缘炎患者曾被误诊为角膜炎,其中43.3%曾被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睑缘炎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