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曾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后,有病情好转出院的有38例,有2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通过3-6个月的随访,38名患者的日常生活,都是按照护士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的。有2名患者病情复发,再发率为5.0%。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不仅需要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还需要正确而有针对性地综合护理措施,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病情重等,因为老年人自身机体生理功能下降。再加上诸多基础疾病困扰,导致临床护理上较为复杂。文献资料大多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其影响因素是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转变等。所以应对此类患者加强护理观察,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4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救治以及认真的护理得到了令人欣慰的效果,现将观察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AMI患者,均选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年龄67-82岁,女19例,男19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学、心电图检查确诊。
  1.2 急救措施 尽早安排在重症监护室或急诊PCI治疗,常规积极止痛、镇静,是给予溶栓,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维持循环稳定,合并休克时给予抗休克药物。仔细观察监测心电示读器上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对于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有一定的好处,若此两种状况在心电图变化中表现出来,此时应该利多卡因5到10g进行静脉注射,每5到10min左右重复1次,至期前收缩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然后以大约l至4mg/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至情况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用口服胺腆酮200mg就可以了,要保证每天服三次。静脉通路是由急救护理建立起来的。有的患者属于交感神经兴奋者,可选择用小剂量的13受体阻滞剂。有些情况不必立即处理,例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宜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做临时的经静脉心内膜右心室起搏治疗,因为它伴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到传导阻滞消失后撤除。尽最大可能采取非同步直流电复律而针对心室颤动患者发生心室颤动时。房室传导阻滞对于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无血流动力学以及I度房室传导阻滞改变者;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休克以及阿斯综合征者应马上采取同步直流电复律,然后用利多卡因l-3mg/min维持。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是止痛、祛除病因、纠正紧张情绪、解除低血压、增强血容量、对心功能带来好处。可使用阿托品静脉滴注当遇到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或心力衰竭或心排血量不足发生晕厥时。而对于恶性心律失常这种类型来说应进行急救。在第一时间让患者平卧。心电监护、吸氧、血压监测,采血急诊抽血急查血清心肌酶、电解质、凝血4项、肌钙蛋白、血常规等,迅速打开两条静脉通道,给予抗心律失常、扩冠、抗凝、营养心肌、镇静止痛、改善循环等治疗方法。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同时患有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患者通常情况下多少都会焦虑、紧张心理素质不好的人都会有恐惧心理,心室颤动或者心室扑动时,会导致抽搐、意识丧失、呼吸停顿等症状,主要是由于心脏舒缩功能受到室速的限制,会给患者脑缺氧缺血。该患者意识恢复后,处于极度恐惧状态,濒死感明显,我们据情允许家属陪护,作者一直陪伴左右,运用合理的沟通,安慰、使患者的精神压力大大的降低,家属的内心也是十分的焦虑的,所以家属也需要必要的心理辅导,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减少外界带来的刺激,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整个抢救以及治疗,患者就能积极的合作。
  2.2 预防肾功能衰竭 心跳不断地骤停室颤间断循环中断,肾功能损害是由肾血管缺血缺氧导致的,同时应注意,护理过程中应检查肾功能并及时监测尿量,急性肾衰为血流量急剧下降所致的肾前性肾衰。为保证呼吸道通畅,头要偏向一侧,监察患者意识情况、瞳孔以及呼吸的变化规律。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时,主要原因是室颤时心室舒缩功能受限,通常会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顿、抽搐等情况,致脑缺血缺氧,这时应使用冰帽或在头部放置冰袋类似以上所说的能降低温度的东西[1]
  2.3 预防脑水肿 为了降低神经损伤的程度,可以采取一定的低温保护措施,这时就可以利用冰帽等,在此期间一定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心輸出量急剧下降,是恶性心律失常造成的,严重可导致脑血流有明显的下降,甚至会造成脑缺血缺氧。
  2.4 健康教育 减少探视,保持环境安静,并向患者讲解注意休息的重要性。为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并发症,要使心肌处于最低代谢状态。同时向家属讲明AMI患者在危险期内,防止情绪激动和各种不良刺激,对顺利度过危险期的重要性。为促进心脏康复,3-5d后可进行活动(被动);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对疾病的恢复要有信心,可缩短康复的进程预防便秘。
  3 结 果
  40例患者中2例抢救无效死亡,成功率达92.5%。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有36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抢救无效死亡。经3-6个月的随访,36名患者都能够按照护士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日常生活。有2名患者再发心梗住院,再发率为5.6%。
  4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老年人患上三高是由肥胖导致的,因此也导致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因反应迟钝,各种感觉欠灵敏,无典型临床症状,不易被察觉,病情复杂进展快,所以病死率极高。猝死是不典型胸痛的唯一表现,常发生在饱餐后、用力排便后或睡眠中,预防有一定困难。护士一定要仔细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抢救,使患者脱离危险。对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有大量文献资料显示,虽然临床急救及相关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是我们也发现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措施是,有效及综合性的临床急救护理。   有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倘若不尽快的使心肺复苏,这样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所以,不论是目击者还是患者家属在其发病时能够极早的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的几率就会比以往变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以后,应及時溶栓,溶栓时间越提前,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可能性就越大,患者康复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为了使患者在医院内治疗的时间增长,保证其治疗效果,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宜耽误溶栓的时间,从而使死亡率降低。越早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就可以为患者争取愈加明显的治疗效果。心肌持久严重缺氧、缺血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逐渐加剧,冠脉起初是狭窄然后逐渐到闭塞,时间一久综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血栓,可发生心律失常、使管腔发生急性梗死,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情况发生,其病势凶、发病急、死亡率也相对较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症状不典型、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决定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患者的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心理因素的刺激及疾病的影响,在AMI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心理社会因素,老年人一般都有老化性或慢性疾病。并随着多种器官功能的老化及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认知障碍,所以当他们病重而就医时。大多对病情估计悲观,从而出现较多心理问题。本组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并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的实施,能够缩短等待医嘱时间.且能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干预的实施。使护理人员能够准确、全面地观察病情.并进行护理操作,避免了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有效地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所以要仔细认真地护理,对患者能否抢救得及时有很大的帮助,可降低死亡率,抢救效率会大幅度增大。能娴熟的运用各种抢救仪器并且还会基本的操作,当遇到恶性心律失常这种紧急病症应具有判断能力,保证各种抢救仪器的正常运转,熟练掌握不同心律失常的用药方式与抢救程序,为降低死亡率,使生存质量增大,为消除患者的痛苦,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做好心理疏导,总结本文可知,为降低老年人ATM并发症和病死率。不仅需要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还需要正确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邢凤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3(17):193-193.
  [2] 苟志娥.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39-40.
  [3] 方元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4):267-26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EPO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我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
期刊
【摘要】 目的 對妊娠期孕妇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FDA的等级标准,并依据抗菌药物对胎儿所产生的影响,对药物进行分类。结果 依据FDA的等级标准可以妊娠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分成三类。结论 在临床妇产科中,正确的选择与使用妊娠期抗菌药是十分重要的。临床医生在对妊娠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守妊娠期药物使用的原则。  【关键词】 妊娠期;抗菌药物;应用  临床医生在对妊娠期妇女使用抗菌药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高脂血症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B组接受血脂康治疗。连续用药8周,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
期刊
【关键词】 兰索拉唑;阿莫西林;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饮食不规律,加之年轻人喜欢饮酒、麻辣、热烫饮食等习惯,患胃肠疾病的人数增多;慢性浅表性胃炎为比较常见的疾病。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造成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根据胃镜下胃粘膜变化和病理组织受到损害的程度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和糜烂性等。有的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肠化生病理变化。慢性浅表性胃炎的
期刊
【摘要】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指胎儿娩出24小时后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目前仍然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就我院收治的分娩患者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36例,对其分析产后出血特点及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出血时间产后2h为高发期,出血量以500-1000ml居多,因此,应作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其发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护理人员给与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给与观察组患者除了常规临床护理之外,还加以干预措施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实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75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38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效果,使肺结核患者尽早治愈。对象 2012年1月1日——4月30日住院的肺结核患者。方法 作者从心理因素方面对2012年1月1日——4月30日住院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分析。肺结核病人主要心理趋向分以下几型:①悲观型;②焦虑型;③抑郁型;④恐惧型;⑤基本正常型.心理护理:①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②帮助病人树立
期刊
【关键词】 骨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是静脉系统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静脉好发[1]。据报道,骨科大手术后未采取预防措施,DVT发病率高达50%。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  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2]。  随着临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认识的提高,骨科病人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非索非那定和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6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给予非索非那定片,120mg Po,Qd,II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开瑞坦)10mg Po,Qd。两组均连续服药两周。对治疗前后病人的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但I组中没有患者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