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探究式教学已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平台。由于中学思想品德课理论抽象,知识性较强,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出现普遍厌学的场面。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探究,通过互动的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把思想品德课变为师生探究的乐园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贴近学生,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使学生感兴
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在探究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在思想品德课上,很多学生无精打采,可是一下课,他们对布什、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朝核六方会谈等时政要闻都津津乐道,大加谈论。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创设以时事新闻为情境的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韩、日独岛之争”,让学生探究,经过认真讨论探究,使学生透析出了日本人的野心,韩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再引入“中日钓鱼岛之争”,通过探究钓鱼岛之争的历史渊源,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时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搭建平台,增强意识
探究课要突出生活,联系社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走近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及社会的课程资源,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社会天空,实现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时,设置教学平台,让学生来竞选班长,让有意竞选班长的学生上台发表简短演讲,其他学生投票选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整个过程体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统一性,也再现了选举这一神圣庄严的过程,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贴近实际,挖掘热点,提升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活动的客观要求。例如,在《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我列举了最近几年出现的“虐猫事件”,又拿出有的人抛家舍业收养流浪猫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以鲜明的反差引起学生内心的震动,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另外,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依例说法,同时要求学生经常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等栏目,展开课前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
四、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政治课教师一是要吃透政治理论和观点的实质和内涵,否则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二是要博览群书,多积累,特别是善于吸收中外文化中名言、名句、名典,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要处处留心,学习人民群众鲜活的语言,诸如民谚、歇后语等。在讲解放思想必须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时,我提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企业股份制改造时,由于部分人不能理解,曾讽言“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退到解放前”。总之,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无比丰富的语言,使用这些语言,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迭现亮点、培养能力
思想品德课中, 一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整体优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对话形象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我运用多媒体设置了漫画“艰难的行走”--小脚穿大鞋和大脚穿小鞋。通过鞋和脚的关系,生动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脚决定鞋,鞋必须与脚相适应,也就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激发了学生探求这一问题的强烈欲望。多媒体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迭现亮点,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探究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思想、感情、智慧才能大大超过你的想象,更是我们教师望尘莫及和无法预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创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有所提升,让我们在思想品德课这个师生共同探究的乐园中,主动探究,提升每个学生的素质吧。
一、贴近学生,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使学生感兴
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在探究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在思想品德课上,很多学生无精打采,可是一下课,他们对布什、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朝核六方会谈等时政要闻都津津乐道,大加谈论。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创设以时事新闻为情境的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韩、日独岛之争”,让学生探究,经过认真讨论探究,使学生透析出了日本人的野心,韩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再引入“中日钓鱼岛之争”,通过探究钓鱼岛之争的历史渊源,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时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搭建平台,增强意识
探究课要突出生活,联系社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走近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及社会的课程资源,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社会天空,实现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时,设置教学平台,让学生来竞选班长,让有意竞选班长的学生上台发表简短演讲,其他学生投票选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整个过程体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统一性,也再现了选举这一神圣庄严的过程,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贴近实际,挖掘热点,提升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活动的客观要求。例如,在《珍爱生命》这一课时,我列举了最近几年出现的“虐猫事件”,又拿出有的人抛家舍业收养流浪猫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以鲜明的反差引起学生内心的震动,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另外,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依例说法,同时要求学生经常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等栏目,展开课前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
四、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政治课教师一是要吃透政治理论和观点的实质和内涵,否则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二是要博览群书,多积累,特别是善于吸收中外文化中名言、名句、名典,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要处处留心,学习人民群众鲜活的语言,诸如民谚、歇后语等。在讲解放思想必须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时,我提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企业股份制改造时,由于部分人不能理解,曾讽言“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退到解放前”。总之,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无比丰富的语言,使用这些语言,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迭现亮点、培养能力
思想品德课中, 一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整体优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对话形象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我运用多媒体设置了漫画“艰难的行走”--小脚穿大鞋和大脚穿小鞋。通过鞋和脚的关系,生动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脚决定鞋,鞋必须与脚相适应,也就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激发了学生探求这一问题的强烈欲望。多媒体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迭现亮点,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探究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思想、感情、智慧才能大大超过你的想象,更是我们教师望尘莫及和无法预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创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有所提升,让我们在思想品德课这个师生共同探究的乐园中,主动探究,提升每个学生的素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