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鲈鱼生长、生理状态参数及体组成的影响

来源 :渔业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初始体重(34.26±0.37)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d的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不同的碳水化合物(CHO)水平对其生长、饲料利用、血糖水平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实验配制6种不同CHO水平(0、6%、12%、18%、24%和30%)的等氮等脂饲料。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CHO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都在12%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24%和30%组(P<0.05),而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且在30%组达到最大值。饲料中不同CHO水平对鲈鱼成活率、肥满度、肌糖原和己糖激酶(HK)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不同CHO水平显著提高了鲈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0.05),降低了灰分含量(P<0.05)。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ADC)在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18%组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12%组饲料蛋白质的AD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随着饲料中CHO水平的增加而逐渐上升(P<0.05),肝糖原含量先显著升高后趋于平稳(P<0.05)。以SGR为评价指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得出鲈鱼饲料中CHO的适宜添加量为17.75%。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不锈钢进样钢瓶两端进样方法的实验对比,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中微量烃类杂质时不同进样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进样钢瓶带不锈钢软管一端向下进样是最佳进样方法,所
在常规低场核磁共(NMR)实验中,NMR响应的空间均匀度与螺线管收发线圈的尺寸、样品的大小以及采用的脉冲序列类型有关,根据这些条件可以确定具有给定射频(RF)场均匀度的线圈最小尺寸
本文首先对LIMS系统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质检实验室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其如何顺应以上发展趋势,建设面向世界的数字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系统、原子化系统、气体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针对日本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光源系统、原子化系统、气体控制系统出现的几种故障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小型离子阱质谱仪,以气相中分子一离子(质子转移)反应为主要手段,首次对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气相中的质子亲和势(PA)进行了质谱法测定,测定值为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