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内涵入手,对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优化院校网络舆情环境、加强校园网络论坛舆情引导、加强院校网络舆情主体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
关键词: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大学生开始借助网络,比如QQ、BBS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工具,随时随地交流信息、共享资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它一方面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因此,在网络新环境下加强院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我们要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网络舆情,是民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及传播的,对关系自身利益或自己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而产生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通过共同关注的公共事务、畅通的人际沟通渠道及自由交流的对话语境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配合加以实现。它不仅形成迅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倾向性,同时还对院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了1442万人,并且随着手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从对今年新入校的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100%的大学生有QQ、微信、微博账号,80%的大学生会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到社会热点问题。而院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社会有了独立的判断思考能力、喜欢关注、谈论社会的热点、敏感话题。然而,他们虽有一定的认知行为能力和承担责任能力,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不良的网络舆情信息如暴力、色情、谣言等容易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造成误导。在信息网络的冲击下,大学生“不缺信息缺信念、不缺见识缺常识、不缺时尚缺高尚”的问题逐步显现。
三、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研究
1.大力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建设自由言论环境
院校要重视校园网络建设,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建立网络论坛(BBS)、个人博客、领导信箱等网络媒体,使其成为校园舆论的集散地,为大学生娱乐、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提供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大学生和教员可以在校园网上自由地发表言论,交换观点。同时,管理者也能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民意、接受监督、改进方法,疏通和化解矛盾,因此,通过大力推进院校网络建设,建设自由的言论环境,实现院校稳定、和谐的发展。
2.坚持疏导结合观念,建立正面引导机制
目前,很多院校对热点新闻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处理,通常采取回避、封堵、删帖等方式,扮演的是“控制者”,而不是一个“引导者”。这种保守、被动的处理方式,限制性因素过多使院校大学生的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有时反而导致矛盾激化、问题愈演愈烈,是堵还是疏,考验着管理者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因此,要坚持开放观念,疏导结合。
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受众很容易认为其中“有猫腻”。所以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是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必要法宝。发布辟谣信息,把公众关心的相关动态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及时、快捷地告知公众,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和化解,从而有效地稳定局面,安定人心。
培养舆论领袖。网络舆情反映的只是部分民意,不等于全民立场。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当网络上出现一些负面信息时,公众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更加容易相信网络上的负面信息,这时就需要有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帮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参与大学生们的讨论,在线互动交流,解答大学生们关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新闻、校内外与自身发展相关的问题,发挥院校网络舆情的正向功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以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院校大学生,实现对院校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3.加强院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教育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院校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腐蚀。院校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思修课的教学目标,让大学生明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学习、训练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情感等方面因素影响,在BBS论坛中,随处可见灌水、发牢骚、抱怨、迷茫的帖子。但是长期以来,院校往往只重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院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如可以在院校BBS论坛版块中增设心理咨询或心理援助版块,通过网络由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解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及时排解、疏导压力。
总之,只有通过对院校网络舆情进行必要的引导,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影响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大学生开始借助网络,比如QQ、BBS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工具,随时随地交流信息、共享资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它一方面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因此,在网络新环境下加强院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我们要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网络舆情,是民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及传播的,对关系自身利益或自己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而产生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通过共同关注的公共事务、畅通的人际沟通渠道及自由交流的对话语境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配合加以实现。它不仅形成迅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倾向性,同时还对院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院校网络舆情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了1442万人,并且随着手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从对今年新入校的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100%的大学生有QQ、微信、微博账号,80%的大学生会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到社会热点问题。而院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社会有了独立的判断思考能力、喜欢关注、谈论社会的热点、敏感话题。然而,他们虽有一定的认知行为能力和承担责任能力,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不良的网络舆情信息如暴力、色情、谣言等容易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造成误导。在信息网络的冲击下,大学生“不缺信息缺信念、不缺见识缺常识、不缺时尚缺高尚”的问题逐步显现。
三、院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研究
1.大力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建设自由言论环境
院校要重视校园网络建设,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建立网络论坛(BBS)、个人博客、领导信箱等网络媒体,使其成为校园舆论的集散地,为大学生娱乐、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提供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大学生和教员可以在校园网上自由地发表言论,交换观点。同时,管理者也能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民意、接受监督、改进方法,疏通和化解矛盾,因此,通过大力推进院校网络建设,建设自由的言论环境,实现院校稳定、和谐的发展。
2.坚持疏导结合观念,建立正面引导机制
目前,很多院校对热点新闻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处理,通常采取回避、封堵、删帖等方式,扮演的是“控制者”,而不是一个“引导者”。这种保守、被动的处理方式,限制性因素过多使院校大学生的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有时反而导致矛盾激化、问题愈演愈烈,是堵还是疏,考验着管理者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因此,要坚持开放观念,疏导结合。
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受众很容易认为其中“有猫腻”。所以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是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必要法宝。发布辟谣信息,把公众关心的相关动态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及时、快捷地告知公众,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和化解,从而有效地稳定局面,安定人心。
培养舆论领袖。网络舆情反映的只是部分民意,不等于全民立场。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当网络上出现一些负面信息时,公众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更加容易相信网络上的负面信息,这时就需要有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帮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参与大学生们的讨论,在线互动交流,解答大学生们关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新闻、校内外与自身发展相关的问题,发挥院校网络舆情的正向功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以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院校大学生,实现对院校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3.加强院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教育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院校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腐蚀。院校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思修课的教学目标,让大学生明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学习、训练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情感等方面因素影响,在BBS论坛中,随处可见灌水、发牢骚、抱怨、迷茫的帖子。但是长期以来,院校往往只重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院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如可以在院校BBS论坛版块中增设心理咨询或心理援助版块,通过网络由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解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及时排解、疏导压力。
总之,只有通过对院校网络舆情进行必要的引导,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影响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