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创设情景,示范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学有所获。
关键词:学生为主 英语教学 学生
1、 前言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的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以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2、关爱生命—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乌申斯基指出:“如果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尊重、信任和自我激励来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考障碍时,切莫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应因势利导,用话语温暖他们,用情感感化他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信,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的精神脉搏与教师一起跳动。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是主体”不仅仅是一句毫无分量的口头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以及是否承认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这是问题的关键。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都喜欢表扬,适时多表扬他们,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此外,学生本身也应尊重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能有自卑感和依赖性。
3、开辟时空——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一些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参观科技馆、科技发明成果博览会、工艺品展览等;在校内开展科技小制作、手工制作、“金点子”、小发明、生活学习用具使用与维修方法的改进等竞赛活动。在学校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或宣传栏中开设“奇思妙想”栏目,广播站、电视台播放展示学生的佳作。让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课外就成了学生新的“操场”。
新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1/2到2/3的时间独立学习,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时间上的要求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突破口。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直线单向状态,形成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就是师生间人格上的平等和探究式的教学过程的交往。
4、呈现结构——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拐杖”
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姆主张要学会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拐杖”。归纳出相同的学习方法:(1)学会单词;(2)会读句子;(3)搞清对话的对象感。第一阶段教学进度较慢。第二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通过迁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学这一个句型。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个句型,也初步了解了句型操练的要求,为以后的对话教学做好了铺垫。一个个“结构”设计的连接,构成了学科的知识结构链和相关的学习方法结构链。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之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之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5、善于提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提问的权力不能再垄断在教师的手里,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所在。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两类问题:(1)学会的问题提出来考同学;(2)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互相提问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思维的密度,增强思维的广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长远效应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内在需要增强,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努力从创新的角度优化教学过程,要特别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纲要信号法、讨论法、点拨法、精要评价法等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求知欲。
6、总结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須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导演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者,让“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最终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参考文献:
[1]陆云峰.教育,首先是关注人[M]江苏教育
[2]邓庆民.理解,一种充盈师爱的智慧[M]江苏教育
[3]李建平.课改:在破解难题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
[4]献鲁献蓉.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M]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科室(总第十五期)
关键词:学生为主 英语教学 学生
1、 前言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的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以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2、关爱生命—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乌申斯基指出:“如果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尊重、信任和自我激励来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考障碍时,切莫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应因势利导,用话语温暖他们,用情感感化他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信,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的精神脉搏与教师一起跳动。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是主体”不仅仅是一句毫无分量的口头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以及是否承认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这是问题的关键。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都喜欢表扬,适时多表扬他们,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此外,学生本身也应尊重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能有自卑感和依赖性。
3、开辟时空——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一些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参观科技馆、科技发明成果博览会、工艺品展览等;在校内开展科技小制作、手工制作、“金点子”、小发明、生活学习用具使用与维修方法的改进等竞赛活动。在学校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或宣传栏中开设“奇思妙想”栏目,广播站、电视台播放展示学生的佳作。让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课外就成了学生新的“操场”。
新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有1/2到2/3的时间独立学习,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时间上的要求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突破口。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直线单向状态,形成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就是师生间人格上的平等和探究式的教学过程的交往。
4、呈现结构——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拐杖”
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姆主张要学会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拐杖”。归纳出相同的学习方法:(1)学会单词;(2)会读句子;(3)搞清对话的对象感。第一阶段教学进度较慢。第二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通过迁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学这一个句型。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个句型,也初步了解了句型操练的要求,为以后的对话教学做好了铺垫。一个个“结构”设计的连接,构成了学科的知识结构链和相关的学习方法结构链。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之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之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5、善于提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提问的权力不能再垄断在教师的手里,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所在。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两类问题:(1)学会的问题提出来考同学;(2)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互相提问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思维的密度,增强思维的广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长远效应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内在需要增强,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努力从创新的角度优化教学过程,要特别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纲要信号法、讨论法、点拨法、精要评价法等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求知欲。
6、总结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須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导演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者,让“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最终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参考文献:
[1]陆云峰.教育,首先是关注人[M]江苏教育
[2]邓庆民.理解,一种充盈师爱的智慧[M]江苏教育
[3]李建平.课改:在破解难题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
[4]献鲁献蓉.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M]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科室(总第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