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被称作中国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实施,四大国有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也将陆续进入资本计量高级阶段。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的因素共同导致了当前及未来的银行资本约束将日趋严格。此外,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提速,市场波动、银行业竞争与日俱增,加强风险评估及资本精细化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对挑战、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因此,如何加强经济资本管理,优化资本的配置效率,实现风险、收益与资本相平衡地增长已成为基层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关键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经济资本管理 基层商业银行
一、基层行经济资本管理面临的难题
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增大,再加上利率市场化、企业直接融资途径多样化等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基层行不断提升风险偏好,经济资本管理的难题凸显。虽然建行在经济资本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前面,相关办法、制度日趋完善,应用成效十分显著,但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压力仍越来越大,面临的难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不减,银行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不断积聚
国内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信贷风险呈现跨行业、跨企业、跨区域蔓延扩散的苗头。国内经济形势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好转。因此,为了应对目前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从监管的要求和自身防范风险的需要,商业银行将需要更多的资本来抵补非预期损失。
(二)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拉升银行风险偏好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靠传统的存贷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空间变窄。上调风险偏好,适度加大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成为商业银行弥补利差缺口的一大选项。金融脱媒加剧,大企业客户间接融资需求减弱,迫使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随之而来的是信用风险明显上升。可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剧必然导致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增加。
(三)银行结构转型较慢、盈利模式单一,资本约束的内驱力较弱
一是规模、速度情结依然较浓,资本约束固有的强制性被削弱。众所周知,提升市场表现历来是商业银行竞争的内在动力。规模小,市场表现难以引人注目;规模大而发展速度慢,难言市场表现好。因此,规模、速度依然是评价基层行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面对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基层行为谋求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和同业地位,有时不得不放松对资本约束的要求,任由信贷规模不断的扩张。二是受效益目标的驱动,银行被迫增加高风险资产比重。近年来,建行加快推进战略转型,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盈利结构,但依赖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目前没有根本性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尚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此外,除了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商业银行与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在内的跨界公司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行业内外充分竞争必然导致银行利润空间收窄,迫使了基层行主动上调业务风险偏好,加大高风险加权资产配置的比例。
二、加强资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资本约束意识
实现全行资本集约化管理的目标,光靠总行自上而下推动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使得资本约束的理念深入到员工心中,使员工在实际业务营销过程中自觉运用经济资本工具。因此,在加快推动战略转型、做大业务规模和做优资产质量的同时,应切实加强经济资本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强化资本约束意识。
(二)加强基础风险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押品管理。信贷业务的经济资本占用主要由EAD、LGD、PD等因素决定,而抵质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是影响LGD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基层行应不断提高抵质押占比,切实提升押品的风险抵补能力。二是加强客户评级管理。对内部评级系统中无有效评级的非违约客户,建总行相关系统采用信用等级14级对应的PD平均值计算其经济资本占用。因此,基层行应避免因未评级而导致额外经济资本占用。三是加强逾期贷款管理。统计分析显示,拖欠30天之内的贷款,有3.06%会成为不良;拖欠60到90天的贷款,有90%以上会成为不良。所以与正常贷款相比,非不良拖欠贷款的风险更大。基层行应通过加强对逾期贷款管理,防止正常贷款由于疏忽或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出现本息逾期;对于已经形成逾期的贷款,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优化业务结构
一是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银监会资本管理办法对个人债权的风险权重设置较低,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权重仅为50%,而这类业务又有利于促进消费,支持民生改善,助推城镇化进程。二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尤其要积极发展投行、电子银行、信用卡、国际等战略业务。中间业务等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权重远低于信贷业务,通过积极的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中间业务拓展力度,可以有效缓解信贷规模扩张和资本约束的矛盾。三是审慎发展资本消耗高的业务。客户的信贷需求本质上都是对资金的需求。银行的信贷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一些信贷产品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相比较流动资金贷款,因为收益期长,维护成本较低,基层行偏好固定资产贷款。然而信贷业务的期限越长,损失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因此应尽量用资本消耗较低的信贷业务去替代资本消耗高的业务。
(四)建立完善经济资本约束体制
一是建设资本考核体系。以二级分行为例。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需要,市分行给下辖县(市)支行制定月度或季度经济资本控制计划,督促支行合理规划经济资本规模,提高经济资本使用效率。支行之间可以进行资本余量调剂。对未完成控制计划的支行,如无合理原因,将扣减一定的绩效;对完成控制计划的支行,则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奖励。二是科学设置岗位。二级分行的经营条线在制定业务发展规划时很少考虑经济资本的约束,导致风险条线对于经济资本的控制一直处于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地,其资本管理的主要职能沦为资本统计和计量而已。因此,应在经营条线增设经济资本管理岗位,以统筹业务规模和资本规模的进退消长,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控制将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三是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尽管建总行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然而,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和信贷流程管理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很低。因此,只有在信贷流程管理系统中加入资本约束条件,使得基层行在线上申报信贷业务时无法绕开经济资本,增强经济资本应用的强制性。
【关键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经济资本管理 基层商业银行
一、基层行经济资本管理面临的难题
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增大,再加上利率市场化、企业直接融资途径多样化等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基层行不断提升风险偏好,经济资本管理的难题凸显。虽然建行在经济资本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前面,相关办法、制度日趋完善,应用成效十分显著,但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压力仍越来越大,面临的难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不减,银行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不断积聚
国内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信贷风险呈现跨行业、跨企业、跨区域蔓延扩散的苗头。国内经济形势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好转。因此,为了应对目前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从监管的要求和自身防范风险的需要,商业银行将需要更多的资本来抵补非预期损失。
(二)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拉升银行风险偏好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靠传统的存贷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空间变窄。上调风险偏好,适度加大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成为商业银行弥补利差缺口的一大选项。金融脱媒加剧,大企业客户间接融资需求减弱,迫使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随之而来的是信用风险明显上升。可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剧必然导致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增加。
(三)银行结构转型较慢、盈利模式单一,资本约束的内驱力较弱
一是规模、速度情结依然较浓,资本约束固有的强制性被削弱。众所周知,提升市场表现历来是商业银行竞争的内在动力。规模小,市场表现难以引人注目;规模大而发展速度慢,难言市场表现好。因此,规模、速度依然是评价基层行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面对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基层行为谋求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和同业地位,有时不得不放松对资本约束的要求,任由信贷规模不断的扩张。二是受效益目标的驱动,银行被迫增加高风险资产比重。近年来,建行加快推进战略转型,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盈利结构,但依赖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目前没有根本性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尚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此外,除了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商业银行与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在内的跨界公司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行业内外充分竞争必然导致银行利润空间收窄,迫使了基层行主动上调业务风险偏好,加大高风险加权资产配置的比例。
二、加强资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资本约束意识
实现全行资本集约化管理的目标,光靠总行自上而下推动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使得资本约束的理念深入到员工心中,使员工在实际业务营销过程中自觉运用经济资本工具。因此,在加快推动战略转型、做大业务规模和做优资产质量的同时,应切实加强经济资本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强化资本约束意识。
(二)加强基础风险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押品管理。信贷业务的经济资本占用主要由EAD、LGD、PD等因素决定,而抵质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是影响LGD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基层行应不断提高抵质押占比,切实提升押品的风险抵补能力。二是加强客户评级管理。对内部评级系统中无有效评级的非违约客户,建总行相关系统采用信用等级14级对应的PD平均值计算其经济资本占用。因此,基层行应避免因未评级而导致额外经济资本占用。三是加强逾期贷款管理。统计分析显示,拖欠30天之内的贷款,有3.06%会成为不良;拖欠60到90天的贷款,有90%以上会成为不良。所以与正常贷款相比,非不良拖欠贷款的风险更大。基层行应通过加强对逾期贷款管理,防止正常贷款由于疏忽或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出现本息逾期;对于已经形成逾期的贷款,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优化业务结构
一是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银监会资本管理办法对个人债权的风险权重设置较低,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权重仅为50%,而这类业务又有利于促进消费,支持民生改善,助推城镇化进程。二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尤其要积极发展投行、电子银行、信用卡、国际等战略业务。中间业务等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权重远低于信贷业务,通过积极的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中间业务拓展力度,可以有效缓解信贷规模扩张和资本约束的矛盾。三是审慎发展资本消耗高的业务。客户的信贷需求本质上都是对资金的需求。银行的信贷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一些信贷产品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相比较流动资金贷款,因为收益期长,维护成本较低,基层行偏好固定资产贷款。然而信贷业务的期限越长,损失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因此应尽量用资本消耗较低的信贷业务去替代资本消耗高的业务。
(四)建立完善经济资本约束体制
一是建设资本考核体系。以二级分行为例。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需要,市分行给下辖县(市)支行制定月度或季度经济资本控制计划,督促支行合理规划经济资本规模,提高经济资本使用效率。支行之间可以进行资本余量调剂。对未完成控制计划的支行,如无合理原因,将扣减一定的绩效;对完成控制计划的支行,则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奖励。二是科学设置岗位。二级分行的经营条线在制定业务发展规划时很少考虑经济资本的约束,导致风险条线对于经济资本的控制一直处于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地,其资本管理的主要职能沦为资本统计和计量而已。因此,应在经营条线增设经济资本管理岗位,以统筹业务规模和资本规模的进退消长,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控制将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三是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尽管建总行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然而,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和信贷流程管理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很低。因此,只有在信贷流程管理系统中加入资本约束条件,使得基层行在线上申报信贷业务时无法绕开经济资本,增强经济资本应用的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