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化石动物群

来源 :第四纪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30604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套盆地上更新统地层发育,在盆地北侧的山前构成台地,为一套黄色、灰白色河湖相砂砾石层,夹黄绿色粉砂、细砂层,产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包括5目19属,其中诺氏古菱齿象化石点9处、披毛犀7处、马鹿7处、大角鹿2处,并发现了属于大角鹿演化晚期阶段的新种化石包头大角鹿。哺乳动物群化石中既有喜冷的披毛犀、普氏野马、马鹿等,也有喜温湿的诺氏古菱齿象。除了象类以树干、干草类为食、虎和鬣狗为肉食类外,其余均为以草原生存的大型食草动物。地层和化石的年龄表明该动物群较萨拉乌苏动物群更为年青,建议定名为包头动物群,地质年代为晚更新
其他文献
通过乌鲁木齐附近柴窝堡湖钻孔岩芯的粒度、有机质含量、化学元素以及同位素等多项分析,开展了研究区近150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研究。通过沉积记录与器测气象资料比较,认为沉积
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实测数据,估算了吉林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的分布层次上,表层(0~0.2m)土壤对有机碳的积累较弱,SOC储量占到全层(0~1.8m)储最的23.8%,中上层(0~1.0m)储量则占到全层储量的95.7%。从土壤类型看,表层SOC密度较高的有暗棕壤(6363.8±3900.5t/km~2)、栗钙土(5001.9±1313.2t/km~
位于滇中腹地的广通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其方便的交通条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西北籍和滇西籍毒品犯罪分子进行贩毒活动的毒品集散中转地.2001年3月,楚雄州有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化,一些国家难以摆脱恐怖袭击的梦魇。其实,反恐部队也可以训练动物来进行反恐。与人相比,动物在某些方面的反恐能力更加优越.隐蔽性也更好。目前,一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