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高渗性高血糖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并不罕见,有报道在2年间即见37例[Medicine 51∶73,1972],国内仅见首都医院报告的3例[中华医学杂志53∶406,1973]。鉴于不少患者从无糖尿病史,且临床上以高渗状态、高血糖、循环衰竭及昏迷为突出表现,故简称为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更为恰当。兹整理报道1例并发于结缔组织疾病、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过程中的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致死患者,旨在引起临床注意
细胞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探索肿瘤的发展和指导肿瘤的化学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逐步阐明细胞动力学的普遍规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还不能测知个别病人特定的细胞动力学变化。近十多年来开始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应用了简易的体外测定方法,所得结果证明它对于预测预后和制订切合于病人特定的细胞动力学变化的化疗方案可以作出最直接的指导。
希氏束电图是描记心内传导系统电位变化的曲线。它能将房室传导与希氏束-浦顷野氏系统(His-Purkinje system,HPS)的传导区分开来,从而用以了解正常和异常的房室传导(1)。希氏束电图在研究和诊断房室传导紊乱的现象中,可提示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2)。通过希氏束电图检查能对传导阻滞进行定位;指导应用暂时性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洋地黄中毒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希氏束电图有助于鉴别室性异
丝虫病的免疫荧光研究,国外已有多篇报道。鉴于近年来我国一些丝虫病流行区,经过大面积防治,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丝防工作进入到后期,单纯依靠传统的血检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为此,我们于1977年参照Gonzaga等的抗原制备方法,对丝虫病荧光抗体试验进行了初步观察。
在我国毛霉菌病已有12例报告,但无一例为原发于鼻脑部。1973年7月至1975年5月驻湛江部队医院遇到3例脑毛霉菌病。病人均居住在同一地区,死后才作出诊断。
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冠心病经验交流会于1977年11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5个省、市、自治区及部队的代表50名,特邀代表12名,列席代表39名。其中老中医代表6名。
应用显微镜检查疟原虫,目前仍是疟疾实验诊断和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可靠方法。但常规的罗氏染色(包括吉氏染色和瑞氏染色等)用油浸镜检查疟原虫的方法,由于相当耗费人力和时间,工作效率低,因此,多年来国内外防治疟疾工作者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方法,以期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
在意外事故中,淹溺的救治较为困难、复杂。这不仅因其发生在水中,一旦发现为时已晚,而且,对于淹溺时体内变化的认识,目前尚不够系统全面。本文拟从对淹溺的认识、抢救的关键、医院的治疗等三方面作一论述。
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主要并发症之一为失衡综合征。对其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文献中尚有不同意见。本文报告一例晚期慢性肾炎肾衰无尿患者,在151次透析中有11次出现重度失衡综合征(精神失常、惊厥、昏迷)。81次出现轻、中度反应(头痛、呕吐、倦睡、烦躁不安、肌肉痉挛;扑翼样震颤、肌肉阵挛、失定向、嗜眠)。52次无反应。重度反应可发生在透析早期(第2次)或后期(第111次),发生时间多在透析开始后4~5
近年来一些研究指出,血浆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简称LCAT)与脂蛋白脂酶一起参予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在脂蛋白代谢及转运内源性胆固醇上起重要作用(1)。为了探讨冠心病及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升高是否与此酶有关,以供防治这两种病的参考,我们在进行耐糖试验及耐脂试验的同时,对部分对象血浆LCAT活性进行了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