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科学定位,走出困境,变单一的培训机构为“培训机构 实验基地”双轨同步运行
众所周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的任务以后,曾一度出现过机构编制臃肿、人浮于事,培训功能单一、效果不佳,设备闲置、资源浪费,教师待遇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尴尬局面,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流向重点高中或其他学校任教的现象,造成了恶性循环。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真正成为教师业务进修的摇篮,就必须科学定位,寻找出路,走出困境,谋求发展。几年来,我们根据县情、校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创办了附属实验学校。附校为九年一贯制的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主要为培训人员和培训对象提供探索、实践、交流和研究的新平台。
自2002年附校创办以来,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借鉴了上海静安区教院附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和最新研究成果,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进行了“小班化”“双语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前瞻实验,使附属学校与培训机构双轨同步发展。
五年来,我们依托附校这个平台,不断改革创新,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夯实了进修学校的办学基础,为创建全国县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合理整合资源,转变职能,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根据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除承担教师继续教育(含学历提高教育)以外,同时肩负着“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和研究,推动中小学开展教改实验,提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研室也承担着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培训。电教仪器装备站也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指导和技术推广;负责中小学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的配备,实验教学的指导与研究,仪器的使用与资源开发。电大也承担着学历提高的任务。
要改变培训机构多元并存、职能重叠、管理无序的现象,就必须改革。通过整合资源、理顺体制,重组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才有利于开展正常的培训,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教育部《关于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颁布后,有不少发达地区都将职能相近的电教仪器装备站、教育电视台、教研室和电大等进行整合,一起并入教师进修学校。
整合后的教师培训机构,不是几个机构相加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硬件”的整合,而是能更好地发挥实践基地和工作母机的作用。要发挥它的功能,有利的硬件设施是保障,教研室、电教站、电视台、电大都是可利用的实践平台。但仅仅有先进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把教研人员、电教人员、进修学校的教师等调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培训的实施者,成为教育业务的榜样和示范者,成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引领者,成为教育理念的先行者。只有培训机构的所有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培训才能真正达到实效。所以我认为教研员、电教人员、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以及所有指导实施新课程的老师都需要到教学的一线去实践,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形成理论,再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承担起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创新培训模式,发挥优势,多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教师进修学校,有责任担当起新课程改革的特殊使命,也有义务把最先进的教育信息和教育理念传达给全县的每一位教师。
实验学校的创办为教育培训提供了实习和实验基地,如果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到位,那将为教师的培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现在,仅我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授课教师尽量做到不再是从理论到理论,既有理论讲述,也有实践指导,使参训教师不出远门就能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训教师也不再是清一色的研究型“学者”,附校一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都是继续教育的培训教师,这样的教师授课,参训教师觉得亲切,觉得所学理论可用,方法可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提高全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如果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到位,培训就有足够的人力支持,我们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就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服务、常规化指导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方式。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将采取不同的手段。同时,我们把骨干教师培训可以延伸到乡镇学校,将进修学校的老师和教研员分派到各个学校进行分散服务与指导、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并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进行教学观摩,开展科研培训等多元化送教下乡方式,有效地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众所周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的任务以后,曾一度出现过机构编制臃肿、人浮于事,培训功能单一、效果不佳,设备闲置、资源浪费,教师待遇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尴尬局面,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流向重点高中或其他学校任教的现象,造成了恶性循环。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真正成为教师业务进修的摇篮,就必须科学定位,寻找出路,走出困境,谋求发展。几年来,我们根据县情、校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创办了附属实验学校。附校为九年一贯制的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主要为培训人员和培训对象提供探索、实践、交流和研究的新平台。
自2002年附校创办以来,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借鉴了上海静安区教院附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和最新研究成果,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进行了“小班化”“双语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前瞻实验,使附属学校与培训机构双轨同步发展。
五年来,我们依托附校这个平台,不断改革创新,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夯实了进修学校的办学基础,为创建全国县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合理整合资源,转变职能,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根据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除承担教师继续教育(含学历提高教育)以外,同时肩负着“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和研究,推动中小学开展教改实验,提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研室也承担着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培训。电教仪器装备站也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指导和技术推广;负责中小学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的配备,实验教学的指导与研究,仪器的使用与资源开发。电大也承担着学历提高的任务。
要改变培训机构多元并存、职能重叠、管理无序的现象,就必须改革。通过整合资源、理顺体制,重组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才有利于开展正常的培训,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教育部《关于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颁布后,有不少发达地区都将职能相近的电教仪器装备站、教育电视台、教研室和电大等进行整合,一起并入教师进修学校。
整合后的教师培训机构,不是几个机构相加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硬件”的整合,而是能更好地发挥实践基地和工作母机的作用。要发挥它的功能,有利的硬件设施是保障,教研室、电教站、电视台、电大都是可利用的实践平台。但仅仅有先进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把教研人员、电教人员、进修学校的教师等调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培训的实施者,成为教育业务的榜样和示范者,成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引领者,成为教育理念的先行者。只有培训机构的所有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培训才能真正达到实效。所以我认为教研员、电教人员、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以及所有指导实施新课程的老师都需要到教学的一线去实践,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形成理论,再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承担起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创新培训模式,发挥优势,多层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教师进修学校,有责任担当起新课程改革的特殊使命,也有义务把最先进的教育信息和教育理念传达给全县的每一位教师。
实验学校的创办为教育培训提供了实习和实验基地,如果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到位,那将为教师的培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现在,仅我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授课教师尽量做到不再是从理论到理论,既有理论讲述,也有实践指导,使参训教师不出远门就能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训教师也不再是清一色的研究型“学者”,附校一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都是继续教育的培训教师,这样的教师授课,参训教师觉得亲切,觉得所学理论可用,方法可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提高全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教师的工作特点,如果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到位,培训就有足够的人力支持,我们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就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服务、常规化指导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方式。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将采取不同的手段。同时,我们把骨干教师培训可以延伸到乡镇学校,将进修学校的老师和教研员分派到各个学校进行分散服务与指导、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并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进行教学观摩,开展科研培训等多元化送教下乡方式,有效地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