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人们的破坏,现在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国家下发了相关的教学文件,希望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生态意识,加强我们对生态意识的教育。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态教育;案例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随之而变的是人类的物质文明,也正是这些变化,导致生态环境相关问题接踵而至,比如:土地的沙漠化以及面积减少,海洋和空气受到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发生,已经给人类带来很大威胁,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中之重。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得培养相应的意识,年轻一代(学生)成为主力军。新课改对高中生物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科学观、社会责任感等为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让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人和自然发展的关系,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便要将生态教育相关知识运用在教学中,以实现更好的教育。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中生对生态的关注度不高,甚至他们对于教材中和生活中出现的生态名词了解甚少,一些学生甚至不知道植树节、地球一小时这些典型的环保日期,这些从正面反映出他们缺乏对于生态常识的了解。现在生态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一些环保标语和环保短片都会在电视或生活中出现,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他们只是听说过,而不了解这些生态问题的成因和危害。还有一些学生掌握了一些生态知识,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树立生态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生态的知识,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在教材中也没有明确标明哪些与生态有关。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就应该将教材融会贯通,深入研读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不同的课题中提取有关生态的知识,之后进行整合与归纳,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生态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的生态知识,将其联系在一起,为学生进行拓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态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进而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教师在进行生态教学时一定要有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制定具体教学方案,进行下一步的实施。
二、通过生态教育案例,强化学生生态思想
通过实际案例引導学生,强化学生的生态思想极其必要。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课内容教学时,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否则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在该课内容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含义以及生态系统抵抗力及恢复力的稳定性。就表面含义而言,其确实存在较大的抽象性,若教师进行讲解时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对概念内容进行记忆,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生态思想的目的,因此,教师需给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首先要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我调节)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含义引入生态教育案例。比如,教师可给学生播放太湖污染事件,将太湖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湖的生态稳定性,并探讨怎样才能使太湖的结构及功能得到修复。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身边与此相关的案例说出来,并分析其生态结构,找出其存在的破坏稳定性的因素,并分析解决的办法,通过案例,还要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仅依靠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还需要人类的关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多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案例,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课内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提升,也让其生态思想得以强化。
三、在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中的渗透社会责任
针对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生物学的社会热点议题,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海洋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武器等问题,引发学生在社会层面的思考与讨论。就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结果,教师应给出合理化评价及建议,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关注更多社会热点问题,逐渐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生物学科学习及教师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并形成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当地有关环保建议的讨论。教师可以将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延伸至课下,组织学生开展由校内到校外的环保宣传、物种丰富度调查、制作生态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引导学生将个人和社会相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中重视生态知识,在生物教材中将生态知识进行整合与归纳。教师在开展生物生态教学时应该注意相关的原则,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生态思想,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获取生态信息的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让他们拥有保护生态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海元.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1):69+71.
[2]王薇,房岩,孙刚,刘聪.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技视界,2020(23):160-161.
[3]刘路娟.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渗透生态教育的案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态教育;案例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随之而变的是人类的物质文明,也正是这些变化,导致生态环境相关问题接踵而至,比如:土地的沙漠化以及面积减少,海洋和空气受到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发生,已经给人类带来很大威胁,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中之重。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得培养相应的意识,年轻一代(学生)成为主力军。新课改对高中生物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科学观、社会责任感等为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让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人和自然发展的关系,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便要将生态教育相关知识运用在教学中,以实现更好的教育。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中生对生态的关注度不高,甚至他们对于教材中和生活中出现的生态名词了解甚少,一些学生甚至不知道植树节、地球一小时这些典型的环保日期,这些从正面反映出他们缺乏对于生态常识的了解。现在生态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一些环保标语和环保短片都会在电视或生活中出现,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他们只是听说过,而不了解这些生态问题的成因和危害。还有一些学生掌握了一些生态知识,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树立生态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生态的知识,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在教材中也没有明确标明哪些与生态有关。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就应该将教材融会贯通,深入研读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不同的课题中提取有关生态的知识,之后进行整合与归纳,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生态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的生态知识,将其联系在一起,为学生进行拓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态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进而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教师在进行生态教学时一定要有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制定具体教学方案,进行下一步的实施。
二、通过生态教育案例,强化学生生态思想
通过实际案例引導学生,强化学生的生态思想极其必要。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课内容教学时,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否则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在该课内容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含义以及生态系统抵抗力及恢复力的稳定性。就表面含义而言,其确实存在较大的抽象性,若教师进行讲解时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对概念内容进行记忆,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生态思想的目的,因此,教师需给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首先要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我调节)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含义引入生态教育案例。比如,教师可给学生播放太湖污染事件,将太湖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湖的生态稳定性,并探讨怎样才能使太湖的结构及功能得到修复。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身边与此相关的案例说出来,并分析其生态结构,找出其存在的破坏稳定性的因素,并分析解决的办法,通过案例,还要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仅依靠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还需要人类的关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多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案例,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课内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提升,也让其生态思想得以强化。
三、在高中生物生态化课堂中的渗透社会责任
针对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生物学的社会热点议题,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海洋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武器等问题,引发学生在社会层面的思考与讨论。就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结果,教师应给出合理化评价及建议,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关注更多社会热点问题,逐渐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生物学科学习及教师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并形成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当地有关环保建议的讨论。教师可以将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延伸至课下,组织学生开展由校内到校外的环保宣传、物种丰富度调查、制作生态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引导学生将个人和社会相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中重视生态知识,在生物教材中将生态知识进行整合与归纳。教师在开展生物生态教学时应该注意相关的原则,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生态思想,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获取生态信息的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让他们拥有保护生态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海元.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1):69+71.
[2]王薇,房岩,孙刚,刘聪.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技视界,2020(23):160-161.
[3]刘路娟.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物渗透生态教育的案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