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走滑断层几何学和它在地震活动性上的影响

来源 :地震地质译丛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断层几何学和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引起了许多最新的注意。在本文中,我们所解释的断层 "几何学"这一术语是指沿着主要断层迹线的弯曲和错开的分布。走滑断层的本身能极好地用于断层几何学与地震活动性的比较,这是因为走滑断层几何学的变化在地表易于观察。而
其他文献
前言过去,地震学者们为了实现地震预报应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终于逐步弄清了地震本身的性质,甚至捕捉到一些与地震有关的科学的前兆现象。其中,现在的主流是掌握地震本身的活动模式和观测地壳运动及探测应变等。但是,目前日本地震预报的对象是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并有历史上反复发生巨大地震的记录,其推移只限于比较明显的地震(例如:成为当今话题的东海大地震等)。再有,地震预报本身在人类日常生活的
期刊
引言帕克菲尔德地震1985年4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一次官方的正式地震预报,这在美国是第一次。这次预报涉及的是圣安德烈斯断层上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最活跃的一段:1988年前后5年,会发生一次5.5—6.0级地震,可能性有95%。由于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连续的仪器观测和野外工作,而且对断层这一段的地球物理状况比对其他段都了解得更为详尽,所以地学家对在这一地区作出短期(时间范围为几小时或几天)地震预
期刊
引言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以后AE)技术利用岩石变形过程中由微破裂所辐射的超声波资料连续观测岩石材料内部微破裂动态演化,对研究岩石变形、破坏的微观机制具有直接意义!地震、岩爆、矿进塌陷等灾害大多由于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当应变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体突发失稳所致。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前,岩体在变形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微破裂,研究这些微破裂的物理特征,对于探讨岩体突发失稳的机制、效
期刊
规模巨大的地表活动断层带沿走向往往可以划分为若干构造段。各构造段有着不同的构造几何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发展演化史。各构造段之间的区域常常是断层带的转折区,分又区或终止区(断裂不连续区),表现为断层段的水平错开或断层段沿走向和倾向上的急剧变化。在两相邻的构造段之间的这些地带一般具有较复杂的构造变形。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这些特殊地带在激发和停止地震破裂中的作用(Aki,1979;King和Nabelek
期刊
引言在当前研究阶段,每一次地震预报均是一次对震前地球内部进程与被解释为前兆的观测现象之间假设关系的检验。对于一次在某地已提出预报意见、且假定前兆一直出现的大地震来说,它的发生将提供一次估价预报实验的机会。另外,有关其破裂细节及余震分布的震后研究,可望提出为进一步了解震前观测的物理依据所需的证据。1986年5月7日安德烈诺夫群岛地震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因为对于在阿拉斯加埃达克岛附近地区发生一次大地震
期刊
古地震地质方法苏联科学家N.A.Florensov和V.P.Solonenko提出并完善了古地震地质方法。此法曾广泛用以测定贝加尔断裂带和高加索以及苏联中亚部分的古地震参数。近年来,这种方法的原理已被不同国家的研究者们所使用,现在能否不加选择地应用苏联古地震地质学派的研究成果。根据地震遗迹古地震地质方法可以确定过去大震的主要参数,包括那些文字记录中没有的大震的主要参数。地震位错是地震造成的地形、岩
期刊
1905年4月4日坎格拉地震,使喜马拉雅北西大部分地区和印度恒河平原的毗邻地区受到剧烈的震动。它是自1897年以来发生在喜马拉雅区域的四个主要地震之一。有关这些地震的震源过程的定量资料,对于模拟喜马拉雅区域未来大震的原因和影响都是有利的。坎格拉地震由里克特(1950)定为8.6级。Middlemiss(1910)查明了存在两个不相连的高烈度区(图1),其间被一个低烈度区隔开。喜马拉雅山麓的坎格拉城
期刊
贯穿长野市内的善光寺地震断层,是位于被称为善光寺平的长野盆地西缘的西盘上升东盘下降的逆断层系的一部分,1847年的善光寺地震时,在现在的长野县厅附近,产生1.5米的垂直位移(大森,1913)。该断层出现的地段是从县厅到信州大学教育学部,在这一地段上的地面、建筑物和墙壁上出现大量的龟裂。其中,县厅东口门厅的铺石地板处发现东侧下沉达2~3厘米的位错,在合同厅舍的石墙上,见有从下向上有1厘米左右的开口性
期刊
有许多证据表明,地壳中一些地震不连续面並非与地质层位一致,它们只表征某些物理过程的边界。目前已有不少文章介绍变温变压下破裂作用对岩石产生破坏的实验数据。通过岩石破坏的有利条件与地壳各层的对比研究,Nikolaevsky对地壳内的地震不连续面,及最低界面-莫霍不连续面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各种观测资料更进一步证实,流变分层作用以及以之为基础的岩石破坏机制就是产生地壳地震不连续面的原因。破裂作用也可能是
期刊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广泛研究余震和前震的统计特征。其中许多研究已论述了余震和(或)前震的时间、空间和震级分布,但是就目前所知,地震序列中最大余震和前震的时间分布却很少引起关注。在许多情况下,地震序列中最大余震所产生的破坏程度相当于主震。因此,如果地震学家可用概率方法来估算最大余震发生的时间,那末对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将是至关重要的。当然,用这种方法来估算主震和最大前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