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围绕这一教研思路我一直寻求突破,力求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综合素质上得以提高。
一、尝试多种组织形式让学生爱上朗读
除分角色朗读,指名读,分组读之外,我还在我们班采用了一些新的朗读方式,
如教师引读、师生接读,点学号,指名后给他邀请同读人选的权利,还有就是“我想听某某的朗读”,“我想和谁一起读”,“向他人发出挑战读”“配乐朗读”等等方式,丰富的朗读组织形式打破了原有朗读的固有模式,增添了随机性和趣味性,学生们非常喜欢。
二、抓重点词句的理解
课标对于中年级学段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训练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常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想想你从哪个词语上体会到了什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我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加强课前的预习,提倡学生在课本上进行词语的批注,做好第二天上课的准备。第二步反复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在这一层面的学习给予大大的鼓励,作为一种对于学生学习的导向,大力提倡这样的学习。第三步就是说一说自己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一片段,大家评议是不是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现在明显地对于词语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敏锐度。
比如《乡下人家》一课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必须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抠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并展开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由此设计了让学生看图片——品文字——说风景——细想象——谈感受——课外补充的步骤进行教学。
三、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强调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时多元而又开放的。
1、学生与教师的对话。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对话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我想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好对话前的准备,这包括对教材编写想法的理解、对本册、本单元、本课教学任务定位的理解,对本课教学目标的把握,对重点语段、重点词句的理解等等,对与本课内容相关链接的储备。还要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巧妙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实现引领、点拨与分享的每一环节,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下的切磋探讨。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3、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促悟,在读中感受,因此“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朗读好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善于运用想象帮助自己走进文本。朗读写景散文,自己仿佛置身美景之中;朗读记叙文,自己则俨然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这样的朗读怎能不打动听众?因此在这学期的朗读教学中,我反复强调学生要大胆想象文章中的画面,读《忆江南》,你的眼前应该浮现比火焰还红的春花,比蓝草还绿的江水,这样的江南春色怎能不让人留恋。读《夜莺的歌声》,你就是那个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巧传情报的的机智小夜莺,读《乡下人家》,你的眼前就是美丽淳朴的田园,而你就是在农家小院与朋友共享悠闲生活的农家孩子;读《渔歌子》,你就是那个春色点染的画卷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翁… …学生们在这样的导语引领下很容易进入文本中的情境,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似乎穿越时空,走进了文本,这时好像不是在上语文课,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不但朗读的效果好,而且更多身临其境的味道,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改变评价机制,给学生提供互动平台,生生互学提高朗读能力
1、巧用朗读建议。指名读书之前,我经常让别的学生给朗读者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有学生说:“这一段人物的对话提示语是‘开心的说’,因此我希望你能读出开心的语气。”有学生说:“我希望你读这个词语时能强调它。”还有的学生会说:“对于科学家的话,你应该读出一些思考的感觉,应该语气深沉一些,因为他是伟大的科学家。”等等,从学生的朗读建议中我们发现学生们渐渐自主地注意了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语气、身份,语调的抑扬顿挫,这些进步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啊!
2、落实评价的环节。指名读书之后,评价的环节也很重要,以前的评价大都是老师的点评,现在我把点评的权利还给学生,有学生点评:“我觉得他读出了那种美的感觉,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那种美得画面。”有同学点评:“他在读这几个词语的时候注意强调它们,很好。”还有的学生点评:“他读得语速较快,读出了那种危险紧张的感觉。”从学生的点评中可以看出他们现在的点评懂得一些门道了,不再说套话了,
从学生的朗读前的建议,到带着想象入情入境地朗读,再到较为准确的朗读点评,可以看出学生在朗读能力上的的全方位提高。
总结我的朗读教学,自己认为优点是对于学生阅读过程的尊重与理解,我喜欢和学生一起解读文字,一起捕捉让我们心灵深深感动的瞬间,把每一次学习都当做是一次心灵的旅程,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收获果实的芬芳,当我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的灵性被悄然唤醒,这时候我看到的是的一群天使。
经常在课堂上有种幸福的感觉,这感觉来自对于学生学习的尊重与理解,当放飞灵性,把阅读还给学生的时候,蓦然发现学生是那样的聪慧与好学,他们对于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作为老师认真工作的动力。人们常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却认为把教师的职业比作花的职业更为贴切,这些学生就是那花园里芬芳的花朵,我愿挥洒自己智慧的汗水,浇灌出生机盎然的绚烂,然后默默地擦擦汗水,带着满心的幸福投入下一次的耕耘。
一、尝试多种组织形式让学生爱上朗读
除分角色朗读,指名读,分组读之外,我还在我们班采用了一些新的朗读方式,
如教师引读、师生接读,点学号,指名后给他邀请同读人选的权利,还有就是“我想听某某的朗读”,“我想和谁一起读”,“向他人发出挑战读”“配乐朗读”等等方式,丰富的朗读组织形式打破了原有朗读的固有模式,增添了随机性和趣味性,学生们非常喜欢。
二、抓重点词句的理解
课标对于中年级学段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训练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常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想想你从哪个词语上体会到了什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我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加强课前的预习,提倡学生在课本上进行词语的批注,做好第二天上课的准备。第二步反复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在这一层面的学习给予大大的鼓励,作为一种对于学生学习的导向,大力提倡这样的学习。第三步就是说一说自己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一片段,大家评议是不是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现在明显地对于词语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敏锐度。
比如《乡下人家》一课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必须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抠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并展开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由此设计了让学生看图片——品文字——说风景——细想象——谈感受——课外补充的步骤进行教学。
三、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强调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时多元而又开放的。
1、学生与教师的对话。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对话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我想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好对话前的准备,这包括对教材编写想法的理解、对本册、本单元、本课教学任务定位的理解,对本课教学目标的把握,对重点语段、重点词句的理解等等,对与本课内容相关链接的储备。还要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巧妙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实现引领、点拨与分享的每一环节,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下的切磋探讨。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3、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促悟,在读中感受,因此“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朗读好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善于运用想象帮助自己走进文本。朗读写景散文,自己仿佛置身美景之中;朗读记叙文,自己则俨然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这样的朗读怎能不打动听众?因此在这学期的朗读教学中,我反复强调学生要大胆想象文章中的画面,读《忆江南》,你的眼前应该浮现比火焰还红的春花,比蓝草还绿的江水,这样的江南春色怎能不让人留恋。读《夜莺的歌声》,你就是那个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巧传情报的的机智小夜莺,读《乡下人家》,你的眼前就是美丽淳朴的田园,而你就是在农家小院与朋友共享悠闲生活的农家孩子;读《渔歌子》,你就是那个春色点染的画卷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翁… …学生们在这样的导语引领下很容易进入文本中的情境,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似乎穿越时空,走进了文本,这时好像不是在上语文课,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不但朗读的效果好,而且更多身临其境的味道,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改变评价机制,给学生提供互动平台,生生互学提高朗读能力
1、巧用朗读建议。指名读书之前,我经常让别的学生给朗读者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有学生说:“这一段人物的对话提示语是‘开心的说’,因此我希望你能读出开心的语气。”有学生说:“我希望你读这个词语时能强调它。”还有的学生会说:“对于科学家的话,你应该读出一些思考的感觉,应该语气深沉一些,因为他是伟大的科学家。”等等,从学生的朗读建议中我们发现学生们渐渐自主地注意了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语气、身份,语调的抑扬顿挫,这些进步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啊!
2、落实评价的环节。指名读书之后,评价的环节也很重要,以前的评价大都是老师的点评,现在我把点评的权利还给学生,有学生点评:“我觉得他读出了那种美的感觉,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那种美得画面。”有同学点评:“他在读这几个词语的时候注意强调它们,很好。”还有的学生点评:“他读得语速较快,读出了那种危险紧张的感觉。”从学生的点评中可以看出他们现在的点评懂得一些门道了,不再说套话了,
从学生的朗读前的建议,到带着想象入情入境地朗读,再到较为准确的朗读点评,可以看出学生在朗读能力上的的全方位提高。
总结我的朗读教学,自己认为优点是对于学生阅读过程的尊重与理解,我喜欢和学生一起解读文字,一起捕捉让我们心灵深深感动的瞬间,把每一次学习都当做是一次心灵的旅程,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收获果实的芬芳,当我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的灵性被悄然唤醒,这时候我看到的是的一群天使。
经常在课堂上有种幸福的感觉,这感觉来自对于学生学习的尊重与理解,当放飞灵性,把阅读还给学生的时候,蓦然发现学生是那样的聪慧与好学,他们对于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作为老师认真工作的动力。人们常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却认为把教师的职业比作花的职业更为贴切,这些学生就是那花园里芬芳的花朵,我愿挥洒自己智慧的汗水,浇灌出生机盎然的绚烂,然后默默地擦擦汗水,带着满心的幸福投入下一次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