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小儿感染类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0例儿科感染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行CRP检验、血常规检验以及血常规联合CRP检验。对比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和CRP水平, WBC和CRP异常率;对比细菌组患儿不同检验方式的检测阳性率。结果细菌组患儿的WBC及CRP水平分别为(15.63±1.24)×109/L、(36.43±1.15)mg/L,均明显高于病毒组的(6.92±1.05)×10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易发的危险因素及系统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压疮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例重症监护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12分的患者,根据Braden评分分为压疮高危组(6分≤Braden评分<10分, 46例)与压疮危险组(10分≤Braden评分≤12分, 15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ApacheⅡ内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结果两组年龄、呼吸频率、体温、动脉血pH值、血清肌酐、血清钾、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
目的探讨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梗死灶直径不同将试验组患者分为小梗死组(1.0 cm<梗死灶直径≤2.5 cm)、中梗死组(2.5 cm<梗死灶直径≤4.0 cm)、大梗死组(梗死灶直径>4.0 cm),每组1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将试验组患者分为轻度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分)、中度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0分)、重度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分),每组10例;另选取同期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体检及门诊收治的30~50岁健康体检者及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新胃癌量表评分进行胃癌风险分层,纳入新胃癌量表评分在12~25分之间的中高危人群60例,根据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5例)、萎缩性胃炎组(28例)、胃癌组(7例),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GⅠ水平低于慢性非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