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1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这一立法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又向前迈进了极其重要的一步。侵权责任法中对于一系列的侵权行为在对之前立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予以肯定的基础上,也做出了一些不相同的规定。
关键词:纯粹经济损失涵义界限特征
一、纯粹经济损失的涵义
关于纯粹经济损失,并无清晰概念。它是英美法上的概念,又称之为金钱损失,其英文表达是pure economic loss,也可以用purely economic loss,pure financial loss等表达。纯粹经济损失在英美法上是一个常见概念,在1972年的《瑞典赔偿法》中,对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法第2条规定:"根据本法,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在性质上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都没有关联的经济损失。" 根据此规定,可知纯粹经济损失是指并非因原告的人身或有体财产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在性质上它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损失或者金钱损失,也就是说,它与原告所遭受的人身或者财产有形损害没有关系,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损失。
大陆法系的国家并没有明确的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但有相关的概念,如在德国法上称为"纯粹财产上的损害"。有些比较法的学者指出,对于究竟什么是纯粹经济损失从未有过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有些欧洲国家比如法国至今仍不认为纯粹经济损失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领域。①即使在那些适用统一的纯粹经济损失概念的法律制度中,纯粹经济损失所表达的也不是相同的范畴。②对于纯粹经济损失,学者们对它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如有人认为纯粹经济损失在性质上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损失或者金钱损失,也就是说它与原告所遭受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没有关系;③也有人认为"所谓纯粹经济上损失,系指被害人直接遭受财产上不利益,而非因人身或者物被侵害而发生。"④
学者们虽然对纯粹经济损失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但综合以上可对纯粹经济损失作出比较清晰地界定:即纯粹经济损失是与被害人的人身或财产是不相关联的一种纯粹上的财产不利益。
二、纯粹经济损失概念的分析
1、纯粹经济损失的内涵分析
在"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中,"纯粹"一词起着核心作用,是对"经济损失"的进一步限定,因为若是其与被害人的人身或财产存在有关联的,则这种损失就是间接经济损失而非纯粹经济损失,纯粹经济损失并非由人身或有形财产损害所诱发,而是加害行为直接导致的,是绕过人身和有形财产权利的损害事实直接产生的损害。
在"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中,"损失"一词也与"损害"一词有着明显的区分,损失不同与损害,损失特指财产上的不利益,而损害除了包括财产上的不利益外,也包括了人身遭受的不利益和精神损害等等,而纯粹经济损失仅指财产上的不利益而不包括其他损失,所以称之为纯粹经济损失而非纯粹经济损害。
2、纯粹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界限
(1)、纯粹经济损失与间接损失的界限
间接经济损失是受害人因为直接经济损失而此后再次发生的损失。纯粹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区别在于损失是否与受害人的财产损害或者人身损害相联系,如果受害人存在初始的财产损害或者人身损害,那么此后发生的损失就属于间接经济损失,反之则属于纯粹经济损失。二者之间并不是在种类和原则上有差异,而是因为它们各自赖于发生的情形及其各自可赔偿与否而作的技术性分析。间接经济损失的发生意味着此前必定发生了实际损害,因此,间接经济损失是可以直接获得赔偿的。而纯粹经济损失正因其未发生实际损害而无法直接得到赔偿。
(2)、纯粹经济损失与财产损失的界限
财产损失是指可以加以具体计算的受害人的一切财产上的减少,这不仅包括了有形的减少,而且还包括了无形的减少。而纯粹经济损失中的"经济损失"是区别于财产损失而言的,经济损失具有抽象性,是指权利人整体财产上的减损,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损失。从这一意义上看,二者的区别很显然。
三、纯粹经济损失的基本特征
1、独立性
根据上文可知,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在任何方面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都没有关联的经济损失。因此,纯粹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独立于被害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存在。然而在现实的世界里,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任何一种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存在着某一种联系。因此,任何一种利益包括纯粹经济损失都是以某种方式互相连接着,一种不与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相联系的损失,不可能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只能是概念上的截取。因此,纯经济损失的独立性是指其与受害人(主张损害赔偿之人)的身体或者财产损害没有关联,而不是说与任何人身和财产损害没有关联。⑤
2、无形性
纯粹经济损失无形性的特点体现于其不伴随有物质损害。纯粹经济损失是受害人因为他人的加害行为,不仅仅是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不是由于受害人有形的人身伤害和有形的财产损害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纯粹经济损失是指受害人因他人的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害,而使受害人直接遭受财产上的不利益,而不是因为人身或物被侵害而发生,例如工厂因为停电、罢工而导致的损失等。这种损失并伴隨着物质损害,而只是一种因停产而产生的财产上的不利益。
3、直接性
纯经济损失是加害行为在受害人处直接导致的后果,而不是受害人的人身或有形财产遭受损害后间接引起的损失,例如在挖断电缆的案件⑥中,甲雇工挖掘地道,不慎毁坏乙的电缆(瓦斯或电话等管线),电力供应中断,致丙的餐厅不能营业。在此情形,对乙而言,为所有权被侵害;对丙而言,甲毁坏电缆的行为所导致的损失则为纯粹经济损失。在此案中,由于施工者挖断的管线等属于各供服务供应公司所有而非餐厅所有,所以施工者对各公司实施了侵权行为,并没有对餐厅实施侵权行为,但挖断电缆又是造成餐厅损失的直接原因,挖断电缆的行为与餐厅的损失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餐厅受到的损失是一种纯经济损失。
4、 纯经济损失是加诸于受害人整体财产上的一种不利益,而非基于受害人某项具体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侵害而发生的。这种损失体现为受害人财产整体价值的变动,是一种财产总量上的减少。有时表现为应当增加而未增加(即消极减少),有时也表现为既存财富的减少(即积极减少)。这可以根据受害人在加害行为发生前后的财产之间存在的差额来计算得出,这种整体财产的变动与具体的财产或人身损害无关,但受害人所遭受的纯粹经济损失与其所遭受的有形财产损失的共存并不因此而受影响。
注释:
①田野,焦艳玲:《纯粹经济损失探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②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③田野,焦艳玲:《纯粹经济损失探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④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88页
⑤龚赛红:《中国民法视野中的纯经济损失--兼评我国的研究现状》,《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8 年第4 期。
⑥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八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页
参考文献:
(一)著作及译著类
1、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八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二)期刊报纸类
1、田野,焦艳玲:《纯粹经济损失探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2、刘维娜:《各国对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看契约法与侵权法的界限问题》,《财经界》,2008年1月版。
作者简介:1.杨磊,男,河南南阳人,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2.李亚津,河北邯郸人,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纯粹经济损失涵义界限特征
一、纯粹经济损失的涵义
关于纯粹经济损失,并无清晰概念。它是英美法上的概念,又称之为金钱损失,其英文表达是pure economic loss,也可以用purely economic loss,pure financial loss等表达。纯粹经济损失在英美法上是一个常见概念,在1972年的《瑞典赔偿法》中,对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法第2条规定:"根据本法,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在性质上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都没有关联的经济损失。" 根据此规定,可知纯粹经济损失是指并非因原告的人身或有体财产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在性质上它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损失或者金钱损失,也就是说,它与原告所遭受的人身或者财产有形损害没有关系,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损失。
大陆法系的国家并没有明确的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但有相关的概念,如在德国法上称为"纯粹财产上的损害"。有些比较法的学者指出,对于究竟什么是纯粹经济损失从未有过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有些欧洲国家比如法国至今仍不认为纯粹经济损失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领域。①即使在那些适用统一的纯粹经济损失概念的法律制度中,纯粹经济损失所表达的也不是相同的范畴。②对于纯粹经济损失,学者们对它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如有人认为纯粹经济损失在性质上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损失或者金钱损失,也就是说它与原告所遭受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没有关系;③也有人认为"所谓纯粹经济上损失,系指被害人直接遭受财产上不利益,而非因人身或者物被侵害而发生。"④
学者们虽然对纯粹经济损失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但综合以上可对纯粹经济损失作出比较清晰地界定:即纯粹经济损失是与被害人的人身或财产是不相关联的一种纯粹上的财产不利益。
二、纯粹经济损失概念的分析
1、纯粹经济损失的内涵分析
在"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中,"纯粹"一词起着核心作用,是对"经济损失"的进一步限定,因为若是其与被害人的人身或财产存在有关联的,则这种损失就是间接经济损失而非纯粹经济损失,纯粹经济损失并非由人身或有形财产损害所诱发,而是加害行为直接导致的,是绕过人身和有形财产权利的损害事实直接产生的损害。
在"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中,"损失"一词也与"损害"一词有着明显的区分,损失不同与损害,损失特指财产上的不利益,而损害除了包括财产上的不利益外,也包括了人身遭受的不利益和精神损害等等,而纯粹经济损失仅指财产上的不利益而不包括其他损失,所以称之为纯粹经济损失而非纯粹经济损害。
2、纯粹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界限
(1)、纯粹经济损失与间接损失的界限
间接经济损失是受害人因为直接经济损失而此后再次发生的损失。纯粹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区别在于损失是否与受害人的财产损害或者人身损害相联系,如果受害人存在初始的财产损害或者人身损害,那么此后发生的损失就属于间接经济损失,反之则属于纯粹经济损失。二者之间并不是在种类和原则上有差异,而是因为它们各自赖于发生的情形及其各自可赔偿与否而作的技术性分析。间接经济损失的发生意味着此前必定发生了实际损害,因此,间接经济损失是可以直接获得赔偿的。而纯粹经济损失正因其未发生实际损害而无法直接得到赔偿。
(2)、纯粹经济损失与财产损失的界限
财产损失是指可以加以具体计算的受害人的一切财产上的减少,这不仅包括了有形的减少,而且还包括了无形的减少。而纯粹经济损失中的"经济损失"是区别于财产损失而言的,经济损失具有抽象性,是指权利人整体财产上的减损,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损失。从这一意义上看,二者的区别很显然。
三、纯粹经济损失的基本特征
1、独立性
根据上文可知,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在任何方面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都没有关联的经济损失。因此,纯粹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独立于被害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存在。然而在现实的世界里,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任何一种事物总是与其他事物存在着某一种联系。因此,任何一种利益包括纯粹经济损失都是以某种方式互相连接着,一种不与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相联系的损失,不可能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只能是概念上的截取。因此,纯经济损失的独立性是指其与受害人(主张损害赔偿之人)的身体或者财产损害没有关联,而不是说与任何人身和财产损害没有关联。⑤
2、无形性
纯粹经济损失无形性的特点体现于其不伴随有物质损害。纯粹经济损失是受害人因为他人的加害行为,不仅仅是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不是由于受害人有形的人身伤害和有形的财产损害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纯粹经济损失是指受害人因他人的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害,而使受害人直接遭受财产上的不利益,而不是因为人身或物被侵害而发生,例如工厂因为停电、罢工而导致的损失等。这种损失并伴隨着物质损害,而只是一种因停产而产生的财产上的不利益。
3、直接性
纯经济损失是加害行为在受害人处直接导致的后果,而不是受害人的人身或有形财产遭受损害后间接引起的损失,例如在挖断电缆的案件⑥中,甲雇工挖掘地道,不慎毁坏乙的电缆(瓦斯或电话等管线),电力供应中断,致丙的餐厅不能营业。在此情形,对乙而言,为所有权被侵害;对丙而言,甲毁坏电缆的行为所导致的损失则为纯粹经济损失。在此案中,由于施工者挖断的管线等属于各供服务供应公司所有而非餐厅所有,所以施工者对各公司实施了侵权行为,并没有对餐厅实施侵权行为,但挖断电缆又是造成餐厅损失的直接原因,挖断电缆的行为与餐厅的损失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餐厅受到的损失是一种纯经济损失。
4、 纯经济损失是加诸于受害人整体财产上的一种不利益,而非基于受害人某项具体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侵害而发生的。这种损失体现为受害人财产整体价值的变动,是一种财产总量上的减少。有时表现为应当增加而未增加(即消极减少),有时也表现为既存财富的减少(即积极减少)。这可以根据受害人在加害行为发生前后的财产之间存在的差额来计算得出,这种整体财产的变动与具体的财产或人身损害无关,但受害人所遭受的纯粹经济损失与其所遭受的有形财产损失的共存并不因此而受影响。
注释:
①田野,焦艳玲:《纯粹经济损失探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②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③田野,焦艳玲:《纯粹经济损失探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④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88页
⑤龚赛红:《中国民法视野中的纯经济损失--兼评我国的研究现状》,《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8 年第4 期。
⑥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八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页
参考文献:
(一)著作及译著类
1、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八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二)期刊报纸类
1、田野,焦艳玲:《纯粹经济损失探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2、刘维娜:《各国对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看契约法与侵权法的界限问题》,《财经界》,2008年1月版。
作者简介:1.杨磊,男,河南南阳人,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2.李亚津,河北邯郸人,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