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和十堰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南化塘
  1932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李先念任第十一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倪志亮指挥部队重创敌军。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进行战略转移。十一师在枣阳新集和土桥铺地区冲破国民党军的围攻堵截,为全军打开通道,并在危急时刻保证了总部的安全。
  11月初,红四方面军途经郧县南化塘。南化塘地区北靠伏牛山,南傍鲍鱼岭,介于丹江和汉水之间,地形较好,粮米较丰。红四方面军召开会议,并向中共中央写报告,拟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然而,在南化塘刚驻三天,追敌又至。国民党军从东、南、北三面合围红四方面军,只留下了向西入陕一条路。此时,蒋介石已急电陕西杨虎城发兵在漫川关堵截红军。红四方面军遂放弃在南化塘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冲破敌人的堵截继续向西转移。
  漫川关突围是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11月5日,红四方面军撤离南化塘,行至漫川关,被杨虎城部挡住去路,而胡宗南等部也在后面紧追。红四方面军被合围在鄂陕交界的郧西、山阳县康家坪至任岭的峡谷中。危急时刻,徐向前决定集中兵力突围,以红十二师担任主攻,七十三师配合,抢占北山垭口,为全军打开通道;以十师、十一师各一部顶住南面和西面的敌人。红四方面军在控制垭口后,打开了通道,连夜突围西进。越秦岭,走关中,南渡汉水,翻过大巴山后,红四方面军兵分三路,迅即进通江,克南江,据巴中,开创了川陕根据地。
  1946年6月26日,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为粉碎国民党企图一举“剿灭”中原部队的阴谋,遵照毛泽东提出的“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战略方针,率数万指战员,在大悟县宣化店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原突围的序幕。
  李先念和中原局代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郑位三、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第二纵队第十三旅、三五九旅、干部旅、第十五旅四十五团为北路,向西北突围;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率第一纵队第二、三旅和第二纵队第十五旅旅部、四十三团、四十四团为南路,向西突围;皮定均率第一纵队第一旅,张体学率鄂东独立第二旅,罗厚福率江汉军区部队,分别在北、西、东线行动,以迷惑和牵制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
  李先念率领北路部队向西突围跨过丹江进入鄂西北后,在鄂陕边一带遭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他们绕道郧县南化塘,血战玉皇山,冲破敌人的重兵阻击,胜利到达陕南,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南化塘一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原突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先念在指挥北路部队突围的同时,还根据敌情变化,指挥南路部队放弃北上豫西的计划,从而扭转了局势,为开辟鄂西北根据地打下了基础。此后,他又多次指示南路部队开辟、发展和巩固了鄂西北根据地。
  41年后,当李先念了解到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已经建成,尚未题写碑名和碑文时,欣然题写了碑文,并请徐向前题写碑名,一并寄给郧县。
  四次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丹江口市汉江上游与其支流丹江的汇合处,是由我国自行勘测、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这项工程既是治理汉江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央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而预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前期工程,是由毛泽东提议,经中央成都会议批准,周恩来过问的大型工程。李先念对此一直非常关心,曾四次到工地视察,对工程建设给予极大的支持。
  1959年9月2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第一次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12月26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实现截流合龙,李先念又亲临丹江口,并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他高度赞扬了鄂西北人民“以土为主,土洋结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初步胜利。
  1964年,在丹江口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即将竣工的关键时刻,国民经济建设转入调整阶段,出现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否下马”的问题。周恩来、李先念在听取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提出的三个方案后,了解到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只要再投资一点,就可以滞洪,再加一点钱,就可以发电时,都对第三方案很感兴趣。李先念当即向周恩来表示:“上马下马的钱,相差不是太大,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还是不下马的好。”周恩来赞同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就是我们需要的治理汉江的大型工程”,并作出了继续施工的决策。
  1978年1月13日,李先念第三次到丹江口,视察了已投产并产生巨大效益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1989年4月16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又一次到丹江口视察。他惦记着电站和库区的建设及汉江上下游船只的通航问题,当了解到一切顺利时,表示很满意。
  大力支持二汽建设
  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是国家在鄂西北山区建设的“三线”重点工程之一。建设二汽的设想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但二汽在十堰的正式开工建设,却是在1969年。二汽开工建设初期,环境极其艰苦。李先念始终关心和支持二汽建设,由他主持的二汽建设会议,同二汽领导谈话,对二汽的重要批示以及亲临二汽视察等达26次之多。
  二汽建成之初,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引进关键生产设备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国家对二汽建设采取自力更生,老厂“包建”新厂、全国“聚宝”的方针和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受“四人帮”的干扰,这一方针和原则在贯彻中被片面理解、绝对化了,自力更生就不能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因此,必须从国外引进的关键设备不能引进,导致二汽无法正常生产。李先念等国务院负责同志多次听取二汽汇报后作出批示,支持二汽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使二汽的产品基本上达到了国际同步水平。
  1978年1月11日、12日,李先念在十堰市和二汽视察。他对二汽的同志说:“对二汽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在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严重干扰破坏的情况下,在远离大城市的武当山这个深山老林十分困难的条件下,1975年7月,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2.5吨军用越野车建成投产!那时,我就想来的,但没来成。我对当时二汽的评价是‘心齐、气顺、劲足’。现在听说你们最大的车型———5吨民用载货车,今年又将投产,这是一件大好事!这次一定要来看看,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常常是最困难的‘尾巴工程’。热切希望二汽早日建成、建好。”“工业老板经常讲,已完成工程量95%以上。一问为什么不生产,大都说还剩下5%。恰恰这个5%就是因为一些关键设备和工程完不了工。”“这次来二汽,你们提出了铸造、锻造、冲压设备等短线清单,需用外汇5300万美元,我看可一概批准。”进而,他严肃指出,一定要“让二汽吃饱,把生产几百辆的厂子停它一批”。
其他文献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非天然氨基酸及其手性拆分的方法,本法以金刚烷甲酸为原料,制备3-羟基金刚烷甲酸,再经过氯化、氧化等得到2-(3-羟基-1-金刚烷基)乙醛酸,与盐酸羟胺反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