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相反,它还具有极大危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异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扭曲了学生的个性;
  其二,压抑并取消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没有时间也没必要思考,教学成为不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
  其三、禁锢并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参与的机会,使得所学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惰性的水平 。
  为此,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经过近两年对当地学校的调研,发现教师在运用新方法和新理念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当之处,特提出以下几点:
  
  1、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的倾向。教师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关系,不要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2、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成语接力赛等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有的教室上课随便叫学生自己看书,“你喜欢那一部分?”“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一时兴起争着发言,只顾自我表现,沉浸在孩童的游戏中,哪还有心思探究知识的奥秘,这样课堂看似形式多样,可是这样的课堂只是一种表面
  的形式,学习效果适得其反,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农村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是“参与、互动、共鸣”,在此理念指导下,安静还是热闹、快捷还是缓慢、严密还是松散都将不再重要,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长期追求的秩序图景。农村
  教师要把新理念和新方法适时适度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不要一味的为了应用新方法而应用新方法。
  
  4、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后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如有位教师在教《北京》一文时,就做的很好。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去过北京的聊聊无几,学生出于好奇提出好些问题:课文写了北京的什么美?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等问题,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提出阅读课文,查阅课外书,看电影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总之,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针对学生在识字、理解课文离不开具体事物和所对理解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想办法给教学内容乔装打扮,并赋予它们以感情色彩。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扬长避短,转变教学方式,真正进行新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还是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目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而有效教学要求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中学生正处在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他们对语言学习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可塑性大,喜欢参与英语口语交际,像小孩刚学说话一样,无所顾忌,敢于开口。因此,口语交际活动易于开展。也容易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和环境    我们知道,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英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  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
期刊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要抓得紧、抓得细,就会象毫末之苗终成合抱之木一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的。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教师产生了一种近乎错误的认识,认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可有可无,说多了耽误时间,说少了无济于事,教学的任务之重,作文的次数又有限。于是,每次作文干脆简单的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冥思苦想各显神通。殊不知,长此以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教学整合谈一谈我在教学中体会。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多媒体软件集图像、声音、文体于一身。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接近,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近两年的研究实践中,对物理课堂进行了探究性教学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创设情景、设问引思、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期刊
高度抽象是数学的本质属性。由于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就必须是从现实的物质外壳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所以一开始从自然数的诞生,数学便开始了抽象的过程。发展到今天,数学更是在高度的抽象性上越走越远。可以说没有抽象,就没有数学。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有三种形式: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又叫直观思维。它的思维特征是具体、直观。它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在抽象思维产生前
期刊
如何引导高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四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
期刊
语文学科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说”是语文能力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把听说读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别强调“说”的重要性。他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能力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多了。”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    一、要敢说    语文教学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说”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下随时随地来“说”。然而,有的同学
期刊
就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小班化教学,空间形式比较自由,师生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学期的小班化教学实践,我对如何有效地在小班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一、适应性    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小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