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基础,影响着学校所有成员的思想、行为和日后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工作。下面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就学校校园文化的组织和建设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物质形态和活动形式,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文化生活、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简而言之,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
  学校的校园文化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性文化就是物质文化,隐性文化就是精神文化。
  显性文化是校园文化具体的物态形式,又是隐性文化物质载体,它主要由以下两种形式组成。
  1、环境文化:包括校园校貌、整体规划、建筑布局、环境设计、园林绿化、雕塑设置、宣传栏、标语牌、画廊等。
  2、设施文化:包括办公设备、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科学馆、体育馆、电教馆、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室、演播室、校园网、娱乐中心等设施设备。
  显性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目标、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是具有教育内涵的人文景观,可以起到调节情结、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的作用。
  隐性文化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师生活动过程蕴含的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管理文化:主要指学校管理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行政权威和工作作风所体现的管理风格和凝聚力所形成的学校人文氛围,如: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精神风貌。
  2、课程文化:即课程设置及教学风格。包括国家、地方教材的选用;校本课程的建设;各类课程的安排;教学的实施;课程、教材、教法的指导思想等。
  3、课余文化:课余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延伸,包括课外开展的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及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的组织和实施。
  4、制度文化:即学校制订的各类制度及行为规范,包括内化为师生日常的自觉行为和实际行动。
  学校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共同构成了学校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过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起着规范约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熏陶内化的教育作用,并使学校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逐渐融入其中,形成校园文化的“小气候”,在社会上树立起学校的形象。
  
  二、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校的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它将凭借历史发展的惯性朝着一定的目标运动,并不断吸纳新的观念、新的形式、新的内容,不断地提升、巩固和发展。因此,对于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所学校,都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向上、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1、以人为本,营造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且共同享受的,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安排自身活动、选择自身行为方式的需求,这就决定学校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要以人为本。校园建设,文化设施,环境布置,园林绿化,设备配置等,学校显性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校风的形成、价值观念的认同等隐性文化的建设也要以人为本,学校的各项活动、人际交往等实践行为更要以人为本。
  从人与环境的关系看,校园文化是育人的文化,校园文化环境是育人的环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给人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是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从人与人的关系看,学生的成才、教师的成就,取决于他所属的群体的整体效应,因此,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群体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营造心情舒畅、团结协作、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是配置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校园文化的组织和建设,应围绕人的发展的需要,营造适合于人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
  2、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校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大的作用。校园文化的组织和建设要根据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
  ①艺术的建设物质文化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性、规范性功能。
  实践证明,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效率相当高,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生活,则永远也提不起精神来。这是因为在优美的环境中,井然有序,搭配合理,具有艺术性的物质景像,通过视觉神经刺激人的大脑,使人感到一种和谐美、清新感,使人的心情舒畅,精神轻松,条理清晰,思维敏捷,学习工作积极性提高。如果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使校园物质文化的潜在的规范的育人功能更显著,更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校园中艺术地设计林荫小道、曲径水池、假山亭榭、标语画廊、科学家头像、名人名言、科技景观等等,都将给人一种庄重、幽雅、怡情、愉悦的感觉,若配以鲜花香草、绿茵石凳,则更能让人感受其中的闲情逸致,意韵无穷,也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②积极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促进性功能。
  学校的校园文化,为学校全体成员在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它使学校成员自觉地用这种尺度来评定自己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特有的环境力量,渗透于学校的活动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
  例如:中央和地方教材的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园科技文体活动的举办、校园广播、宣传栏的设置等等无不渗透着校园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
  要积极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校园文化的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与时俱进,创建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才能使校园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确保持续不断地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学校在设计物质文化设施和创建精神文化氛围的时候,应注意校园文化的信息化和互动性,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校园文化。例如:将“阅报栏”改为“剪报栏”,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让信息在校园中无处不有。这种信息化、互动性、实践性的校园文化将会大大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综上所述,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会使学校成为在校师生喜爱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场所,成为走出校门的学生的无尽眷恋。
  (作者单位:276018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记忆,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即所谓“三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常采用“满堂灌”,教学进度上齐步走,这于当今社会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批判。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法,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要探究的问题。本文就“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
期刊
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对象,而是让教育适应每一位受教育者。这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就农村中学而言,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这点。现就我多年班主任工作心得,简单谈谈班级管理艺术。    一、注重成事过程,淡化结果  在同一个学校,来自于同年级或同校的竞争是难免的。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往往又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声誉、地位,甚至岗位津贴。因此,班主任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可谓相当重视。例如:对各类竞赛活
期刊
当前,语文课堂改革,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倡导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的自主学习呢?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近三年来,我在本校“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课题研究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自主学习,其重要前提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当
期刊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创新性教学原则,还需要采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以营造一种创新性教学的氛围,保证创新性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营造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鲜明体现,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教育
期刊
为探索普及教育的道路,实现教“一切人”的理想,“近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先进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实现了一个革命性的创举。班级授课制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学生的数量,从而使普及教育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对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的探讨,也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试对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初步的探讨。  现阶段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典型的如“马加爵事件”,令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前沿阵地。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不能用老办法对付有个性、有特长、有自尊的学生,必须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出发,从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爱好的兴趣、学生特长的发展等方面,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这样,方能把班级管理得更出色,成为学校的先进集体。那么,如何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在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期刊
班级文化是指在一个班级集体里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其全体成员认可遵守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准则和共有的集体舆论,学习风气的总和。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就其内容看,十分广泛,如学生共同理想的基本取向,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班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氛围,责任感和集体感。又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安全、纪律、卫生、环保等意识。从这些广泛的内容可以看出,班级文化建设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怎样抓好班
期刊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管理。针对班级工作,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才能;同时,对孩子的优缺点,艺术地运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让孩子自我反省,不断调整自我发展的方向,少走弯路,健康成长。笔者认为教育学生也应如此。    二、需要关注的群体不仅仅是学困生,更应是优秀生  优秀生整日在各位教师的和风
期刊
关爱学生是一种责任,对好的学生多关心和鼓励,可以促使其更上一层楼,而对后进学生就更应当多给他帮助和鼓励。这时,师爱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他们内心黑暗的世界,让他们感到温暖。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平等关心每一个学生  关心是师爱的起点。教师应真心实意地尊重和爱护学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困惑。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们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