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前就要认真准备,课上就要精心组织,课后还要强化巩固,同时还要关注教学细节,运用教学机智。通过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心智得以发展。
一、教学流程基本要求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下面,按照整个教学流程的先后顺序,对诸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一)课前要求:强化备课和学情调查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需提前一周进行,备课组全体成员按时参加。集备前,备课小组要针对备课内容进行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教材要求和知识,对每一课时内容、授课策略、教师讲解或点拨方法、学生的疑难点等进行详细地探讨和准备。教案和学案的准备必须在集备前完成。语数英分三个小组,文综、理综分两个小组。
2、编制学案
(1)学案的编制由备课小组完成,集体备课后再进行修改。学案编制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体现出层次,并有明确的说明。学案不能用现成资料代替。
(2)为便于教师二次备课,学案一律用两张A4纸编印,用五号或小四号字体。学案内容靠中,左右两边要留出适当空白,方便写教学设计。
(3)学案的编制也需提前一周进行,不要出现第二天上课,前一天才拿到学案的情况,那样教师是无法充分备课的。
3、下发学案
(1)学案要在有课的前一天下发,便于学生预习,便于收交。
(2)若出现临时的特殊情况,需在上课时下发学案,也要有学生先浏览学案的环节,不可师生面对新的情况不做调整。
4、收交学案
学案在完成之后,需在第二天早7:20 前收齐交任课老师,教师和班主任要将要求落实到实处。学生不按时交学案,要问清楚原因,采取措施。
5、批阅学案
学案的批阅是仅次于备课的重要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案要做批注,如书写不认真、有抄袭痕迹、写错别字、审题不清等。学案可以反映学生的好多心态,不能简单一个对号或错号或写个“阅”字完事。一、二节有课,学案至少批改三分之一;三、四节有课,至少批改三分之二;下午有课要全批全改。不管批阅多少,以基本掌握一个班的学情为原则。
(二)课中要求:突出问题解决和拓展提升
1、反馈学案:学案的反馈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态度,如认真或规范程度;二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问题。要表扬优秀的,鼓励中等的,鞭策不认真的。
2、出示课堂目标:目标带有指向性,方向性。有目标可以避免随意性,师生为完成目标而努力,避免课堂松散。
3、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目的也是手段。需要全体学生都必须记忆的,要采取默写的方式,避免学生抄袭。默写后,采用全收或收交几个学习小组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属于抽查性质的,可以点名让学生背诵。
4、反馈练习和总结:教师可以用一个题组的方式,对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训练,同时對课堂进行方法、思路、规律及学生表现的总结。
(三)课后要求:巩固强化训练
当天有课的学科可以适当布置巩固练习,但不可太多。同学们还有预习案要做。请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真的要体谅学生,同时也要考虑实效性和接受度。学生们的抄袭是我们造成的,因此,要适度(不能超过30分钟)。当天没有课的学科不准布置作业。周末,要设计好一周内容的训练题,学科老师要利用值班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
二、课型基本设计
新授课流程
两层次:新知识获得探究——迁移训练落实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2、设置问题主动学习:将知识问题化,由低到高设计几个问题。简单问题,学生自主或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老师通过疏导思障,指导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教材信息,通过探究方式加以解决。实施主体探索活动教学策略。
复习课流程
两层次:知识回扣探究——跟踪检测落实
1、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这是复习课的基础环节。该环节有五种呈现基础知识的方式:关键词填充式,提纲引领式,题目带动式,问题提示式,尝试回忆式。一般几种方式组合使用。
2、强化落实。基础知识需要记忆的要强化记忆(文科科目大多有此环节);需要深化理解的,用问题或题组为载体,精讲点拨(理科科目大多有此环节)。
3、检测落实。重在迁移运用或变式拓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规律总结。总结方法、思路和规律。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的思维障碍和能力缺陷,以举例的方式精讲点拨、启发诱导。
5、巩固落实。教师可以用一个题组的方式,对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训练。级部也可以进行跟踪检测。
三、关注教学细节
(一)“课前”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1、预习案内容以学生能充分预习为标准。建议级部每周选一个班,对各科的预习量进行调查,每周调控一次,必须保证学生的预习在自习课上完成,否则,安排的预习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2、对预习案要全批全改,杜绝学生抄袭现象。强化对学情分析。
3、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和预习案紧密融合,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而不是重点设计如何去“教”。
(二)课中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1、如何进行有效展示。展示过程中,个别学生为给小组得分而回答问题,流于形式,不注重答案质量;有的学生接连抢答,独占展示过程;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听得不认真,只是看热闹或不太相信学生的答案;展示时间长了,就影响知识的落实。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各学习小组的任务,要求明确,要调控好整个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听课中。 2、如何进行课堂即时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每个成员课堂表现的评价。课堂评价应当是公平的,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平等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给每个小组平等的机会。比如说某班共有八个小组,课堂展示环节安排了六个小组,那么,如何给其他两个小组同等的机会,这就需要课堂的机智。再有,比如说个人展示环节,如果什么问题都有一个人或几个人回答,也就失去了全员参与的目的,就容易从一言“教”的课堂变成了一言(或几言)“学”的课堂,还是达不到所有学生都参与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的调控,实现课堂真正的活。评价要自然流畅,要成为教学流程中的有机部分。学生需要激励,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愿意展现自己。而老师呢,却极力压制学生的表现欲望,不给学生展现的机会。偶尔有评价也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
3、如何进行小组合作。
(1)讨论合作要求要明确。讨论前,要明确讨论什么,怎么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讨论多长时间,如何检查和检查谁等。
(2)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讨论合作。①对于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问题,基本全部完成后,可采取同桌对答案方式发现问题,同桌互助解决问题。这类问题检查时面向最差的学生。②对于有些难度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去做,等普遍做到最难的地方、不少学生难以独立做出时,再让大家就关键问题集体讨论攻关。这类问题检查时要面向下游学生。③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讨论出思路后,再独立做出。这类问题检查时要面向中游学生。小组合作主要出现在三个环节,一是预习环节,二是问题解决环节,三是拓展环节。这三个环节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要包办;小组解决不了的,老师当讲则讲。
(三)课后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要充分设计学生自习课活动的内容,坚决不能在自习课讲课。自习课是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和进行巩固练习的时间。如果老师再占用自习时间,学生什么时间预习?什么时间复习巩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教师的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如何组织课堂不再赘述)
级部还要关注一个问题,不管是预习还是作业,都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否则就无法确保预习和作业的质量。
四、对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关于对教学案和個人教学设计的认识
个别老师对学校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不同的看法。比较集中的看法是,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劳神费力,比如教学案的设计。认为备课组几个人凑凑情况,说说进度,剩下的就是个人上课了。实际上,这仍然是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
还有一点请老师们注意,教学需要积累,要留存好第一手资料。几年下来,就是一部完整的教学档案。有些资料到后来是无从查找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嫌麻烦而失去了积累的积极性,而到需要的时候又想起积累的重要性。就是在如此不断的反复中,许多宝贵的资料没有保存下来,不得不从头再来。
(二)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首先要有目的性,然后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而不是单单检查所提问学生掌握的情况。因此,提问前要有明确的要求,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问题简单,思考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思考时间就长一些,切不可问题刚提出就让学生马上回答。提问的方式也有讲究,现在大多数老师都采用随便提问学生的方式。老师可能认为这样能节省时间,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提问方式更浪费时间,如果老师直接点名,叫到的学生没有想好或者本来就对问题有疑问,这样的学生肯定回答不好,既耽误了时间,又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个别学生可能还认为老师故意找他的茬),提问的效果并不好。因此,让学生主动起来回答效果更好,这样的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错的),学生回答完了(错的订正了),再让学生举举手,老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就能了解个大概。
还有一种现象,一旦时间紧或提问的学生回答不符合答案,老师往往就直接说出答案。“授”课又变成了“灌”课,效果肯定不好。而这种现象还较普遍。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堂的生成性有思想上的准备,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关于听写检查
1、听写(或默写)是效率最高的背诵检查方式,检查面广,还检查了关键词词的书写。文科宜多采用。运用听写方式,能有效避免学生侥幸投机心理,养成自觉记忆的习惯。
2、听写前要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听写中要巡查学生听写情况,听写后要立即收交并尽快检查,并尽快反馈结果。好的大张旗鼓表扬,对听写不好没认真对待的,要提出批评并让其限时补上并再行检查。
3、听写后不立即收交、或只收少数学生、或不能及时批改反馈、或不对听写不好的给予必要批评与补查,听写的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四)关于错题改错与重做
1、要养成对错题及时纠错的习惯。能当堂改的当堂改,不能当堂改的课下立即改,无论如何不能过夜。即使觉得明白了、会做了也必须再动手做一遍。除极微小的细节错误可以在原题上略加改动外,一般都要进行整题重做。建议分学科建立错题集,将学案、资料、作业以及试卷上做错的题整理在上。
2、对错题要弄清错因,消除障碍,汲取教训;难度大的要虚心求教老师或同学,真正弄懂会做做对,必要时还要再找类似的题强化一下。
3、坚持一周一次重温错题,一月一次错题重做或考错题。
(五)教过了,讲过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
“不是讲过了吗(甚至是N遍了),为什么还不会?”这是考试结束后老师讲评试卷时反问学生的最常用的句子。这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实,反过来老师也应该想一想,讲过的知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分析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老师平时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考试时有了相关内容才觉得重要。把普遍问题当成个别问题对待,把重要问题当成一般问题对待。没有重点强调,学生印象不深。因此,即使老师讲过了,学生也难免出错。
二是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是讲了,学生学的怎样?没有落实,没有反馈,出问题也就在所难免。教师的讲无法代替学生的学。
三是只重视结果,没有重视思维过程的引导。理解了的东西记忆更深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注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展示,仅仅重视了结果的吻合,是无法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甚至就是原题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对。
请老师们认真领会“不要相信定律”:①不要相信:我要求过了,学生就会去做了;②不要相信:我讲过了,学生就懂了;③不要相信:学生懂了,他就会了;④不要相信:学生会了,他就能做对了;⑤不要相信:我提醒了,学生就会注意了;⑥不要相信:学生订正了,问题就解决了。要相信:将纠错进行到底!
(六)课堂教学要坚决贯彻“以学定教”
关于课堂教学是以讲为主,还是以学为主,不用再争论。关键是课堂上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去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必须立足于“如何指导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导演、演员一身兼。道理老师们肯定都明白,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就需要老师们多下功夫了。授课也要有思想,对上课也要有理解。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始终如一。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技师学院)
一、教学流程基本要求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下面,按照整个教学流程的先后顺序,对诸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一)课前要求:强化备课和学情调查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需提前一周进行,备课组全体成员按时参加。集备前,备课小组要针对备课内容进行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教材要求和知识,对每一课时内容、授课策略、教师讲解或点拨方法、学生的疑难点等进行详细地探讨和准备。教案和学案的准备必须在集备前完成。语数英分三个小组,文综、理综分两个小组。
2、编制学案
(1)学案的编制由备课小组完成,集体备课后再进行修改。学案编制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体现出层次,并有明确的说明。学案不能用现成资料代替。
(2)为便于教师二次备课,学案一律用两张A4纸编印,用五号或小四号字体。学案内容靠中,左右两边要留出适当空白,方便写教学设计。
(3)学案的编制也需提前一周进行,不要出现第二天上课,前一天才拿到学案的情况,那样教师是无法充分备课的。
3、下发学案
(1)学案要在有课的前一天下发,便于学生预习,便于收交。
(2)若出现临时的特殊情况,需在上课时下发学案,也要有学生先浏览学案的环节,不可师生面对新的情况不做调整。
4、收交学案
学案在完成之后,需在第二天早7:20 前收齐交任课老师,教师和班主任要将要求落实到实处。学生不按时交学案,要问清楚原因,采取措施。
5、批阅学案
学案的批阅是仅次于备课的重要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案要做批注,如书写不认真、有抄袭痕迹、写错别字、审题不清等。学案可以反映学生的好多心态,不能简单一个对号或错号或写个“阅”字完事。一、二节有课,学案至少批改三分之一;三、四节有课,至少批改三分之二;下午有课要全批全改。不管批阅多少,以基本掌握一个班的学情为原则。
(二)课中要求:突出问题解决和拓展提升
1、反馈学案:学案的反馈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态度,如认真或规范程度;二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问题。要表扬优秀的,鼓励中等的,鞭策不认真的。
2、出示课堂目标:目标带有指向性,方向性。有目标可以避免随意性,师生为完成目标而努力,避免课堂松散。
3、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目的也是手段。需要全体学生都必须记忆的,要采取默写的方式,避免学生抄袭。默写后,采用全收或收交几个学习小组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属于抽查性质的,可以点名让学生背诵。
4、反馈练习和总结:教师可以用一个题组的方式,对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训练,同时對课堂进行方法、思路、规律及学生表现的总结。
(三)课后要求:巩固强化训练
当天有课的学科可以适当布置巩固练习,但不可太多。同学们还有预习案要做。请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真的要体谅学生,同时也要考虑实效性和接受度。学生们的抄袭是我们造成的,因此,要适度(不能超过30分钟)。当天没有课的学科不准布置作业。周末,要设计好一周内容的训练题,学科老师要利用值班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
二、课型基本设计
新授课流程
两层次:新知识获得探究——迁移训练落实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2、设置问题主动学习:将知识问题化,由低到高设计几个问题。简单问题,学生自主或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老师通过疏导思障,指导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教材信息,通过探究方式加以解决。实施主体探索活动教学策略。
复习课流程
两层次:知识回扣探究——跟踪检测落实
1、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这是复习课的基础环节。该环节有五种呈现基础知识的方式:关键词填充式,提纲引领式,题目带动式,问题提示式,尝试回忆式。一般几种方式组合使用。
2、强化落实。基础知识需要记忆的要强化记忆(文科科目大多有此环节);需要深化理解的,用问题或题组为载体,精讲点拨(理科科目大多有此环节)。
3、检测落实。重在迁移运用或变式拓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规律总结。总结方法、思路和规律。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的思维障碍和能力缺陷,以举例的方式精讲点拨、启发诱导。
5、巩固落实。教师可以用一个题组的方式,对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训练。级部也可以进行跟踪检测。
三、关注教学细节
(一)“课前”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1、预习案内容以学生能充分预习为标准。建议级部每周选一个班,对各科的预习量进行调查,每周调控一次,必须保证学生的预习在自习课上完成,否则,安排的预习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2、对预习案要全批全改,杜绝学生抄袭现象。强化对学情分析。
3、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和预习案紧密融合,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而不是重点设计如何去“教”。
(二)课中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1、如何进行有效展示。展示过程中,个别学生为给小组得分而回答问题,流于形式,不注重答案质量;有的学生接连抢答,独占展示过程;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听得不认真,只是看热闹或不太相信学生的答案;展示时间长了,就影响知识的落实。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各学习小组的任务,要求明确,要调控好整个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听课中。 2、如何进行课堂即时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每个成员课堂表现的评价。课堂评价应当是公平的,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平等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给每个小组平等的机会。比如说某班共有八个小组,课堂展示环节安排了六个小组,那么,如何给其他两个小组同等的机会,这就需要课堂的机智。再有,比如说个人展示环节,如果什么问题都有一个人或几个人回答,也就失去了全员参与的目的,就容易从一言“教”的课堂变成了一言(或几言)“学”的课堂,还是达不到所有学生都参与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的调控,实现课堂真正的活。评价要自然流畅,要成为教学流程中的有机部分。学生需要激励,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愿意展现自己。而老师呢,却极力压制学生的表现欲望,不给学生展现的机会。偶尔有评价也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
3、如何进行小组合作。
(1)讨论合作要求要明确。讨论前,要明确讨论什么,怎么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讨论多长时间,如何检查和检查谁等。
(2)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讨论合作。①对于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问题,基本全部完成后,可采取同桌对答案方式发现问题,同桌互助解决问题。这类问题检查时面向最差的学生。②对于有些难度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去做,等普遍做到最难的地方、不少学生难以独立做出时,再让大家就关键问题集体讨论攻关。这类问题检查时要面向下游学生。③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讨论出思路后,再独立做出。这类问题检查时要面向中游学生。小组合作主要出现在三个环节,一是预习环节,二是问题解决环节,三是拓展环节。这三个环节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要包办;小组解决不了的,老师当讲则讲。
(三)课后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要充分设计学生自习课活动的内容,坚决不能在自习课讲课。自习课是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和进行巩固练习的时间。如果老师再占用自习时间,学生什么时间预习?什么时间复习巩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教师的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如何组织课堂不再赘述)
级部还要关注一个问题,不管是预习还是作业,都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否则就无法确保预习和作业的质量。
四、对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关于对教学案和個人教学设计的认识
个别老师对学校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不同的看法。比较集中的看法是,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劳神费力,比如教学案的设计。认为备课组几个人凑凑情况,说说进度,剩下的就是个人上课了。实际上,这仍然是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
还有一点请老师们注意,教学需要积累,要留存好第一手资料。几年下来,就是一部完整的教学档案。有些资料到后来是无从查找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嫌麻烦而失去了积累的积极性,而到需要的时候又想起积累的重要性。就是在如此不断的反复中,许多宝贵的资料没有保存下来,不得不从头再来。
(二)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首先要有目的性,然后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而不是单单检查所提问学生掌握的情况。因此,提问前要有明确的要求,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问题简单,思考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思考时间就长一些,切不可问题刚提出就让学生马上回答。提问的方式也有讲究,现在大多数老师都采用随便提问学生的方式。老师可能认为这样能节省时间,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提问方式更浪费时间,如果老师直接点名,叫到的学生没有想好或者本来就对问题有疑问,这样的学生肯定回答不好,既耽误了时间,又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个别学生可能还认为老师故意找他的茬),提问的效果并不好。因此,让学生主动起来回答效果更好,这样的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错的),学生回答完了(错的订正了),再让学生举举手,老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就能了解个大概。
还有一种现象,一旦时间紧或提问的学生回答不符合答案,老师往往就直接说出答案。“授”课又变成了“灌”课,效果肯定不好。而这种现象还较普遍。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堂的生成性有思想上的准备,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关于听写检查
1、听写(或默写)是效率最高的背诵检查方式,检查面广,还检查了关键词词的书写。文科宜多采用。运用听写方式,能有效避免学生侥幸投机心理,养成自觉记忆的习惯。
2、听写前要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听写中要巡查学生听写情况,听写后要立即收交并尽快检查,并尽快反馈结果。好的大张旗鼓表扬,对听写不好没认真对待的,要提出批评并让其限时补上并再行检查。
3、听写后不立即收交、或只收少数学生、或不能及时批改反馈、或不对听写不好的给予必要批评与补查,听写的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四)关于错题改错与重做
1、要养成对错题及时纠错的习惯。能当堂改的当堂改,不能当堂改的课下立即改,无论如何不能过夜。即使觉得明白了、会做了也必须再动手做一遍。除极微小的细节错误可以在原题上略加改动外,一般都要进行整题重做。建议分学科建立错题集,将学案、资料、作业以及试卷上做错的题整理在上。
2、对错题要弄清错因,消除障碍,汲取教训;难度大的要虚心求教老师或同学,真正弄懂会做做对,必要时还要再找类似的题强化一下。
3、坚持一周一次重温错题,一月一次错题重做或考错题。
(五)教过了,讲过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
“不是讲过了吗(甚至是N遍了),为什么还不会?”这是考试结束后老师讲评试卷时反问学生的最常用的句子。这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实,反过来老师也应该想一想,讲过的知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分析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老师平时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考试时有了相关内容才觉得重要。把普遍问题当成个别问题对待,把重要问题当成一般问题对待。没有重点强调,学生印象不深。因此,即使老师讲过了,学生也难免出错。
二是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是讲了,学生学的怎样?没有落实,没有反馈,出问题也就在所难免。教师的讲无法代替学生的学。
三是只重视结果,没有重视思维过程的引导。理解了的东西记忆更深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注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展示,仅仅重视了结果的吻合,是无法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甚至就是原题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对。
请老师们认真领会“不要相信定律”:①不要相信:我要求过了,学生就会去做了;②不要相信:我讲过了,学生就懂了;③不要相信:学生懂了,他就会了;④不要相信:学生会了,他就能做对了;⑤不要相信:我提醒了,学生就会注意了;⑥不要相信:学生订正了,问题就解决了。要相信:将纠错进行到底!
(六)课堂教学要坚决贯彻“以学定教”
关于课堂教学是以讲为主,还是以学为主,不用再争论。关键是课堂上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去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必须立足于“如何指导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导演、演员一身兼。道理老师们肯定都明白,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就需要老师们多下功夫了。授课也要有思想,对上课也要有理解。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始终如一。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