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组
每个人都有不可忘记的童年,每个人都有终生怀念的童年娱乐。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无线遥控玩具、声光娱乐,玩具是泥巴、树枝杈、橡皮筋……每一样都需要自己动手做,或者创新设计,尽管如此,但那个时候很快乐、很快乐,幸福感无与伦比。那些玩具们,因为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哪怕很简陋,但是很珍惜。
当现在的孩子们玩腻了商场超市买来的昂贵玩具,肆意丢弃着几百上千元的童车、遥控飞机,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回顾那些单纯快乐、充满智慧的好耍事。
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组,把过去的游戏重新玩一遍,为自己,也为我们的孩子。
十八梯,主城繁华背面的老巷子。
尽管天公不作美,连着几天阴雨,参加好耍事体验的朋友们依然如约而至。来到老巷子里的一块小院坝,住户门前筑了一方小石桌,正有两个小男孩在玩画片。他俩把画片分别放在石桌上,看谁用手指弹得更远。不用看,那个体肥臂粗的小孩肯定会赢。不禁想笑:怎么现在的小孩玩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于是忍不住和他俩聊了起来,教他俩玩我小时候的玩法。这不正是今天我们此行的目的吗?
集合、分工、换装、打灯、测光,一阵忙碌过后,进入主题。人人身着海军间条衫、梅花运动服,脚穿回力鞋,佩戴着红领巾,跳皮筋、吹马将、打弹珠、滚铁环、抽陀螺、老鹰捉小鸡……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瞬间——跳起来,蹦起来,玩起来。那些岁月中手工制作的简单游戏,陪伴我们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如此亲切、快乐,记忆那么悠长,仿佛回到从前……
道具类
【吹马将】
名词解释:
小人书是当年最受欢迎的读物,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小人书,像《三国演义》、《岳飞传》、《兴唐传》是我们的最爱。把那些骑马打仗的人物按照图案剪下来,就是马将了。
玩法:
双方各自把自己的马将放在桌上相对,一人一口对着马将吹气进攻对方,看谁的兵器首先触到对方的人物就算获胜。所以大家都选择兵器又长又大,人物又小的马将,而且马将的尺寸必须大于食指中指并拢的范围才算合格。印象最深的是李元霸的一双大锤,画得比脑袋还大,而人物特别小,吹起来所向披靡,才叫过瘾!
【拍画】
名词解释:
大概是在80年代末期的时候,突然兴起了一种“画片”。其实就是用硬纸印刷出来的。但上面的图案一般为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甚至还有《射雕英雄传》。画片不大,特像小扑克牌。
玩法:
游戏也分两人或多人进行。游戏者取各自相同数量的画片,一正一反重叠在一起。然后游戏者依次用手去拍,一人一下。谁最后将最后一张画片拍成背面向上,那他将赢得所有的画片。
【跳皮筋】
名词解释:
对于女孩子来说,没有跳皮筋的童年是不可想象的。下课或是放学时,校园里或是居民区的空地上,“绊马索”实在是壮观。两三人原地站立,将长长的皮筋绷直,另一队的人在皮筋的圈内转身、跳跃、勾腿……
玩法:
随着游戏的深入,皮筋一节一节地升高,难度也一点一点地加大。皮筋逐渐移至脖颈,甚而用手举过头顶。
口诀:
正义型:周扒皮,会偷鸡,半夜里起来学公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
革命型: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是女英雄,生是伟大死光荣,我们大家学习她。
可爱型:我是一只小青蛙,张开嘴巴叫呱呱。请你不要嫌我吵, 田里害虫归我抓。
传统型: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零一。
【打弹珠】
名词解释:
五彩的玻璃弹珠,曾是每个小孩的至宝,不是用来下跳棋,而是用来碰撞。
玩法:
1.离开始线远点的地方要先挖个小坑当洞,从线上用大拇指弹出去,看谁先进洞,进了洞才能打别人,被打中就输一个。
2.先画个圈,然后想参加的人,每人必须在里面放1个弹珠做为赌注,然后在离圈一定的距离外用手弹弹珠,去撞圈中的珠子,被撞出来的珠子就归自己了。
【滚铁环】
名词解释:
用一根铁钩和一个圆形铁环玩的游戏。
道具来源不限,可以是废弃的水捅麻花箍,也可以是焊制的圆钢筋。如果谁的家人是机械厂的工人,那他在小伙伴们中的威信是不低的,因为可以带回精致的边缘很宽的不锈钢铁箍,锃亮,滚起来稳当,在小伙伴们面前拒人自喜,是不可多得的小快乐。
玩法:
钩住圆形的铁环向前滚,不能倒,看谁滚得远、滚得快。
一群小身影迎着太阳,操持着铁钩、铁环分别从柏油路、石子路或田间地埂上滚过,向着学校的方向。背带过长的军用书包在背后,和铁箍一起不平地抖动,许多的笑声也跟着在跳跃。课间的时候,就自发的组织比赛,比谁快,或者跳沟过坎,看谁的铁箍不倒。寒风里,冒着鼻涕流进嘴里的危险,咬紧牙关,过一道坎,那是小小少年很大的动作。
【抽陀螺】
名词解释:
最常见的陀螺是一头平,一头尖,尖的一头塞一颗钢珠,用一根木棍拴上绳子不停抽动,让陀螺在地上一直保持旋转。陀螺有用木头削的,也有用自行车轴挡做的。
玩法:
自己玩时没什么挑战性,主要是两人对决,看谁把对手的陀螺碰倒。最厉害当然是铁家伙,因为重量大,转的时间就长,每当和别人的木头陀螺碰到一起时,木头的完全不堪一击立马倒下不转了,而铁家伙依然威风狂转。所以,小伙伴们都想搞一个铁家伙,只是那时侯太少了不好弄。
【打弹弓】
名词解释:
“丫”就是一个弹弓了,拿木头削的,打磨光滑,再用自行车内胎做弹弓筋,用一块软皮做弹弓皮,打小石子。
玩法:
男孩子用来打鸟,顽皮的也来打人,女孩子就只能拿着随便摆弄摆弄,至少告诉人家,我有这个。
【跳绳】
名词解释:
可分为和跳短绳和跳长绳。跳短绳基本上是个人游戏,也可以一根短绳两人跳,其中一人是主跳执绳,另一人贴近主跳随着主跳挥绳节奏在绳圈内跟跳;此游戏最多也可三人跳,即在主跳的身前身后各跟一人合跳,讲究协调和配合。
玩法:
单人跳绳可分赛花式和赛体能:赛花式有正跳、反跳、双飞、三飞、麻花跳和多人跳等等;赛体能的可以分比速度的计时计数制和比耐力的不计时计数制。
跳长绳是集体游戏,两人挥绳,参加跳的人数不限。有挥单绳和双绳之分,双绳游戏对参跳者难度较大;比赛也可按计时和不计时两种方法来计数。
【竹蜻蜓】
名词解释:
一根细竹棍加上两片螺旋叶片,就可以像蜻蜓那样飞了。
玩法:
竹蜻蜓飞上天,全靠手搓。两只手掌心合拢,来回搓它的细竹棍,越搓越快,好比蜻蜓扇动翅膀,趁机往外搓的时候把送出去。竹蜻蜓腾空而起,欢快地在我们头上盘旋。但要注意,放竹蜻蜓,不能在往里搓的时候松手,否则,它会“咬”你。
【踢毽】
名词解释:
毽有几种,鸡毛毽最正宗,质量最好。找两小块布,剪成圆形,缝进一个铜钱或硬币就是毽的底座。把一截鹅毛管的下端破开,缝在底座中,用来插鸡毛。
玩法:
基本踢法是一腿着地,一腿膝盖向内弯曲,靠脚弓(脚掌内侧)踢,毽落地为输;有的可以用脚掌外侧踢,或者两只脚组合踢。还可以两人对踢,多人互踢——每人依次踢给同伴,循环往复,失误者输。
虽然喜欢踢毽的大多是女孩子,但是有球技精湛的男生踢起毽来也非常精彩,如果把踢球换成踢毽,那中国队绝对是世界强队,定当为国人出一口怨气。
【翻绷绷】
名词解释:
翻绷绷,也叫翻绳、翻股股等,大都是用毛线或者细绳来翻,没有规定长度,打个结两头接起来,左右手绷开中间距离二三十厘米即可。
玩法:
翻绷绷时,用两只手掌把线绷好,利用十个指头不同部位的套、绕、挑、压等方法,使得线条平行、交叉、重叠,编织出各种抽象的图案。可以是一人翻,更多的是两个人用同一根线对翻比输赢。一个人绷线,做出基本图形,另一人想法把线套在自己的手上,同时翻出新的图形,两人如此反复,直到谁翻出前面出现的图形就算输了。
【抓子】
名词解释:
抓子又叫拣子、掷子,是曾经很普及的一项耍事。常用是石子,选青石用榔头敲到合适的大小,然后静心打磨,或五颗或七颗为一副;也有女生用沙包来做子,用零碎布头缝个小袋,装上细沙或谷米、黄豆,重量合适、手感舒适又好看。
玩法:
拣子讲究技艺,包括“抛、接、撒、拣”四大手法,从易到难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有“一二三、二二二、三二一、二四、三三、四二、全部及颗颗香”等,所谓“颗颗香”就是一个一个依次抓。哪里出现失误就从哪里重复开始,直到所有的子被拣完。
【丢沙包】
名词解释:
丢沙包,也叫野鸭子,有的是用沙包当“飞弹”,有的是把算盘珠子用绳子串在一起当“飞弹”,是一项充满乐趣的群体对抗游戏。
玩法:
在一块空地上,游戏者分为两队。A队在空地两端站立相对,负责用“飞弹”攻击对方,B队则在空地中央躲闪“飞弹”。被“飞弹”击中的人则“牺牲”离开,如果B队队员用手接住“飞弹”,则可救“牺牲”同伴一命,同伴就可以重返战场。直到B队队员全部被消灭,A队获胜,然后双方交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
【纸飞机】
纸飞机是每个人熟悉的游戏。带尖的不带尖的,尖翅膀的,圆翅膀的,只要飞得远飞得稳,便会招惹来羡慕的目光。当然,这个也成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私下传小纸条的工具。
徒手类
【斗鸡】
名词解释:
此“斗鸡”非彼斗鸡。这是一个两人或多人进行的游戏。场地只需一块空地即行。游戏者分两“家”进行。“家”即为临时在地上画出的一个圈。两个圈的距离不定。参加者需单脚战立,另一脚用单手或双手托住,放在另一脚的膝盖之上。
玩法:
游戏时,用此膝盖猛烈撞击对方,使之倒地,或双脚落地,即算胜利。失败者便退出游戏。当然你可以在情势不妙时,保持“斗鸡”状态逃回“家”中,但在途中不能双脚落地,否则也是失败。在 “家”中,则可以休息一下,用双脚战立。勇猛者,可以连挑对方三四员大将,实在是有一种“横刀立马”的英雄气概。也有的属于偷袭者,即在己方将士与对方将士混战时挑个好时机,从背后袭击对方的一员弱将。偷袭成功后,便会快速撤回老家。
【老鹰捉小鸡】
名词解释:
这是最经典的群体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游戏者分饰三种角色:一头凶猛的“老鹰”、一只勇敢慈祥的“鸡妈妈”和一窝脆弱的“小鸡”。
玩法:
“鸡妈妈”带领“小鸡”们依次用双手抓住前一人的衣角,排成一列。游戏中面对“老鹰”,“鸡妈妈”张开翅膀(双手)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左冲右突,声东击西扑向“小鸡”,而鸡群随之躲闪。危急关头,“鸡妈妈”迅速带领“小鸡”蹲下身体作为避难,此时“老鹰”不得侵犯鸡群,然后起立继续进行游戏,躲闪不及和掉队的“小鸡”难逃鹰爪,直到最后“老鹰”抓住所有“小鸡”即可获胜。
【太平天国】
名词解释:
“太平天国”是以猜“石头剪子布”玩的写字游戏,适合两人玩。
玩法:
在一块空地上,双方首先各画一个田字格,然后依次猜拳,胜者按笔画在方格里依次写下“太平天国”四个字,写好了就在自己的地盘上画大炮,画好大炮便是射击,直到谁先消灭对方的地盘为止。其实比的就是猜拳的功夫,看谁赢得多,自然就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穿城门】
名词解释:
一项经典的群体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游戏者排成一列,两两相对,分别伸出双手搭建城门,然后队员从后往前依次穿过城门,穿过城门的两人继续搭建城门,如此反复循环,同时一起念口诀,当口诀念完瞬间,高举的城门(双手)全部放下,被兜住的人算输,要接受处罚。
口诀: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坐轿轿,走进城门砍一刀。
【骑马打仗】
打仗是男人血液里最原始的冲动,从小男生就开始以游戏的方式模拟英雄。游戏者分为两队,每队两人一组,一人当马,一人当骑士。马背着骑士冲锋陷阵,双方骑士捉对互相拉扯,骑士落地就算输,激烈程度不下古战场,往往摔得头破血流还乐此不疲。
【跳房子】
名词解释:
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跳房子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近几年来还有演变成飞机形状的。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玩法:
跳时先将一块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老窝”方格内休息片刻。如果有人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下一轮重新从第一格跳起。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地走出方格。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猜中指】
名词解释:
这是一个无需道具的纯手游戏,适合一人做一人猜。
玩法:
游戏者把五指捏在一起,用另一只手紧紧合握住,只露出五个指头让人猜出中指。做游戏的人必须把被猜的中指巧妙的伪装起来,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
【打摸摸掌】
名词解释:
这是一个无需道具的考反应的纯手游戏,适合一对一进行。
玩法:
游戏者两人各伸出一只手,拍打方在下被打方在上,重叠放置。一方打,一方躲,拍打方要想方设法打到被打方的手才算获胜,然后交换角色进行。
【猜鼻子】
名词解释:
这是一人喊指令一人行动的纯手游戏,适合一对一进行。
玩法:
开始时,行动方以手指指向鼻子作为基位,指令方以头部器官(鼻子、左右眼睛、左右耳朵、左右眉毛、嘴等)为指令让行动方听从指令,喊哪指哪或者相反,喊哪里就必须指其他地方,每喊一次行动方都要回到基位准备,指错了行动方算输。
收藏类
【集烟盒】
那时小孩们总喜欢把家长抽的烟盒收集起来,烟越好烟盒越值价,有的把烟盒叠成三角形,当作画片拍,互相输赢。
【火柴花】
比起烟盒,火柴花更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因为火柴花的图案种类繁多,可以成套成系,比如十二生肖,水浒108将等。如今火柴也难寻,更别提那些精美的火柴花了。
【不干胶】
不干胶就是贴画,当时图案内容最多的就是港台影视明星,还有动画人物。明星最火的要算翁美玲,不分男女每个小孩都收集有她的大量不干胶,贴在专用的笔记本或者课本里。每当看到别人有好的不干胶,总是让人心生羡慕。
每个人都有不可忘记的童年,每个人都有终生怀念的童年娱乐。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无线遥控玩具、声光娱乐,玩具是泥巴、树枝杈、橡皮筋……每一样都需要自己动手做,或者创新设计,尽管如此,但那个时候很快乐、很快乐,幸福感无与伦比。那些玩具们,因为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哪怕很简陋,但是很珍惜。
当现在的孩子们玩腻了商场超市买来的昂贵玩具,肆意丢弃着几百上千元的童车、遥控飞机,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回顾那些单纯快乐、充满智慧的好耍事。
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组,把过去的游戏重新玩一遍,为自己,也为我们的孩子。
十八梯,主城繁华背面的老巷子。
尽管天公不作美,连着几天阴雨,参加好耍事体验的朋友们依然如约而至。来到老巷子里的一块小院坝,住户门前筑了一方小石桌,正有两个小男孩在玩画片。他俩把画片分别放在石桌上,看谁用手指弹得更远。不用看,那个体肥臂粗的小孩肯定会赢。不禁想笑:怎么现在的小孩玩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于是忍不住和他俩聊了起来,教他俩玩我小时候的玩法。这不正是今天我们此行的目的吗?
集合、分工、换装、打灯、测光,一阵忙碌过后,进入主题。人人身着海军间条衫、梅花运动服,脚穿回力鞋,佩戴着红领巾,跳皮筋、吹马将、打弹珠、滚铁环、抽陀螺、老鹰捉小鸡……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瞬间——跳起来,蹦起来,玩起来。那些岁月中手工制作的简单游戏,陪伴我们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如此亲切、快乐,记忆那么悠长,仿佛回到从前……
道具类
【吹马将】
名词解释:
小人书是当年最受欢迎的读物,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小人书,像《三国演义》、《岳飞传》、《兴唐传》是我们的最爱。把那些骑马打仗的人物按照图案剪下来,就是马将了。
玩法:
双方各自把自己的马将放在桌上相对,一人一口对着马将吹气进攻对方,看谁的兵器首先触到对方的人物就算获胜。所以大家都选择兵器又长又大,人物又小的马将,而且马将的尺寸必须大于食指中指并拢的范围才算合格。印象最深的是李元霸的一双大锤,画得比脑袋还大,而人物特别小,吹起来所向披靡,才叫过瘾!
【拍画】
名词解释:
大概是在80年代末期的时候,突然兴起了一种“画片”。其实就是用硬纸印刷出来的。但上面的图案一般为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甚至还有《射雕英雄传》。画片不大,特像小扑克牌。
玩法:
游戏也分两人或多人进行。游戏者取各自相同数量的画片,一正一反重叠在一起。然后游戏者依次用手去拍,一人一下。谁最后将最后一张画片拍成背面向上,那他将赢得所有的画片。
【跳皮筋】
名词解释:
对于女孩子来说,没有跳皮筋的童年是不可想象的。下课或是放学时,校园里或是居民区的空地上,“绊马索”实在是壮观。两三人原地站立,将长长的皮筋绷直,另一队的人在皮筋的圈内转身、跳跃、勾腿……
玩法:
随着游戏的深入,皮筋一节一节地升高,难度也一点一点地加大。皮筋逐渐移至脖颈,甚而用手举过头顶。
口诀:
正义型:周扒皮,会偷鸡,半夜里起来学公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
革命型: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是女英雄,生是伟大死光荣,我们大家学习她。
可爱型:我是一只小青蛙,张开嘴巴叫呱呱。请你不要嫌我吵, 田里害虫归我抓。
传统型: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零一。
【打弹珠】
名词解释:
五彩的玻璃弹珠,曾是每个小孩的至宝,不是用来下跳棋,而是用来碰撞。
玩法:
1.离开始线远点的地方要先挖个小坑当洞,从线上用大拇指弹出去,看谁先进洞,进了洞才能打别人,被打中就输一个。
2.先画个圈,然后想参加的人,每人必须在里面放1个弹珠做为赌注,然后在离圈一定的距离外用手弹弹珠,去撞圈中的珠子,被撞出来的珠子就归自己了。
【滚铁环】
名词解释:
用一根铁钩和一个圆形铁环玩的游戏。
道具来源不限,可以是废弃的水捅麻花箍,也可以是焊制的圆钢筋。如果谁的家人是机械厂的工人,那他在小伙伴们中的威信是不低的,因为可以带回精致的边缘很宽的不锈钢铁箍,锃亮,滚起来稳当,在小伙伴们面前拒人自喜,是不可多得的小快乐。
玩法:
钩住圆形的铁环向前滚,不能倒,看谁滚得远、滚得快。
一群小身影迎着太阳,操持着铁钩、铁环分别从柏油路、石子路或田间地埂上滚过,向着学校的方向。背带过长的军用书包在背后,和铁箍一起不平地抖动,许多的笑声也跟着在跳跃。课间的时候,就自发的组织比赛,比谁快,或者跳沟过坎,看谁的铁箍不倒。寒风里,冒着鼻涕流进嘴里的危险,咬紧牙关,过一道坎,那是小小少年很大的动作。
【抽陀螺】
名词解释:
最常见的陀螺是一头平,一头尖,尖的一头塞一颗钢珠,用一根木棍拴上绳子不停抽动,让陀螺在地上一直保持旋转。陀螺有用木头削的,也有用自行车轴挡做的。
玩法:
自己玩时没什么挑战性,主要是两人对决,看谁把对手的陀螺碰倒。最厉害当然是铁家伙,因为重量大,转的时间就长,每当和别人的木头陀螺碰到一起时,木头的完全不堪一击立马倒下不转了,而铁家伙依然威风狂转。所以,小伙伴们都想搞一个铁家伙,只是那时侯太少了不好弄。
【打弹弓】
名词解释:
“丫”就是一个弹弓了,拿木头削的,打磨光滑,再用自行车内胎做弹弓筋,用一块软皮做弹弓皮,打小石子。
玩法:
男孩子用来打鸟,顽皮的也来打人,女孩子就只能拿着随便摆弄摆弄,至少告诉人家,我有这个。
【跳绳】
名词解释:
可分为和跳短绳和跳长绳。跳短绳基本上是个人游戏,也可以一根短绳两人跳,其中一人是主跳执绳,另一人贴近主跳随着主跳挥绳节奏在绳圈内跟跳;此游戏最多也可三人跳,即在主跳的身前身后各跟一人合跳,讲究协调和配合。
玩法:
单人跳绳可分赛花式和赛体能:赛花式有正跳、反跳、双飞、三飞、麻花跳和多人跳等等;赛体能的可以分比速度的计时计数制和比耐力的不计时计数制。
跳长绳是集体游戏,两人挥绳,参加跳的人数不限。有挥单绳和双绳之分,双绳游戏对参跳者难度较大;比赛也可按计时和不计时两种方法来计数。
【竹蜻蜓】
名词解释:
一根细竹棍加上两片螺旋叶片,就可以像蜻蜓那样飞了。
玩法:
竹蜻蜓飞上天,全靠手搓。两只手掌心合拢,来回搓它的细竹棍,越搓越快,好比蜻蜓扇动翅膀,趁机往外搓的时候把送出去。竹蜻蜓腾空而起,欢快地在我们头上盘旋。但要注意,放竹蜻蜓,不能在往里搓的时候松手,否则,它会“咬”你。
【踢毽】
名词解释:
毽有几种,鸡毛毽最正宗,质量最好。找两小块布,剪成圆形,缝进一个铜钱或硬币就是毽的底座。把一截鹅毛管的下端破开,缝在底座中,用来插鸡毛。
玩法:
基本踢法是一腿着地,一腿膝盖向内弯曲,靠脚弓(脚掌内侧)踢,毽落地为输;有的可以用脚掌外侧踢,或者两只脚组合踢。还可以两人对踢,多人互踢——每人依次踢给同伴,循环往复,失误者输。
虽然喜欢踢毽的大多是女孩子,但是有球技精湛的男生踢起毽来也非常精彩,如果把踢球换成踢毽,那中国队绝对是世界强队,定当为国人出一口怨气。
【翻绷绷】
名词解释:
翻绷绷,也叫翻绳、翻股股等,大都是用毛线或者细绳来翻,没有规定长度,打个结两头接起来,左右手绷开中间距离二三十厘米即可。
玩法:
翻绷绷时,用两只手掌把线绷好,利用十个指头不同部位的套、绕、挑、压等方法,使得线条平行、交叉、重叠,编织出各种抽象的图案。可以是一人翻,更多的是两个人用同一根线对翻比输赢。一个人绷线,做出基本图形,另一人想法把线套在自己的手上,同时翻出新的图形,两人如此反复,直到谁翻出前面出现的图形就算输了。
【抓子】
名词解释:
抓子又叫拣子、掷子,是曾经很普及的一项耍事。常用是石子,选青石用榔头敲到合适的大小,然后静心打磨,或五颗或七颗为一副;也有女生用沙包来做子,用零碎布头缝个小袋,装上细沙或谷米、黄豆,重量合适、手感舒适又好看。
玩法:
拣子讲究技艺,包括“抛、接、撒、拣”四大手法,从易到难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有“一二三、二二二、三二一、二四、三三、四二、全部及颗颗香”等,所谓“颗颗香”就是一个一个依次抓。哪里出现失误就从哪里重复开始,直到所有的子被拣完。
【丢沙包】
名词解释:
丢沙包,也叫野鸭子,有的是用沙包当“飞弹”,有的是把算盘珠子用绳子串在一起当“飞弹”,是一项充满乐趣的群体对抗游戏。
玩法:
在一块空地上,游戏者分为两队。A队在空地两端站立相对,负责用“飞弹”攻击对方,B队则在空地中央躲闪“飞弹”。被“飞弹”击中的人则“牺牲”离开,如果B队队员用手接住“飞弹”,则可救“牺牲”同伴一命,同伴就可以重返战场。直到B队队员全部被消灭,A队获胜,然后双方交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
【纸飞机】
纸飞机是每个人熟悉的游戏。带尖的不带尖的,尖翅膀的,圆翅膀的,只要飞得远飞得稳,便会招惹来羡慕的目光。当然,这个也成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私下传小纸条的工具。
徒手类
【斗鸡】
名词解释:
此“斗鸡”非彼斗鸡。这是一个两人或多人进行的游戏。场地只需一块空地即行。游戏者分两“家”进行。“家”即为临时在地上画出的一个圈。两个圈的距离不定。参加者需单脚战立,另一脚用单手或双手托住,放在另一脚的膝盖之上。
玩法:
游戏时,用此膝盖猛烈撞击对方,使之倒地,或双脚落地,即算胜利。失败者便退出游戏。当然你可以在情势不妙时,保持“斗鸡”状态逃回“家”中,但在途中不能双脚落地,否则也是失败。在 “家”中,则可以休息一下,用双脚战立。勇猛者,可以连挑对方三四员大将,实在是有一种“横刀立马”的英雄气概。也有的属于偷袭者,即在己方将士与对方将士混战时挑个好时机,从背后袭击对方的一员弱将。偷袭成功后,便会快速撤回老家。
【老鹰捉小鸡】
名词解释:
这是最经典的群体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游戏者分饰三种角色:一头凶猛的“老鹰”、一只勇敢慈祥的“鸡妈妈”和一窝脆弱的“小鸡”。
玩法:
“鸡妈妈”带领“小鸡”们依次用双手抓住前一人的衣角,排成一列。游戏中面对“老鹰”,“鸡妈妈”张开翅膀(双手)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左冲右突,声东击西扑向“小鸡”,而鸡群随之躲闪。危急关头,“鸡妈妈”迅速带领“小鸡”蹲下身体作为避难,此时“老鹰”不得侵犯鸡群,然后起立继续进行游戏,躲闪不及和掉队的“小鸡”难逃鹰爪,直到最后“老鹰”抓住所有“小鸡”即可获胜。
【太平天国】
名词解释:
“太平天国”是以猜“石头剪子布”玩的写字游戏,适合两人玩。
玩法:
在一块空地上,双方首先各画一个田字格,然后依次猜拳,胜者按笔画在方格里依次写下“太平天国”四个字,写好了就在自己的地盘上画大炮,画好大炮便是射击,直到谁先消灭对方的地盘为止。其实比的就是猜拳的功夫,看谁赢得多,自然就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穿城门】
名词解释:
一项经典的群体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游戏者排成一列,两两相对,分别伸出双手搭建城门,然后队员从后往前依次穿过城门,穿过城门的两人继续搭建城门,如此反复循环,同时一起念口诀,当口诀念完瞬间,高举的城门(双手)全部放下,被兜住的人算输,要接受处罚。
口诀: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坐轿轿,走进城门砍一刀。
【骑马打仗】
打仗是男人血液里最原始的冲动,从小男生就开始以游戏的方式模拟英雄。游戏者分为两队,每队两人一组,一人当马,一人当骑士。马背着骑士冲锋陷阵,双方骑士捉对互相拉扯,骑士落地就算输,激烈程度不下古战场,往往摔得头破血流还乐此不疲。
【跳房子】
名词解释:
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跳房子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近几年来还有演变成飞机形状的。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玩法:
跳时先将一块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老窝”方格内休息片刻。如果有人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下一轮重新从第一格跳起。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地走出方格。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猜中指】
名词解释:
这是一个无需道具的纯手游戏,适合一人做一人猜。
玩法:
游戏者把五指捏在一起,用另一只手紧紧合握住,只露出五个指头让人猜出中指。做游戏的人必须把被猜的中指巧妙的伪装起来,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
【打摸摸掌】
名词解释:
这是一个无需道具的考反应的纯手游戏,适合一对一进行。
玩法:
游戏者两人各伸出一只手,拍打方在下被打方在上,重叠放置。一方打,一方躲,拍打方要想方设法打到被打方的手才算获胜,然后交换角色进行。
【猜鼻子】
名词解释:
这是一人喊指令一人行动的纯手游戏,适合一对一进行。
玩法:
开始时,行动方以手指指向鼻子作为基位,指令方以头部器官(鼻子、左右眼睛、左右耳朵、左右眉毛、嘴等)为指令让行动方听从指令,喊哪指哪或者相反,喊哪里就必须指其他地方,每喊一次行动方都要回到基位准备,指错了行动方算输。
收藏类
【集烟盒】
那时小孩们总喜欢把家长抽的烟盒收集起来,烟越好烟盒越值价,有的把烟盒叠成三角形,当作画片拍,互相输赢。
【火柴花】
比起烟盒,火柴花更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因为火柴花的图案种类繁多,可以成套成系,比如十二生肖,水浒108将等。如今火柴也难寻,更别提那些精美的火柴花了。
【不干胶】
不干胶就是贴画,当时图案内容最多的就是港台影视明星,还有动画人物。明星最火的要算翁美玲,不分男女每个小孩都收集有她的大量不干胶,贴在专用的笔记本或者课本里。每当看到别人有好的不干胶,总是让人心生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