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三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学生24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124人,采用案例教学与情境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比较,并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较好。结论: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案例与情景教学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 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1-3]。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这一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上,老师会在短时间内讲述大量、繁杂的知识,学生容易厌倦。在当今教学改革进程中,“案例与情境”教学模式近年来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可强化教学效果,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内对三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案例与情境为基础的教学,并通过比较,得出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三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学生22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人,实验组124人。两组学生人数、年龄、学习纪律、基础及前期各门基础课成绩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课,均由笔者授课。教材采用科学出版社出版李剑平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目标与课时数相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教学大纲授课,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思路跟进等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运用案例与情境教学法。课前布置案例,依次展开情境教师于课前先给学生发放案例素材。
  1.3教学效果评定方式:①期末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对两班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由同一教师命题及阅卷,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考题,共100道选择题(总分100分),其中病例分析题型占40分,主要考查学生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其他题型占6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②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设计7个内容。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回收率100%.
  2.结果
  2.1实验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
  病例分析题得分,实验班(34.78±1.95)显著高于对照班(30.25±3.67),基础知识题得分,实验班(50.35±5.34)显著高于对照班(47.13±4.43),具体见表1。
  2.2两种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
  比较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沟通和协作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七个方面,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班。
  3.讨论
  本研究说明,实验班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普遍认为采用案例与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对未来职业发展有益。案例与情境教学法把课堂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模拟演示、分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感知、理解、深化融为一体,强化了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下积极提出问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意见,寻找解决方法。这种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5]。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应用中,案例与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了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平,徐庆强,戚中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03:161-162.
  [2]李晓杰.“课证融合”模式在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中适度推行的探讨[D].厦门大学,2014.
  [3]王较过,何传杰,张梦琴.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47-48.
  [4]周密,李哲,王艳艳,华芳,郑海筝.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0:1923-1925.
  [5]向丽,周铁军,王光西.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06:700-702.
  通讯作者:王碧玉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课的应用使传统上课概念发生了变化。将微课发送到网络或学校的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自主选择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这样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本文就中学化学微课制作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化学微课的制作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化学微课 特点 分类 制作流程 制作方法  “微课”或称“微课程”是当今教
针对采用压风排渣工艺施工钻孔的地点产尘量大、防尘效果差的难题,潘一矿成功研制了“水射流负压孔口除尘器”,该除尘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现场实测除尘率达95%以
摘 要: 本文以桔梗为实验材料,建立快速繁殖体系,以添加了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观察各培养基中外植体的生长情况,从而选出最适的激素配比。为在中学开展生物学组织培养选修课程提供依据。  关键词: 桔梗 组织培养 中学生物
会议
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笔者以为,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素质: 一、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教育群众、宣传群众、鼓舞群众、团结群众,为完成
摘 要: 教学是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类比推理—实验论证—再质疑—再实验论证,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方法,培养科研能力。  关键词: 类比推理 染色体 基因  学生学习孟德尔杂交实验后明确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学习减数分裂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
摘 要: 我国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均显示,全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比发达国家显著偏低。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任重道远。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勇于担当“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重任,在生物学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  据媒体报道,我国第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
摘 要: 教学方法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积分机制激励大面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它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让课堂成为一种竞赛游戏,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积分 激励 生物课堂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经历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性,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充分的准备、课堂精心组织开展课堂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