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问题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o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这个伟大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我国各行业“高精端”人才所贡献的力量,他们为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而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大学生则是造就“高精端”人才的基石。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关注。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出整体知识结构不完整、人格建设的残缺、社会道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征。因此,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总结出因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所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精端”人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89-02
  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提高各行业间发展速度,大量“高精端”人才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国家快速而又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我国,各行业中“高精端”人才的输入,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当前针对大学生的教育,一方面是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所涵盖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是学习正确认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人文素质教育。其中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作为传统教育理念的单一化模式教育,而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已不适应于新时期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逐渐得到了广泛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宏观定义来说,“指教育一名大学生从‘人’发展为“人才”的阶段内所应形成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应表现为具有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的价值取向。以微观定义来讲,“指大学生通过将人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内化所形成的个人文化素质”。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国家在1998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进入21世纪,国家各有关部门更是将此项工作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中心,但是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社会发展需要
  当今科学技术已进入了新的综合发展的阶段,科学知识相互交叉、渗透,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化。现今世界影响自然科学发展的是非自然科学因素,现有的学科界限在不断地被打破。一个国家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处于优势地位。当代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曾感言,21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更是被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巨大财富,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
  2.个人发展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人作为劳动者能力的发展,还包括个人作为价值享受者的感情、审美、艺术表达等能力的丰富化和全面化,社会应当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能力的机会[1]。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使人在掌握专业能力外,丰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和个人修养提升,从而更深层次地开发个人的潜能。居里夫人曾说:“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仅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 [2]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人文素质教育虽然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处于边缘化位置,尤其是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缺乏对此问题的深度认识。高等院校仍强调专业教育,忽略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无法将人文素质教育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人文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价值观的导向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提出人格由“知、情、志”三个方面构成。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忽视对学生“情”与“志”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智商高、情商低,专业技能强,个人修养差的问题。高等教育更重要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生命的尊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是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可是现今高校将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局限化。目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还是停留在以简单的课堂知识灌输为主,形成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抵触心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学生的理想与社会现实形成巨大的冲突,让学生处于困惑中无法解脱,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和人生理想的偏差,偏重对物质条件的追求,使得人文精神不断被边缘化。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所产生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在大学生教育中形成科学的导向作用,致使大学生出现了整体知识结构不完整、人格塑造的残缺、社会道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等不合理现象,最终阻碍了为满足国家快速而稳定发展需求,培养大量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建设策略。
  1.知识结构不合理
  知识结构是表明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构成及结合方式,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重要一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体系中,人们能否创造对于社会发展有用的价值,不仅依赖于所掌握的知识含量,更重要的是须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知识结构呈现出“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应用转换能力比较欠缺、盲目跟风”等特征。具体表现为,“如工科学生只学习本专业类别知识,对于人文、管理、经济类别知识涉猎寥寥;盲目追寻社会需求热点领域的等级考试,无需顾忌是否有利于自我发展;往往使用‘填鸭式’的知识获取方式,导致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机结合”等现象。这种欠缺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体系时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2.人格塑造的残缺
  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致使人格方面出现残缺。人格是性格、思想、态度、特征、习惯的有机结合,如果大学生在塑造人格方面出现缺失,无法利用健全的人格支配所学的知识,则会产生对整个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例如,因“贪腐”问题被处理的官员们,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大学文凭,但是因人格上的缺陷,导致在“金钱”与“美女”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此外,在“马加爵事件”中,曾取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优异成绩的大学生,因没有完成人格塑造的缺失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3.社会道德意识淡薄
  社会道德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由于一些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社会道德意识产生了扭曲与错位,使得自身的思想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强调个人本位、理想追求淡化、过分崇尚物质生活、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辨析力较弱,控制自我能力较差,因此,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不能辨别“善良与邪恶”、“公正与偏袒”、“诚信与欺诈”、“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4.心理承受能力差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频繁发生因“人际交往、学习问题和情感问题”而跳楼自杀事件。这一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方方面面,比如来自家庭的方面,经济条件薄弱或单亲生活,致使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独生子女习气,导致自身承受挫折能力较差。此外,来自就业、情感、学习等生活上的压力。有关机构在对近3 000名在校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近66%的学生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
  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建设
  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提出,“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说明教育的目的是陶冶情操、形成健康人格。大学精神重在提供一个多元化平台,理性的学术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非功利的价值导向。人文素质教育其自身特征是多元复杂、时效性不强、无固定模式,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有效地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多元互动。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和谐社会要求具备和谐的人文精神环境,由此更加突显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完善高校教学课程改革
  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今时代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而有必要进行大学通识课程教学,注重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提升,其中应该包括对网络技术、心理学、高新技术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了解和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从而敢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结合自身优势,系统优化,形成合力的知识结构,规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3.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需要运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转变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学期间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教师有责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与其从事何种学科教学无关;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人文素质教育同教学课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学术素养,获得学生认可,同时还要言传身教,要有高尚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敬重。
  4.构建人文校园环境
  在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渲染下,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会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境界。要加强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苦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强调,“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3],各高校有必要创建优良校园环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对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外延,具有课堂教育不可比拟的自由度、灵活性。每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办学的特色,营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氛围。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其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45.
  [2] 王明成.专家谈素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08.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苦干重要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6.
  [责任编辑 王 莉]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观念开始逐步由储蓄向消费和投资方向转变;而商业银行为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也在不断的创新产品模式,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成为各银行重点发展对象。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个人消费信贷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数理统计等办法,对湘西州古丈县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县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足、专业水平偏低、收入水平不高、功能发挥不够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应采取提高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素质、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培训机制、加大体育投入、丰富指导内容等系列有效举措,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作用,推动古丈县农民健身事业的快速
期刊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现况,企业社会责任已从责任提升至为社会潮流,本研究主要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作的作为,以及更进一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做为营销策略的绩效分析。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统计调查法,针对上述议题进行研究。首先,搜集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并找寻实际案例进行探讨案讨,本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进而带动企业绩效的改善。其次,利用CR航空的个案加以分析,探讨CR
摘 要:通过实地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发现影响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量、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的多样性、宅基地利用现状、是否有在城镇定居意图、工作变换频率、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宅基地的住房保障功能等。针对这种现状,政府在制定和完善宅基地流转机制时应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农民工进行宅基地流转。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  中
期刊
摘 要: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优秀的方法,其基础是对评价对象两两比较,并用比较结果构造判断矩阵。它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去进行复杂的决策,无论在一般生活、商业或学术研究上,都有很精彩的应用。AHP是将复杂的决策情境切分为数个小部分,再将这些部分组织成为一个树状的层次结构,然后对每一个部分的相对重要性给予权数值,最后分析出各个部分优先权。
期刊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成长、壮大,已成为扩大就业、稳定民生、增加税收、活跃市场等方面的主要载体。近年,商业银行响应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号召,积极设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部门,并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但受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突出。如何更有效的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为了商业银行迫切需要研究并解决的
摘 要:为了满足中国联通业务发展需要,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采集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改善中国联通采集预处理系统能力,提高中国联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能力。采集系统对采集流程、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管理集中、系统集中、系统融合、规范统一”的发展思路,提高采集工作的运营及管理水平。  关键词:计费采集系统;中国联通;国际化竞争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凸显。大学生创业型孵化器是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组织,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大学生创业型孵化器与其他类型孵化器运作模式上的区别,找出其运作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合理建议,以提高孵化成功率,可对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孵化器;运作模式;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智慧城市是继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之后的城市未来发展新理念。城市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物质资源,更向信息与知识化发展,这也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一大目标,而信息基础建设也是实现信息化城市的必要保障。所以,从建设和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浅谈高速发展的智慧城市无线应用,以及智慧城市发展大潮中的瓶颈。  关键词:智慧城市;无线应用;发展瓶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