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CEO的哲学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qh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EO,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薪酬发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奇缺程度,而非个人的真实价值。CEO不论年薪是百万还是1元,都不能从个人名誉角度出发,而应该是在企业陷入危难之际,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保护员工免受经济寒风的侵袭。
  在西方,拯救克莱斯勒的艾科卡、重振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缔造了“一元CEO”的“商业传奇”。在中国,以三一重工的梁稳根和中国平安的马明哲为代表,演绎了一场“一元CEO”甚至“零元CEO”的“中国传奇”,而令人不解的是,这种震荡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对高管降薪风暴的质疑和争议。同样是“一元CEO”,为何社会反响差别如此之大?
  
  纷争四起的一元CEO热潮
  
  追述中国“一元CEO”(或“零元CEO”)的典型案例,首推中国平安的马明哲和三一重工的梁稳根。2008年,对于马明哲来说,无疑是饱尝“高薪门”之苦的一年。从中国平安披露的2D07年年报来看,6616.1万元的年薪的确让公众深感震惊,马明哲也由此走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大出风头”之后,2009年,马明哲做出了一个让大众更加匪夷所思的决定——2008年将领取“零元年薪”。同时,为表达高层应对金融危机的高调姿态,三一重工对外宣布,公司董事长梁稳根2009年自愿领取“1元年薪”;董事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自愿降薪90%。三一重工高管降薪幅度之大、所涉高管人数之多,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CEO自降年薪至一元,有的是迫于外界的强大舆论压力,以摆脱“高薪门”的苦恼;有的是为了在企业内树立渡过经济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当然,来自投资人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2008年10月,在阿里巴巴上市近一年之际,其股价跌破4元大关,众多阿里巴巴的持股人如坐针毡,有投资人建议“阿里巴巴CEO卫哲应自降年薪至~元”。
  在实施“一元CEO”的企业看来,CEO领头降薪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一重工媒体负责人表示,董事长梁稳根放弃2009年年薪,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信心,不是在作秀,是为了“让员工认清目前的经济形势,增强危机感与使命感”。当然,董事会之所以降低CEO的固定现金收入,其出发点还是激励其更加努力地工作。2006年,雅虎公司董事会决定,将首席执行官塞梅尔的薪酬从60万美元降低为1美元,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塞梅尔努力提高公司业绩。
  由于视角和立场的不同,媒体和大众的心声似乎与企业的原始出发点大相径庭。在媒体看来,对于“一元CEO”来说,“作秀”的成分远远超过“做事”的成分。有评论称,尽管CEO降薪的口号可谓信誓旦旦,但降薪的收效可谓微乎其微,“90%成一纸空谈”。除了抨击高管降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之外,有媒体认为“一元CEO”也是某些高管(尤其是金融企业的高官)的无奈之举。
  在欧美,社会舆论认为,金融危机是“金融企业特别是高管贪得无厌追求过高年薪和利益”的结果。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欧盟国家政府均提出了限制企业高管高薪的举措。企业高管之所以“自愿”领取零年薪和一元年薪,正是迫于舆论的强大压力。从国内大众的评论来看,领取超高年薪的企业高管一直遭受铺天盖地的非议和谴责。与马明哲的6600万年薪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平安巨额融资问题、股市暴跌、广大股民怨声载道等不和谐音符。
  作为高管年薪的监管部门,政府的立场和观点也是不容忽视的。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宣布,凡是接受政府救市资金的银行或者其他华尔街金融机构,其高管年薪不能超过50万美元。在中国版“限薪令”中,对金融企业高管的薪酬也做出了限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280万人民币,且该薪酬为税前收入,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不论企业推出“一元CEO”的动机何在,至少是对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其态度值得肯定。客观地说,美国汽车三巨头CEO宣称今后只领“一元年薪”的承诺,对于美国国会拨付救助资金而言,还是有其推动作用的。不管是出于自身的“觉悟”,还是追于舆论的压力,“一元CEO”的出现尽管没有赢得预期的掌声,但至少免于了政府的追查,减轻了企业的当期财务压力,赢得了内部员工的支持,纵然被社会称为“作秀”也值了。
  
  “一元CEO”背后的商业价值
  
  CEO作为企业价值的最高个体代表,其薪酬数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以天文数字呈现的高年薪,还是时下热议的“一元年薪”,都有力地牵引着大众的视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CEO的个人行为与企业的整体决策行为具有不可分离性。所以,透视“一元CEO”的商业价值,应从剖析其出发点入手,通过评价其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进行判定。
  从理论上讲,“一元CEO”的出现,是企业应对某种特定危机的一项权宜之举。关于企业面临的这种特定危机,可从CEO个人层面、企业战略层面、宏观环境层面三个维度进行解析。从CEO个人价值决定的角度来看,无论采用“天价年薪”还是“一元年薪”,与科学的岗位价值或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结果相比,都不是CEO价值的真实反映。其实,从CEO的薪酬结构来看,在总薪酬中现金收入所占的比重非常小,CEO的报酬更多取决于其拥有的股权或期权的价值。据2007年美联社对世界500强CEO薪酬的不完全统计,工资仅占他们薪酬总额的9.5%,而在薪酬超过3000万美元的11位CEO中,工资所占薪酬总额的比例仅为2.7%。所以,如果说是现金收入,那么不管CEO的年薪是百万还是一元,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为博取大众的赞许和掌声,从塑造个人名誉的角度来看,对于深陷“高薪门”的CEO来说,“一元年薪”具有一定的舆论缓冲作用。
  从提振企业经营绩效的角度来看,“一元CEO”引发的高管集体降薪有利于缓解企业当期的财务压力,也向普通员工表达了企业扭转不利经营状况的姿态,对于提升团队凝聚力来说,其正面效用不容忽视。但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希望借助于“一元年薪”的宣传,达到迫使员工自动降薪的目的。那么“一元年薪”就会蜕变成企业的一种“变相降薪裁员”举措。而一旦员工从“一元CEO”中品出这种味道,那么企业的结局将极可能会陷入失控状态。
  除了减轻当期财务支付压力之外,从“一元CEO”的运行效果来看,似乎并没有给企业带来起死回生的希望。2006年,雅虎公司曾寄希望通过“一元CEO”政策来敦促塞梅尔改善雅虎的经营业绩,但结果远不尽如人意。当年,雅虎公司的股价下跌了35%,市值缩水了200亿美元。
  从应对宏观金融危机压力的角度来看,“一元CEO”计划是对政府发布的“限薪令”的积极回应。自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华尔街高管发布限薪令之后,法、英、德等国政府纷纷开始行动,对高管薪酬问题进行调查,中国财政部也印发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各国政府发布的“限薪令”来看, 其作用不在于纠正偏离于企业家自身价值的薪酬决策机制,更多的意义在于引导企业家端正应对金融危机的态度。所以,无论从员工激励的角度来讲,还是从企业决策机制的高度来看,“限薪令”的作用都非常有限。
  CEO,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薪酬发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奇缺程度,而非个人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评价企业家个人价值的公认体系,但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家如何能在企业陷入危难之际,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从而保护我们的员工免受经济寒风的侵袭。
  
  “一元CEO”的冷遇与企业过冬的哲学
  
  “一元CEO”在经济寒冬中出场,而其之所以遭受冷遇,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将“一元CEO”与“企业过冬”联系在了一起。或者说,对“一元CEO”的争议其实就是在讨论“降薪裁员能否救助企业”这一根本问题。
  企业过冬靠什么?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代表性的观点有3个:
  其一,基于成本论的“熬冬”法则。在成本论者看来,在抗击寒冬中“谁熬到最后谁就能生存下去”。基于这种认识,裁员降薪被视为削减成本开支的首选举措。不管是各大公司相继上演的裁员热潮,还是纷争四起的“一元CEO”事件,从本质上来看,其实都是“熬冬”法则的具体呈现方式。所不同的是,生硬的“裁员降薪”缺少了人情味,而“一元CEO”刮起的是一场蒙着温情面纱的降薪风暴。
  其二,基于救助论的“期待”法则。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以及中国的房地产商,是救助论的坚定拥护者。作为众多企业的总管家,政府的政策具有普适性,尽管救助款在~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暂避寒气,但借政府之手救助的企业,救治后一定会是面目全非。“一元CEO”作为获取政府同情的诱饵,实属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举。
  其三,基于激励论的“自救”法则。自1991年《财富》杂志刊发汤姆·斯图亚特的文章《人脑的力量》之后,人力资本迅速超越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相比人才创造的收益而言,企业支付的薪水可以忽略不计。在经济寒冬中,资金虽然可以给企业以短暂的欣慰,但钱救不了企业,因为在金融危机中钱会蜕变成一种泡沫。另外,对于救助企业于危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讲,无论是工资节省还是政府救济,都可谓是杯水车薪。
  人,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成本,更是一种“资源”或“资本”。经济寒潮来临时,我们要做的,不是裁掉我们宝贵的“资源”和“资本”,或者通过“一元CEO”等名头诱导员工自动降薪或离职,而是应该借助于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我们的“资源”和“资本”发挥更大的潜能,共同推动企业率先穿越寒冬。
  对“一元CEO”的争议,是企业过冬哲学从感性走向理性的标志,说明我们的大众和员工已逐步成熟起来,他们不再为时尚的噱头而感动,而是更期待了解噱头背后的深层内涵。
其他文献
因为把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假设你准备买一个15美元的计算器。卖计算器的人告诉你,另一家分店里的计算器正在减价,只卖10美元,但是开车到那里需要20分钟,你会到那家分店去买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8%的人表示愿意开20分钟的车以节约5美元。但是
期刊
“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与“打什么仗造什么武器”,这两句话道出了传统战争与未来战争的明显分野。营销战中,也是同样道理。  随着太阳能下乡名单的公布,有的企业完全是仓促上阵,根据原有的产品进行组合;有的企业则主动、前瞻地进行了产品的战略升级——合肥荣事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就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化运营。比如针对农村的生活环境,专门进行了技术调整和产品制造;印制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卡,让农民买得更放心;加大了农
期刊
从奥运时期体育明星的刷新梦想,到奥运后平凡青年马特的世界旅行,VISA卡在“GO”的主题下,不仅完成了从精英化到平民草根梦想的转变,更赋予了品牌崭新的含义。    一个网络上跳着舞的青年马特·哈丁成为VISA新一轮广告运动“VISA GO”的核心人物——这个看似平凡,甚至还有些臃肿的青年似乎有种神奇的力量,在他不知疲倦、在世界各地游历过程中拍下的舞蹈中,洋溢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探求世界的激情,这也给
期刊
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最灵活,懂得适时应变的。——达尔文    蚂蚁与恐龙曾经同处于一个时期,强大的恐龙没有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早已灭绝,而小如沙粒的蚂蚁则顺应了地球亿万年来的巨变,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蚂蚁能够这样旺盛地生存发展主要是因为其能根据生存环境进行适应性进化。  相对的个体要在客观环境下生存发展的两种选择是:改变环境和
期刊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5月国产汽车产销量已经逼近500万辆,而作为“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约为480万辆,中国车市上半年销量位列全球第一已成定局,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15年中国能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国。其实,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正如电话、电脑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一样,汽车的出现也正不知不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正在走向汽车时代!  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一
期刊
绑架季董的人并不是为了钱,季董获救后也开始明白平安和健康比权利重要。夏小红的富豪老公黄贵福对莫玄子的创业构想很是认同,大有投资合作的意向。夏小红帮助莫玄子一步步靠近他的事业理想,也是源于她对莫玄子的那份情愫。    第四章 策划项目 运作资本    (一)  午后3点多,莫玄子又渴又饿,急得火燎火烧。他打电话让公司派车来接他,又怕事情外泄,便让夏小红来接他。夏小红赶来时,发现莫玄子上午还好好的,下
期刊
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也称“羊群效应”。如果一头羊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人们总爱嘲笑动物的愚蠢,却不知自己经常犯下同样的错误。  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很显然,2008年蔓延至今的经济危机让原本离海啸很远的小菜行业受到灭顶式的冲击。伴随着沿海工业区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回乡,伴随着各超市人流的缩减,伴随人们把腰包括得越来越紧,各大小菜加
期刊
VANCL——凡客诚品,在CEO陈年的带领下,由一个默默无名的跟随者,成为中国目前网络直销行业的领军人物。VANCL以68元体验营销的方式让很多消费者怦然心动,它所提倡的口碑宣传和AISAS模式中的Share(分享)不谋而合。这一切是巧合还是必然?    在巨大的Internet浪潮下,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正迎来一场空前的网络盛宴。创办于2007年的VANCL(凡
期刊
农夫山泉的水溶C100开创了柠檬复合果汁饮料新品类,在市场刚刚给农夫果园意外惊喜的时候,娃哈哈的HELLO C强势出击。狭路相逢,是直面,还是避开?    2008年夏,农夫山泉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饮料:水溶C100。最初农夫山泉对这款高价产品并没有投入太多资源,而是采取了“饥饿式”的营销策略,不靠广告靠口碑。结果市场给了农夫山泉一个惊喜,消费者对这款包装新颖、口味独特的产品接受度颇高。2008年年底
期刊
[情景案例]  作为一直以跟随战略著称的飞高剃须刀,跟随中创新的模式使其快速成为国产电动剃须刀中的佼佼者。但近年,随着竞争对手在品牌、渠道、终端等产品链上的发力,飞高的单一模式似乎不灵了,于是,一会儿学迈腾,迁都上海并发力大型娱乐公关和传播,一会儿又跟随超越,全面锁定央视体育频道,一会儿又向利物浦学习扁平化渠道……飞高似乎迷失了方向。    飞高:我要飞,飞得更高    飞高集团董事长李腾坐在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