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审计产生缘由、作用、审计现状和策略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企业管理有一定的裨益,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则我至为欣悦。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审计 缘由 作用 审计现状
一、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缘由
企业需要自我审查,施行经济监督。过程即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检测,检查业务是否合法,经济活动是否有效。鉴证职能是检查之后的证明与审计结论;尔后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时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企业内控机制。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第一,保证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对称性。企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要向投资人公开财务状况,其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最基础要求,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筹资实现,投资的成功,资金市场的正常运作,都有赖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由于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出资者利益便无法得到保障。
第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者的一项主要职责,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进而促进企业改善风险管理体系,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确保资产保值与增值。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环节多,程序较为复杂,又存在一些难以完全控制的因素,威胁着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避免潜亏因素的形成,提高企业资产质量,进而保证资产完整;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战略审计活动,推动企业资产增值。
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第一,内部审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在内部审计的理论方面,如内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只有两部:关于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和关于国家审计的《审计法》。近年来虽然陆续颁布了一些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策法规,但它们都缺乏针对性。
第二,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目前很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受长期传统经济的影响,有些企业领导未把制约机制引入到企业管理的思维中来,片面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在国家审计机关的推动或干预下被动设立的,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没有重要作用。第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及权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
第四,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大都是单位的内设机构,基本上都处于管理层之下,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经营者服务。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和相关人员利益的制约,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都得不到保障。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第一,完善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明确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第一个层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二个层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章程;第三个层次的标准是由内部审计机构指定的审计手册,企业内部适用于内审机构的政策和程序,适当的审计技术和工具,企业和内审机构的发展计划等组成。另一方面,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明确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在企业内部开展有关内部审计的培训,使企业相关人员全面充分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营造内部审计的环境。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内部审计是企业所设定的短期或长期目标实现所必需的条件,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就尤为重要,这一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内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倡继续教育,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知识,还要熟练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
第四,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保证企业内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内审部门重要特点,也是保证其工作客观性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在设置上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对其他职能部门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其审计工作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带领操作,审计部门对其负责并直接汇报工作内容;二是负责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应具有的独立性。
第五,扩大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重新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从审查财务、经营活动扩展到管理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检查监督,更关注组织管理、风险管理,关注组织经营的未来前景,并融进了风险管理的新内涵,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风险因素、预测经济前景。
第六,加强内部审计方法的创新。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如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能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流程设计等数字加工技术,方法灵活多样,适应审计对象发展的需要,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注重加强企業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企业不断完善间接控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最终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变大变强。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审计 缘由 作用 审计现状
一、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缘由
企业需要自我审查,施行经济监督。过程即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检测,检查业务是否合法,经济活动是否有效。鉴证职能是检查之后的证明与审计结论;尔后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时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企业内控机制。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第一,保证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对称性。企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要向投资人公开财务状况,其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最基础要求,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筹资实现,投资的成功,资金市场的正常运作,都有赖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由于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出资者利益便无法得到保障。
第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者的一项主要职责,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进而促进企业改善风险管理体系,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确保资产保值与增值。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环节多,程序较为复杂,又存在一些难以完全控制的因素,威胁着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避免潜亏因素的形成,提高企业资产质量,进而保证资产完整;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战略审计活动,推动企业资产增值。
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第一,内部审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在内部审计的理论方面,如内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只有两部:关于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和关于国家审计的《审计法》。近年来虽然陆续颁布了一些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策法规,但它们都缺乏针对性。
第二,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目前很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受长期传统经济的影响,有些企业领导未把制约机制引入到企业管理的思维中来,片面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在国家审计机关的推动或干预下被动设立的,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没有重要作用。第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及权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
第四,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大都是单位的内设机构,基本上都处于管理层之下,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经营者服务。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和相关人员利益的制约,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都得不到保障。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第一,完善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明确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第一个层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二个层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章程;第三个层次的标准是由内部审计机构指定的审计手册,企业内部适用于内审机构的政策和程序,适当的审计技术和工具,企业和内审机构的发展计划等组成。另一方面,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明确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在企业内部开展有关内部审计的培训,使企业相关人员全面充分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营造内部审计的环境。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内部审计是企业所设定的短期或长期目标实现所必需的条件,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就尤为重要,这一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内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倡继续教育,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知识,还要熟练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
第四,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保证企业内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内审部门重要特点,也是保证其工作客观性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在设置上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对其他职能部门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其审计工作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带领操作,审计部门对其负责并直接汇报工作内容;二是负责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应具有的独立性。
第五,扩大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重新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从审查财务、经营活动扩展到管理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检查监督,更关注组织管理、风险管理,关注组织经营的未来前景,并融进了风险管理的新内涵,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风险因素、预测经济前景。
第六,加强内部审计方法的创新。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如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能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流程设计等数字加工技术,方法灵活多样,适应审计对象发展的需要,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注重加强企業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企业不断完善间接控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最终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变大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