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合理应用不仅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总结生活情境在课堂中合理应用的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活情境的积极作用,然后讨论了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關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生活情境;应用策略
一、生活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中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和公式,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不会喜欢数学,反而还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应当改掉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原本单调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生活情境教学的事实符合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运用生活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分享自身的想法和情感。一方面交流与合作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团结班级增强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合作友善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生活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将生活中学生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一切事物和人引入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去,使复杂的理论和公式变得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融情入境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思考、分析,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学习效果。而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进行巧妙地指导与引导,让他们切实通过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主分析、合作交流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一课,教师通过将生活中很多的旋转现象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这一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有学生说生活中像课件中的旋转现象有很多,风车、飞转的车轮、时钟、洗衣机、陀螺……接着教师询问学生:“秋千的运动以及汽车道闸挡车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学生认为不是。这些运动到底是不是旋转,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产生了揭开谜底的强烈好奇心,由此,也给接下来的主题教学打好了伏笔。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时,则是利用钟表这一生活物品进行举例说明。由此,教师在一步步根据教学所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最常见、最熟悉的钟表指针的旋转中去思考数学问题“旋转”,建立了直观可感的具体物象,学生对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旋转”就有了更多理解。在教师层层引导下,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拓展思维、发散思维,逐渐对自己本节课的知识加以灵活掌握。
(二)设计有效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最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不断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再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思维能力就尤为关键,作为教师要不断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些生活化的问题,由此让学生在思考时有目的、有方向,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切实让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激发出求知欲望,真正投入其中分析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学结束之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同时,提出“大家仔细看一下黑板上的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分别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这两个三角内角和都是180度。”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如果将两个小三角再拼成大三角之后,它的内角和度数是多少?”学生继续回答:“仍然是180度。”在连续提问下,学生可以不断变换思维,也进一步触摸到数学知识的内核,使他们乐于分析,从而真正掌握“无论是何种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知识点。
(三)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数字化问题,只有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才能体现出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所以,教学生活化还需要遵循“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例如,教师在讲完“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为了让学生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同时激励他们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课外作业——制作开口的长方体笔盒。这项课外作业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紧密结合,因为学生在家里或学校也需要一个笔盒。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去后,既达到了训练课堂所学的目的,又满足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可谓“一举两得”。在这之后,教师发现学生大致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将开口长方体的展开图在硬纸板上画好,然后用剪刀裁剪,再用胶水粘好;第二种,是将开口长方体的每个面先一一剪下,然后一一粘起来。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好,教师都应表扬。由此观之,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创新了学生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学生完成生活化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允许家长参与其中,在家长的陪伴、指导、见证下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迅速培养起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当今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利用好生活情境教学法的方式,不断丰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形式,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晓琛.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4}(90):87-88.
關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生活情境;应用策略
一、生活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中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和公式,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不会喜欢数学,反而还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应当改掉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原本单调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生活情境教学的事实符合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运用生活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分享自身的想法和情感。一方面交流与合作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团结班级增强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合作友善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生活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将生活中学生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一切事物和人引入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去,使复杂的理论和公式变得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融情入境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思考、分析,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学习效果。而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进行巧妙地指导与引导,让他们切实通过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主分析、合作交流等,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一课,教师通过将生活中很多的旋转现象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这一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有学生说生活中像课件中的旋转现象有很多,风车、飞转的车轮、时钟、洗衣机、陀螺……接着教师询问学生:“秋千的运动以及汽车道闸挡车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学生认为不是。这些运动到底是不是旋转,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产生了揭开谜底的强烈好奇心,由此,也给接下来的主题教学打好了伏笔。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时,则是利用钟表这一生活物品进行举例说明。由此,教师在一步步根据教学所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最常见、最熟悉的钟表指针的旋转中去思考数学问题“旋转”,建立了直观可感的具体物象,学生对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旋转”就有了更多理解。在教师层层引导下,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拓展思维、发散思维,逐渐对自己本节课的知识加以灵活掌握。
(二)设计有效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最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不断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再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思维能力就尤为关键,作为教师要不断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些生活化的问题,由此让学生在思考时有目的、有方向,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的引导下,切实让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激发出求知欲望,真正投入其中分析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学结束之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同时,提出“大家仔细看一下黑板上的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分别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这两个三角内角和都是180度。”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如果将两个小三角再拼成大三角之后,它的内角和度数是多少?”学生继续回答:“仍然是180度。”在连续提问下,学生可以不断变换思维,也进一步触摸到数学知识的内核,使他们乐于分析,从而真正掌握“无论是何种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知识点。
(三)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数字化问题,只有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才能体现出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所以,教学生活化还需要遵循“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例如,教师在讲完“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为了让学生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同时激励他们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课外作业——制作开口的长方体笔盒。这项课外作业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紧密结合,因为学生在家里或学校也需要一个笔盒。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去后,既达到了训练课堂所学的目的,又满足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可谓“一举两得”。在这之后,教师发现学生大致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将开口长方体的展开图在硬纸板上画好,然后用剪刀裁剪,再用胶水粘好;第二种,是将开口长方体的每个面先一一剪下,然后一一粘起来。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好,教师都应表扬。由此观之,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创新了学生作业的布置和完成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学生完成生活化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允许家长参与其中,在家长的陪伴、指导、见证下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迅速培养起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当今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利用好生活情境教学法的方式,不断丰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形式,提高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晓琛.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4}(9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