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2021,上海)

来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临床应用要旨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规范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指导医师进行合理的用药,以提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其他文献
突发性耳聋是为耳鼻喉科的常见多发疾病,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患者短时间内听力下降明显的特点,临床上常伴有耳鸣、眩晕、焦虑等症状.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并未形成公认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寻求切实可靠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必要.近年研究显示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本文对近10年中医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加以分析,旨在为针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骨质疏松症早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随着骨量减少,骨强度明显下降等一系列变化,患者骨折风险大大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目前治疗疼痛型OVCF的首选临床干预措施.但是术中骨水泥渗漏仍是PVP的常见并发症.骨水泥渗漏可引起严重后果.目前对造成骨水泥渗漏的原因仍存争议,所以进一步探究骨水泥渗漏的情况很有必要.本文将对PVP在治疗有IVC的OVCF中的应用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供优化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血清sPD-L1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AR患者120例,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PD-L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查CD3+、CD8+、CD4+和CD4+/CD8+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sPD-L1与外周血CD3+、CD4+
目的咽喉反流(LPR)与变应性鼻炎(AR)临床表现常类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这两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72例疑似LPR患者,根据24hDx-pH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LPR阳性组和LPR阴性组,用AR表评分(SFAR)(SFAR≥7分)诊断AR,探讨Dx-pH与SFAR评分的相关性及进行LPR阳性与LPR阴性组中AR患病率的比较。结果72例疑似LPR患者有40例AR患者,LPR阳性组(32例)中有22例AR患者,LPR阴性组(40例)中有18例AR患者,LPR阳性组的SF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赋予了新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理念.在新形势下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医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某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治疗的疗效,为环杓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3月收治17例明确诊断为单侧环杓关节脱位并在局部麻醉下经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拨动复位前后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声障碍指数量表(VHI-10)及听觉感知(GRABS)评估总嘶哑度G。结果治疗前17例患者均有发音疲劳、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声带运动障碍及声门闭合不良。17例患者经复位术后4周均诉发音嘶哑改善;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恢复正常15例(88.2
目的调查辽阳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特点。方法采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法对辽阳地区408例AR患者进行血清检测,测定特异性IgE(sIgE),并进行分析。结果①408例AR患者行sIgE检测,变应原阳性率前6位的变应原依次是矮豚草/蒿/葎草(39.71%)、户尘螨(37.30%)、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24.26%)、刺柏/桦(21.81%)、鸡蛋白(13.00%)、桑(12.75%);②吸入变应原组sIgE总阳性率为86.7%(354/408),食入变原组sIgE总阳性率为27.2%
目的提高对泡性中鼻甲(CB)及中鼻甲黏液囊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CB伴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患者行鼻内镜下左侧CB外侧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好,鼻腔解剖结构清楚,鼻腔功能保留。结论CB是一种常见鼻腔解剖变异,在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就诊时发现或在健康体检中发现,其发展缓慢,症状多样,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具体手术方式结合患者情况行个体化治疗。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SP)是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一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又因其局部侵袭样生长、复发倾向、恶变这3个特点而区别于良性肿瘤,故ISP初发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至关重要。目前ISP诊断、治疗、随访等主要依据为影像学、病理学及内镜技术,而因ISP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利用ISP分子生物学机制指导ISP的诊治极少,因此,研究ISP相关分子有助于探索影响ISP的关键基因,为ISP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有利证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一些因子在ISP中的表达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
组胺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化学介质,可通过活化H1、H2、H3、H4等类型受体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变应性鼻炎(AR)的速发相中,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组胺与鼻黏膜中H1受体结合触发喷嚏、鼻痒和流涕等症状,应用H1受体拮抗剂(H1RAs)可显著缓解上述症状。新近研究发现鼻黏膜中除H1受体外还存在H2、H3和H4受体,应用其相应的受体拮抗剂同样可缓解鼻部症状,提示组胺除与H1受体结合外,同时也可与H2、H3和H4受体结合,参与AR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组胺、组胺4型受体及拮抗剂分类及其在AR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