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等方法,对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进行分析,旨在为广西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广西具有明显的区位、文化、资源、政策、交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基础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传承后继乏力、人才缺乏、赛事影响力不足等劣势,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广西东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策的支持等机遇与中国东盟之间存在的政治上的冲突、广西周边区域竞争、民族地區现代化变迁等威胁同在。
关键词:广西 东盟 民族体育赛事 旅游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8(a)-0208-02
体育赛事旅游是以体育赛事为基础而产生的旅游活动,它是指旅游者从异地进入体育赛事举办地而进行的所有旅游活动的过程。它包含了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多种旅游产品的集合[1]。2014年上半年,广西东盟游客人数为51.53万人次,分别占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的51.8%和25.9%。(广西统计局资料)基于此,该文选取了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为样本,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相应分析,以便在充分了解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广西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
1 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有北部湾优良港口,是中国西南最近的出海通道,并与越南接壤,是中国东盟之间唯一海陆相通的省区,是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省区之一。广西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衔接东盟的桥头堡,积极打造连接东盟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这为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提供了保障。
1.2 民俗相近,文化相通
由于广西与越南相接,而且中南半岛历史上曾经也属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相互通婚和移民的历史,交流频繁,具有显著的族源关系。有研究表明,缅甸的掸族和广西傣族是同源异称的民族,越南的越族和广西的京族是同一族别,而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和山斋族与广西的壮族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3]。因此,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蕴含的民族体育文化和民族重大风俗习惯极为相似,比如: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开展的舞龙舞狮、抢花炮、斗鸡和抛绣球等民族体育运动在广西同样也有,这种历史渊源更加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各国对广西民族体育赛事的认同。
1.3 民族体育赛事资源充足
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世居着壮、瑶、苗、侗、京、仫佬等12个少数民族,民族体育赛事资源丰富,仅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开展的项目就有珍珠球、抢花炮龙舟、陀螺、独竹漂等12个竞技项目和竞技、技巧、综合等3类表演项目,全部出自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现存民族体育项目共238项,另外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已经发展到130多个,每个节庆活动过程中均会开展相应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4]。如此多的民族体育项目为开展不同形式的民族体育赛事提供了支撑。
1.4 民族体育赛事的影响力逐年提高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相继确立,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核驱动”等政策的推动下,作为中国面向东盟门户的广西,政府层面的民族体育赛事呈快速发展趋势。仅2014年就有十几项国际赛事落户广西,参赛规格得到显著提升,赛事影响力也逐年提高。另外,部分民族特色项目赛事的开展也有声有色,例如,中国—东盟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国际藤球邀请赛、南宁—东南亚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国—东盟国际狮王争霸赛、田阳国际狮王争霸赛和中国—东盟武术节等一系列民族体育赛事,比赛的规格和影响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2 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劣势
2.1 民族体育赛事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薄弱
近年来,广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广西经济总量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民族体育赛事的开展基本以节庆体育为主,以田间地头为场地,村寨自发性的民族体育活动,固定的体育场地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带有看台的观赛场馆。随着政府的参与,赛事的规格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由于交通的限制以及当地经济相对落后,开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配套设施远不达标。
2.2 民族体育传承后继乏力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人的动作行为为载体世代相传的民族体育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境遇,村寨自发性民族体育活动受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影响,参与人群呈老龄化和少龄化,体育活动也逐年减少,特别是部分出于信仰而进行的体育赛事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观念的改变,影响力及参与人群逐年下降。学校民族体育教育空间的失意、社区民族体育运动普及的缺失、参与民族体育人群的日趋减少,使民族体育项目陷入了濒临失传的境地。
2.3 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人才缺乏
从事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人员必须精通旅游知识,熟练掌握东盟国家语言,又要精通体育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如攀岩、龙舟、射弩及其他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这些项目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导游才能在对赛事进行深入讲解的同时,指导旅游者参与到赛事项目之中,从而体验到项目的魅力,在娱乐健身的同时,激发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动力。但目前,我区体育赛事旅游组织者多为非专业人员,导游人员体育知识匮乏,从事赛事项目的能力几乎没有,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区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
3 广西——东盟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机遇
3.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2003年,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广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门户和前沿阵地,这一优势为广西举办中国—东盟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拓展了巨大地空间,赋予了其开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另外,自贸区的建立带动了自贸区成员国政策的变化,使成员国人员之间往来更加简便,例如,桂林对东盟旅游团144 h入境免签政策、印尼对中国免签政策等。
3.2 广西东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014年上半年,广西已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00.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0%,其中东盟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人数为51.53万人次,分别占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的51.8%和25.9%。2015年接待东盟游客过百万,并成持续增长态势。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东盟客源的不断增多,为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3.3 政策的支撑,注重民族体育的传承保护
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规划(2011—2015年)》等一系列政策,把民族体育赛事的开展融入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大局中[5],率先占据了与东盟开展民族体育赛事的主动权,从而为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打下了坚定的群众基础。
4 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威胁
4.1 中国——东盟国家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首先,虽然中国与东盟各国具有很深的渊源,但由于国家政治体系及西方社会舆论等原因使东盟部分国家对中国心存芥蒂,中越、中菲南海问题近期愈演愈烈,相关国家内部舆论宣传的导向,使民众潜移默化的形成排华情绪。其次,东盟成员国内部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无法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再者,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实力差异较大,部分经济结构雷同,在一体化进程中会采取各种保护主义政策,再加上东盟国家政局动荡,这些不确定因素,给广西面向东盟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带来诸多威胁。
4.2 区域性竞争激烈
随着体育赛事旅游不断升温,体育赛事旅游的区域性竞争日益加剧,广西周边省份如云南、海南、广东这些区位优势也相对突出的省份同样积极投入体育赛事旅游开发中来,而且各有特色,如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广东举办高规格民族体育赛事的硬件条件和优越的基础设施、海南现有的三亚国际铁人三项赛、环岛摩托车越野赛挑战赛以及沙滩体育节等一批体育产业品牌,在面向东盟的客源争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5 结语
通过上述SWOT分析可以看出,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资源、政策、交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基础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传承后继乏力、人才缺乏、赛事影响力不足等劣势。在优势劣势并存的情况下,广西应抓住国家政策的支持、广西东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等机遇,避免威胁,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产业,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和民族体育的传承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宋书楠.试议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35-38.
[2] 龔立仁.面对机遇仅有意识是不够的[J].中国旅游报,2002.
[3] 容小宁.站在中国—东盟大众体育合作发展的桥头堡上——加强广西大众体育对外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广西,2012(10):50-51.
[4] 姜木兰.广西搭建中国与东盟体育合作与发展平台[N].广西日报,2011-01-14.
[5] 尹继林.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7):40-43.
关键词:广西 东盟 民族体育赛事 旅游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8(a)-0208-02
体育赛事旅游是以体育赛事为基础而产生的旅游活动,它是指旅游者从异地进入体育赛事举办地而进行的所有旅游活动的过程。它包含了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多种旅游产品的集合[1]。2014年上半年,广西东盟游客人数为51.53万人次,分别占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的51.8%和25.9%。(广西统计局资料)基于此,该文选取了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为样本,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相应分析,以便在充分了解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广西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
1 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有北部湾优良港口,是中国西南最近的出海通道,并与越南接壤,是中国东盟之间唯一海陆相通的省区,是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省区之一。广西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衔接东盟的桥头堡,积极打造连接东盟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这为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提供了保障。
1.2 民俗相近,文化相通
由于广西与越南相接,而且中南半岛历史上曾经也属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相互通婚和移民的历史,交流频繁,具有显著的族源关系。有研究表明,缅甸的掸族和广西傣族是同源异称的民族,越南的越族和广西的京族是同一族别,而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和山斋族与广西的壮族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3]。因此,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蕴含的民族体育文化和民族重大风俗习惯极为相似,比如: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开展的舞龙舞狮、抢花炮、斗鸡和抛绣球等民族体育运动在广西同样也有,这种历史渊源更加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各国对广西民族体育赛事的认同。
1.3 民族体育赛事资源充足
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世居着壮、瑶、苗、侗、京、仫佬等12个少数民族,民族体育赛事资源丰富,仅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开展的项目就有珍珠球、抢花炮龙舟、陀螺、独竹漂等12个竞技项目和竞技、技巧、综合等3类表演项目,全部出自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现存民族体育项目共238项,另外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已经发展到130多个,每个节庆活动过程中均会开展相应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4]。如此多的民族体育项目为开展不同形式的民族体育赛事提供了支撑。
1.4 民族体育赛事的影响力逐年提高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相继确立,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核驱动”等政策的推动下,作为中国面向东盟门户的广西,政府层面的民族体育赛事呈快速发展趋势。仅2014年就有十几项国际赛事落户广西,参赛规格得到显著提升,赛事影响力也逐年提高。另外,部分民族特色项目赛事的开展也有声有色,例如,中国—东盟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国际藤球邀请赛、南宁—东南亚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国—东盟国际狮王争霸赛、田阳国际狮王争霸赛和中国—东盟武术节等一系列民族体育赛事,比赛的规格和影响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2 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劣势
2.1 民族体育赛事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薄弱
近年来,广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广西经济总量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民族体育赛事的开展基本以节庆体育为主,以田间地头为场地,村寨自发性的民族体育活动,固定的体育场地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带有看台的观赛场馆。随着政府的参与,赛事的规格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由于交通的限制以及当地经济相对落后,开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配套设施远不达标。
2.2 民族体育传承后继乏力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人的动作行为为载体世代相传的民族体育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境遇,村寨自发性民族体育活动受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影响,参与人群呈老龄化和少龄化,体育活动也逐年减少,特别是部分出于信仰而进行的体育赛事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观念的改变,影响力及参与人群逐年下降。学校民族体育教育空间的失意、社区民族体育运动普及的缺失、参与民族体育人群的日趋减少,使民族体育项目陷入了濒临失传的境地。
2.3 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人才缺乏
从事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人员必须精通旅游知识,熟练掌握东盟国家语言,又要精通体育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如攀岩、龙舟、射弩及其他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这些项目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导游才能在对赛事进行深入讲解的同时,指导旅游者参与到赛事项目之中,从而体验到项目的魅力,在娱乐健身的同时,激发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动力。但目前,我区体育赛事旅游组织者多为非专业人员,导游人员体育知识匮乏,从事赛事项目的能力几乎没有,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区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
3 广西——东盟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机遇
3.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2003年,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广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门户和前沿阵地,这一优势为广西举办中国—东盟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拓展了巨大地空间,赋予了其开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另外,自贸区的建立带动了自贸区成员国政策的变化,使成员国人员之间往来更加简便,例如,桂林对东盟旅游团144 h入境免签政策、印尼对中国免签政策等。
3.2 广西东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014年上半年,广西已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00.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0%,其中东盟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人数为51.53万人次,分别占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的51.8%和25.9%。2015年接待东盟游客过百万,并成持续增长态势。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东盟客源的不断增多,为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3.3 政策的支撑,注重民族体育的传承保护
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规划(2011—2015年)》等一系列政策,把民族体育赛事的开展融入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大局中[5],率先占据了与东盟开展民族体育赛事的主动权,从而为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打下了坚定的群众基础。
4 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的威胁
4.1 中国——东盟国家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首先,虽然中国与东盟各国具有很深的渊源,但由于国家政治体系及西方社会舆论等原因使东盟部分国家对中国心存芥蒂,中越、中菲南海问题近期愈演愈烈,相关国家内部舆论宣传的导向,使民众潜移默化的形成排华情绪。其次,东盟成员国内部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无法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再者,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实力差异较大,部分经济结构雷同,在一体化进程中会采取各种保护主义政策,再加上东盟国家政局动荡,这些不确定因素,给广西面向东盟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带来诸多威胁。
4.2 区域性竞争激烈
随着体育赛事旅游不断升温,体育赛事旅游的区域性竞争日益加剧,广西周边省份如云南、海南、广东这些区位优势也相对突出的省份同样积极投入体育赛事旅游开发中来,而且各有特色,如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广东举办高规格民族体育赛事的硬件条件和优越的基础设施、海南现有的三亚国际铁人三项赛、环岛摩托车越野赛挑战赛以及沙滩体育节等一批体育产业品牌,在面向东盟的客源争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5 结语
通过上述SWOT分析可以看出,广西面向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资源、政策、交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基础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传承后继乏力、人才缺乏、赛事影响力不足等劣势。在优势劣势并存的情况下,广西应抓住国家政策的支持、广西东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等机遇,避免威胁,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产业,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和民族体育的传承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宋书楠.试议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35-38.
[2] 龔立仁.面对机遇仅有意识是不够的[J].中国旅游报,2002.
[3] 容小宁.站在中国—东盟大众体育合作发展的桥头堡上——加强广西大众体育对外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广西,2012(10):50-51.
[4] 姜木兰.广西搭建中国与东盟体育合作与发展平台[N].广西日报,2011-01-14.
[5] 尹继林.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7):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