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来信
Are you OK?
看完“小米”这一期,感觉小米的业务线太多,战线太长,又要做应用和软件,又要IoT,又要互联网增值。又要做手机,又要做智能硬件,又要做生活周边,还要统筹生态链企业。又要做电商,又要做新零售,门店又做自营又做授权。交叉的环节太多,未来可能恰好是壁垒或者护城河,但至少现在对于管理的要求太高。另外,个人一直觉得上市太早了,初心必然需要向财报妥协。
—周骏
RE:看完你的几个“又要,又要,还要”,替小米紧张的感觉又要强烈几分。
关于网易云音乐
周刊说“在市场份额和版权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用户体验正是网易云音乐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的筹码并为投资者看重的价值所在。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较量维持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久—无论是版权方还是用户,都不愿意看到一家独大的局面。”,我关心的是,有没有关于Apple Music的数据?
作为一个多年前就开始付费听音乐的乐迷,最不爽的就是交了月费之后,遇到喜欢的专辑还要另外付费购买。所以,苹果音乐在国内上线后,果断投靠苹果的阵营。15元一个月,一家人都可以使用,还可以随便听最新的专辑,省心!但是,不知道是否与版权有关,最近发现有部分音乐无法再听了。衷心希望它们几家可以充分共享音乐版权,然后在用户体验上狠下功夫。这样我们消费者才能够最终受益!
—一个好人
RE:你说得有理,但恐怕它们不会这么快如你意。
一点意见
小米如果不解决系统广告的问题,前途堪忧,我就是苦恼于小米系统而弃用的用户。硬件再牛逼,体验不好,一切都是白搭,现在只关心没有小米系统的小米产品。
—A+仙
RE:粉转黑是多么容易走的一条路,非常值得厂商们三思。
同时装载几个音乐软件感觉好累
喜欢的相同类型的歌曲没办法放在同一款音乐软件的同一个歌单里,几大品牌斗得不亦乐乎,听众苦不堪言,我想大多数人的手机里或者电脑里都同时存活着好几个音乐软件吧,不知道这种格局何时能改变,也不知道这种格局会不会改变。
—Aaron
RE:你这种困扰属于在广大群众中比较常见的,但这种格局暂时不会改变。
关于宜家的体验
周刊说宜家计划推出酒店、公寓和联合办公,但电商策略仍然是个谜。我有次周末去了宜家,购物体验就非常糟糕。车开到最顶上一层才找到停车位,露天的,车在夏天的太阳下暴晒了几小时,出来时那叫一个酸爽。餐厅人山人海,餐桌要靠协商和抢的,但食物的味道其实并不值得这么做。购物区也到处是人,样板间根本没法进去看。短期内再也不想去了,以后要去也千万选下雨的工作日。
—lily zhu
RE:这种体验差主要还是因为人流过于集中,跟黄金周里逛景点一样,在这种情形下,有点无解。至于你提到的食物的味道,是非常中肯的。
有感“智威汤逊被合并”
看完周刊“WPP改革生猛,百年广告公司智威汤逊被合并”的报道,感想如下:广告公司是企业、个人或者组织营销手段中的掌舵者,它们若不能紧跟甚至掌控信息数字时代,就必然会被数字时代的其他巨人颠覆。
—Kevin 高
RE:这番话感觉可以套用在其他各种行业里,树欲静风不止,很难安安静静坐得渔利了。
只是广告不行了
每次我们说广告不行了、WPP不行了,他们就用一波收购告诉世人,到目前为止,只是广告不行了……
—Bowie
RE:留给广告的反思时间到了。
关于一财君的变动
看到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告读者信,提及周刊将改为月刊,有些感慨。学生时代几乎一期不落,出国留学后没再关注,直到回国工作的某一天在微信公众号文章里发现了熟悉的名字。虽然已不再使用纸媒,但每天上班路上会在地铁里看看《第一财经周刊》的头条和昨夜今晨发生了什么。
2019年,祝愿杂志可以保持文字深度,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找到可以长期发展的商业化模式。加油!
—Richardzc
RE:谢谢你,也借此谢谢众多读者的一路支持,周刊将在2019年变成月刊,此外官方微信账号、微博账号维持日更。周刊App将融入第一财经旗舰App。请大家继续多多关照!
本周我推荐
网红袋鼠罗杰
图片中这只“壮汉”袋鼠,因为昔日徒“爪”压扁了一个金属桶,一举成名。它叫罗杰,身高1.82米,体重89公斤。近日,澳大利亞艾利斯斯普林斯的袋鼠保护区宣布了它的去世,终年12岁。后一张是它的最后一张照片。
推荐理由:有人记得你
推荐人: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