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突飞猛进。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一大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企业应运而生,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融科技目前还处于高速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未来的竞争格局也令人充满遐想。
与互联网金融相比,金融科技的范畴更广,业态也更丰富。它既涵盖各种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交易,如第三方支付、基于互联网的借贷、融资、理财、保险、征信等,也涵盖利用新兴科技来改造与提升线下的经济与金融活动,如智能投顾、金融机构客户服务的智能化、智能零售等,还包括一些具有革命性、探索性及基础性的金融技术创新与应用,如区块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投资、借贷及风险管理的模型与算法等。
与之相适应,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主体不只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还涵盖互联网公司,如电商、网络社交媒体、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以及一批初创的专门从事金融科技与应用模型的研发企业,如专注于区块链的研究与应用的企业,专注于研发征信模型、风险定价模型、风控模型、投资顾问模型的金融科技公司,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金融机构改造信息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的科技公司等,此外还有专门从事金融科技应用的金融公司与平台,如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平台、完全基于互联网的保险、征信、理财、投顾、众筹等公司。除此以外,由于金融科技不断把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商业模式推广与融合到线下交易中,这也迫使或激励了一些纯粹从事线下商业活动的非金融企业,如一些传统零售、电信乃至地产公司等积极利用新兴的金融科技、并借助自身庞大的客户基础进军金融服务领域。
第三方支付是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最快、也最成熟的业态之一。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4季度》报告显示,2017年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约37.8万亿元,环比增长27.91%,同比增长195%。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手机支付,这也催生了第三方支付领域的激烈竞争。截至2018年7月,有238家公司拥有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然而,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2017年四季度,排名前8位的支付机构占97.56%的市场份额,其中仅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就占据54.26%,而腾讯的财付通则占据38.15%。
理论上讲,第三方支付网络是一个标准的两边市场(two-sided market)。根据网络经济学的理论,在两边市场的競争中容易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至于最终是一家通吃的独家垄断格局、还是多巨头并存的寡头垄断格局,则取决于支付网络两边的参与主体(一边是商户,一边是消费者)多平台共栖(multi-homing)的成本大小。如果共栖成本较低,容易出现多平台共存的寡头垄断格局;如果共栖成本很高,则容易出现一家独大的独家垄断格局。
就移动支付而言,基于手机应用程序(App)和二维码扫描技术的支付模式,其多平台共栖的成本非常低,因此出现当前的多平台共存的寡头垄断不足为怪;而基于NFC(近场扫描)技术的支付模式的多平台共栖的成本则相对较高,出现独家垄断的可能性更大。
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支付模式的竞争。随着基于二维码扫描技术的移动支付平台不断扩张,其网络效应越来越大,这一技术很可能会逐步取代其他技术,例如NFC,成为移动支付的垄断性支付模式,而其他技术/支付模式最终很可能退居到某些细分市场,例如仅在地铁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
如果上述理论成立,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很可能会进一步集中,居于市场前3~5位的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上升。不过,居于前几位的寡头垄断者的座次仍有可能发生变化,孰上孰下将取决于各自网络的营销与扩张速度,以及与其支付网络密切相关的商业生态网络的未来发展状况,例如电商网络、社交媒体网络等。
金融科技在借贷领域的应用有多种模式,包括线上与线下两类。线上包括基于电商交易的信贷(如京东白条、阿里小贷等)、针对互联网活动(如搜索、浏览等)或社交媒体网络活动来获客营销的信贷,以及P2P网贷等。金融科技在线下借贷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完善贷款评估模型与风控模型,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并拓展贷款业务范围、实现普惠金融。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在贷款活动中,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借贷双方所面临的信息搜寻和借贷匹配的信息处理成本;第二,通过尽职调查、财务分析等手段来实现风险定价、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第三,通过风险汇集(risk pooling)和风控监测等措施来分散并降低违约风险。
根据上述理论,那些基于电商交易的信贷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金融中介的上述功能。这是因为,这些电商交易不仅提供了真实、准确而又及时的交易与借贷场景,降低了对借贷需求的信息搜寻成本(即获客成本),而且由于电商平台对借贷主体(消费者或电商)的历史交易拥有丰富的数据,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借款人的财务能力与违约风险,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这种基于电商交易的信贷模式比传统的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因此有能力控制风险、取得更好的回报。在融资方面,这些平台可以通过自身设立的零售银行(如阿里巴巴参股设立的浙江网商银行)、批发性融资(如发行资产抵押证券ABS),或与传统商业银行合作来获得融资,因此也可以实现风险汇集(risk pooling)的功能。显然,这种信贷模式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相关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也非常有可能发展出可与传统商业银行媲美,甚至更具优势的新型商业银行。
相比之下,针对互联网活动(如搜索、浏览等)或社交网络活动来精准获客营销的信贷模式(如百度金融根据客户的互联网搜索活动获客营销)虽然在获客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对借款主体的财务状况、历史交易记录等缺乏足够多的信息。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这一贷款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可以低成本地获取超小额贷款的需求,填补传统商业银行在低端、超短期、超小金额的贷款种类空白,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但在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交易历史、财务状况等方面,这一贷款模式并没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当然,随着借款人信贷历史的逐步积累,这些缺憾在未来可以逐渐弥补。同时,贷款机构还可以利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型的信贷评估模型来实现风险定价,因此这一模式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些机构也可以与商业银行或其他商业机构展开合作,在更大的市场领域获客营销,或进一步拓展其贷款的领域和类别,逐步从细分市场走向主流市场。 至于P2P网贷,除了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吸引到较多的贷款人和借款人、降低信息搜寻和借贷匹配的成本之外,这一模式在其他方面的信息优势并不明显。另外,由于监管部门严格禁止P2P网贷平台建立资金池,这一模式无法实现信贷中介具有的风险汇集(risk pooling)功能。因此,未来单纯做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很难独立生存,即使生存下来也很难做大规模。
至于那些在线下致力于利用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开发新型的贷款评估模型、风控模型的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在其模型的算法和深度学习的能力。这些机构在掌握借款人信息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往往需要和其他金融机构或商业机构合作。由于近年来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个人与互联网商户的金融交易数据、个人行为数据呈指数型增长,再加上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这些专注于贷款评估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业务发展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虽然这些公司在初期主要依赖与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或其他商业机构的合作,为后者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但相信未来那些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很可能会被传统的商业银行不惜重金兼并收购,或通过反向兼并收购的方式直接成为贷款机构或商业银行。
近年来,互联网理财,尤其移动互联网理财发展迅猛,成绩斐然,这也是各大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实际上,那些成功的金融科技平台,例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腾讯理财通、东方财富网等,都是全方位的理财平台。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当属蚂蚁财富旗下的余额宝,其余额已从2013年的42亿元上升到2017年年底的1.58万亿元,短短4年内增长了370余倍。
理财市场也是一个标准的两边市场(two-sided market)。由于多平台共栖的成本很低,这个市场注定是一个多巨头并存的寡头垄断市场。由于中国理财市场规模庞大,而且增长潜力依然巨大,未来这个领域的竞争将非常激烈。不只是互联网理财公司,传统的金融机构也会全力以赴地保护自身在这个市场的地位。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市场的集中度应该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鉴于理财市场是一个两边市场,理财平台在这个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有两个:一方面,扩大现有理财平台两边市场的参与者数量,形成更强大的跨边网络效应(cross-group network effect);另一方面,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为平台两边的参与者提供更大的福利和效用,增加平台的黏性和吸引力。
为扩大跨边网络效应,理财平台需要尽可能增加产品端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最终形成一站式服务,即涵盖货币基金、债券、股票、基金、商品、外汇、保险、PE/VC、海外資产、母基金(FOF)等跨资产类别的全方位的理财平台。这很可能意味着,那些定位于细分市场的理财平台,例如专门从事单一类理财产品或少数类别理财产品的平台,未来将被其他的理财平台兼并收购,或通过自身的产品链、业务链的扩展而转型为一站式服务的理财平台,或以破产倒闭等形式消失。
与此同时,为帮助投资者在浩如烟海的产品端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理财产品,理财平台需要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易懂、量身定做的投资建议。因此,对智能投顾的需求应运而生。这也是近年来理财平台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强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相信未来它们会不惜重金,一方面大力加强平台内部在智能投顾方面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兼并把那些在智能投顾模型研究与应用方面有所成就的新兴金融科技公司招入麾下。总之,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财富管理市场仍将是一个多巨头并存的寡头垄断市场。
金融科技的范畴与主体
与互联网金融相比,金融科技的范畴更广,业态也更丰富。它既涵盖各种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交易,如第三方支付、基于互联网的借贷、融资、理财、保险、征信等,也涵盖利用新兴科技来改造与提升线下的经济与金融活动,如智能投顾、金融机构客户服务的智能化、智能零售等,还包括一些具有革命性、探索性及基础性的金融技术创新与应用,如区块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投资、借贷及风险管理的模型与算法等。
与之相适应,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主体不只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还涵盖互联网公司,如电商、网络社交媒体、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以及一批初创的专门从事金融科技与应用模型的研发企业,如专注于区块链的研究与应用的企业,专注于研发征信模型、风险定价模型、风控模型、投资顾问模型的金融科技公司,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金融机构改造信息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的科技公司等,此外还有专门从事金融科技应用的金融公司与平台,如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平台、完全基于互联网的保险、征信、理财、投顾、众筹等公司。除此以外,由于金融科技不断把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商业模式推广与融合到线下交易中,这也迫使或激励了一些纯粹从事线下商业活动的非金融企业,如一些传统零售、电信乃至地产公司等积极利用新兴的金融科技、并借助自身庞大的客户基础进军金融服务领域。
格局之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最快、也最成熟的业态之一。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4季度》报告显示,2017年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约37.8万亿元,环比增长27.91%,同比增长195%。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手机支付,这也催生了第三方支付领域的激烈竞争。截至2018年7月,有238家公司拥有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然而,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2017年四季度,排名前8位的支付机构占97.56%的市场份额,其中仅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就占据54.26%,而腾讯的财付通则占据38.15%。
理论上讲,第三方支付网络是一个标准的两边市场(two-sided market)。根据网络经济学的理论,在两边市场的競争中容易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至于最终是一家通吃的独家垄断格局、还是多巨头并存的寡头垄断格局,则取决于支付网络两边的参与主体(一边是商户,一边是消费者)多平台共栖(multi-homing)的成本大小。如果共栖成本较低,容易出现多平台共存的寡头垄断格局;如果共栖成本很高,则容易出现一家独大的独家垄断格局。
就移动支付而言,基于手机应用程序(App)和二维码扫描技术的支付模式,其多平台共栖的成本非常低,因此出现当前的多平台共存的寡头垄断不足为怪;而基于NFC(近场扫描)技术的支付模式的多平台共栖的成本则相对较高,出现独家垄断的可能性更大。
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支付模式的竞争。随着基于二维码扫描技术的移动支付平台不断扩张,其网络效应越来越大,这一技术很可能会逐步取代其他技术,例如NFC,成为移动支付的垄断性支付模式,而其他技术/支付模式最终很可能退居到某些细分市场,例如仅在地铁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
如果上述理论成立,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很可能会进一步集中,居于市场前3~5位的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上升。不过,居于前几位的寡头垄断者的座次仍有可能发生变化,孰上孰下将取决于各自网络的营销与扩张速度,以及与其支付网络密切相关的商业生态网络的未来发展状况,例如电商网络、社交媒体网络等。
格局之二,借贷
金融科技在借贷领域的应用有多种模式,包括线上与线下两类。线上包括基于电商交易的信贷(如京东白条、阿里小贷等)、针对互联网活动(如搜索、浏览等)或社交媒体网络活动来获客营销的信贷,以及P2P网贷等。金融科技在线下借贷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完善贷款评估模型与风控模型,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并拓展贷款业务范围、实现普惠金融。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在贷款活动中,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借贷双方所面临的信息搜寻和借贷匹配的信息处理成本;第二,通过尽职调查、财务分析等手段来实现风险定价、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第三,通过风险汇集(risk pooling)和风控监测等措施来分散并降低违约风险。
根据上述理论,那些基于电商交易的信贷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金融中介的上述功能。这是因为,这些电商交易不仅提供了真实、准确而又及时的交易与借贷场景,降低了对借贷需求的信息搜寻成本(即获客成本),而且由于电商平台对借贷主体(消费者或电商)的历史交易拥有丰富的数据,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借款人的财务能力与违约风险,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这种基于电商交易的信贷模式比传统的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因此有能力控制风险、取得更好的回报。在融资方面,这些平台可以通过自身设立的零售银行(如阿里巴巴参股设立的浙江网商银行)、批发性融资(如发行资产抵押证券ABS),或与传统商业银行合作来获得融资,因此也可以实现风险汇集(risk pooling)的功能。显然,这种信贷模式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相关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也非常有可能发展出可与传统商业银行媲美,甚至更具优势的新型商业银行。
相比之下,针对互联网活动(如搜索、浏览等)或社交网络活动来精准获客营销的信贷模式(如百度金融根据客户的互联网搜索活动获客营销)虽然在获客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对借款主体的财务状况、历史交易记录等缺乏足够多的信息。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这一贷款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可以低成本地获取超小额贷款的需求,填补传统商业银行在低端、超短期、超小金额的贷款种类空白,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但在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交易历史、财务状况等方面,这一贷款模式并没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当然,随着借款人信贷历史的逐步积累,这些缺憾在未来可以逐渐弥补。同时,贷款机构还可以利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型的信贷评估模型来实现风险定价,因此这一模式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些机构也可以与商业银行或其他商业机构展开合作,在更大的市场领域获客营销,或进一步拓展其贷款的领域和类别,逐步从细分市场走向主流市场。 至于P2P网贷,除了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吸引到较多的贷款人和借款人、降低信息搜寻和借贷匹配的成本之外,这一模式在其他方面的信息优势并不明显。另外,由于监管部门严格禁止P2P网贷平台建立资金池,这一模式无法实现信贷中介具有的风险汇集(risk pooling)功能。因此,未来单纯做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很难独立生存,即使生存下来也很难做大规模。
至于那些在线下致力于利用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开发新型的贷款评估模型、风控模型的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在其模型的算法和深度学习的能力。这些机构在掌握借款人信息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往往需要和其他金融机构或商业机构合作。由于近年来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个人与互联网商户的金融交易数据、个人行为数据呈指数型增长,再加上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这些专注于贷款评估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业务发展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虽然这些公司在初期主要依赖与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或其他商业机构的合作,为后者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但相信未来那些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很可能会被传统的商业银行不惜重金兼并收购,或通过反向兼并收购的方式直接成为贷款机构或商业银行。
格局之三,财富管理
近年来,互联网理财,尤其移动互联网理财发展迅猛,成绩斐然,这也是各大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实际上,那些成功的金融科技平台,例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腾讯理财通、东方财富网等,都是全方位的理财平台。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当属蚂蚁财富旗下的余额宝,其余额已从2013年的42亿元上升到2017年年底的1.58万亿元,短短4年内增长了370余倍。
理财市场也是一个标准的两边市场(two-sided market)。由于多平台共栖的成本很低,这个市场注定是一个多巨头并存的寡头垄断市场。由于中国理财市场规模庞大,而且增长潜力依然巨大,未来这个领域的竞争将非常激烈。不只是互联网理财公司,传统的金融机构也会全力以赴地保护自身在这个市场的地位。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市场的集中度应该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鉴于理财市场是一个两边市场,理财平台在这个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有两个:一方面,扩大现有理财平台两边市场的参与者数量,形成更强大的跨边网络效应(cross-group network effect);另一方面,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为平台两边的参与者提供更大的福利和效用,增加平台的黏性和吸引力。
为扩大跨边网络效应,理财平台需要尽可能增加产品端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最终形成一站式服务,即涵盖货币基金、债券、股票、基金、商品、外汇、保险、PE/VC、海外資产、母基金(FOF)等跨资产类别的全方位的理财平台。这很可能意味着,那些定位于细分市场的理财平台,例如专门从事单一类理财产品或少数类别理财产品的平台,未来将被其他的理财平台兼并收购,或通过自身的产品链、业务链的扩展而转型为一站式服务的理财平台,或以破产倒闭等形式消失。
与此同时,为帮助投资者在浩如烟海的产品端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理财产品,理财平台需要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易懂、量身定做的投资建议。因此,对智能投顾的需求应运而生。这也是近年来理财平台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强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相信未来它们会不惜重金,一方面大力加强平台内部在智能投顾方面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兼并把那些在智能投顾模型研究与应用方面有所成就的新兴金融科技公司招入麾下。总之,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财富管理市场仍将是一个多巨头并存的寡头垄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