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状况分析与对策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与升入高职院校之前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学校体育教学及未来的就业压力等等密切相关。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加以重视。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2-0044-02
  
  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和部分高等院校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高职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状况及原因
  
  2007年,笔者对辽宁省7所高职院校的2400名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三项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呈上升趋势,但肺活量、50米跑、仰卧起坐、耐力等项目指标呈下降趋势,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下降。
  高职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与升学前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相关,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更与高校体育课开设少、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及未来的就业压力增加等相关。
  (一)学生缺乏健康意识
  缺乏锻炼身体意识调查显示,有88%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有70%的学生因怕累、嫌枯燥而不愿意参加力量锻炼与长跑训练,有64%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有40%学生表示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17%的学生害怕锻炼受伤。
  生活习惯不良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起居无规律的占62.85%,偏食或凭个人嗜好进食的占51.79%,有通宵上网经历的占32.77%,喜欢开夜车学习的占39.36%。长期无规律的饮食起居,导致学生睡眠不足、过度疲劳。
  课外体育锻炼不足调查显示,课余时间经常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仅占10.23%,每周参加1~2次锻炼(每次30分钟以上)的占36%,每周参加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占24%,不参加课外锻炼的占5%。
  (二)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
  高职教育特点的影响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大都实施“订单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和“2 1”、“1 1 1”等教学模式,学生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很少,参加有组织的、系统的体育训练也很少。学生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参加实习实训,因此,一些院校压缩了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三年级则不开体育课,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
  体育教学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一些院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贯彻执行不够,降低了体育锻炼要求,以《体育与健康》课取代体育课,以知识传授代替体能锻炼。
  体育教学缺乏科学性现行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过多、过细,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过分强调运动成绩。
  体育被边缘化一些院校没有把体育真正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把体育当作一个学科、一门课程看待,让学生当作一门知识来了解,不重视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体育在非体育类院校处于边缘地位。
  体育锻炼设施不足高职院校大多建立较晚,大部分经费用于基础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十分有限,体育设施、场地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及业余锻炼的需要。
  (三)社会对学校体育认知错位
  为了防止体育活动中出现学生损伤或猝死事故,多数高职院校及体育教师采取少开体育课、降低训练难度的态度,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学校与教师就会成为社会、学生家长谴责或索赔的对象,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学校声誉。
  重智育、轻体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因此,人们对体育工作者的劳动不够尊重,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其他学科教师存在差距,影响了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结论与对策
  
  (一)学校要把体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学校要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切实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更新体育观念,强化终身体育意识要改变传统的体育观,实现由传统的竞技教育观、健康观向现代健康观及“健康第一”的观念转变,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加强法规、条例的执行力度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体育的法规、条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活动内容上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项目。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创新课程类型和教学方法既要考虑体育课程的规定性,也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编写体育教材。要利用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指导学生掌握几项体育锻炼的方法。一年级可开设普通体育课,掌握一般的运动技术;二年级可开设专项体育课,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手段。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将要从事的岗位工作的特点,探索和创建适应实践环境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在实习实训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体育活动内容,把体育锻炼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之中,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摆脱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干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要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技术考核决定学生成绩的做法,实行技术考核、身体素质达标、理论知识考核、平时课堂表现、课外体育活动的综合评定。
  (二)全社会要切实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把学生健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加以重视。
  要树立“健康第一”意识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社会、家庭、学校都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与锻炼时间。
  政府要积极引导要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制定、完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完善、扩建体育场馆和设施。
  社会各界要广泛关注学校体育要开放可供青少年活动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场所、器材,投资建设更多的体育活动场馆。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要加强对体育教学法规、条例、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依法维护和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各种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的舆论氛围,强调健康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吴燕丹.对影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因素的调查[J].闽江学院学报,2004,(5).
  [2]赵开尔.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路[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1).
  [3]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陈连珍.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向[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4).
  [5]体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J].中国学校体育,1996,(3):101.
  [6]赵建英.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布[J].中国学校体育,2001,(1):41.
  [7]黄力生.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
  [8]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9]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4-6.
  [10]区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胡亚娟(1964—),女,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语文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然而大学语文教学在近年来不断走向边缘化,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大学语文教材的缺陷问题尤其值得加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材;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7-0148-02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
熊日坤于1994年7月从安化县职业中专畜牧家禽专业毕业后,即受聘到安化县畜牧局下属的畜牧科技中心当技术员。因工作积极,技术好,1996年他正式转聘为固定职工,月收入高了,年终还有
目的对成功救治38例子痫前期(重)、子痫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救治的38例子痫前期(重)、子痫患者施行紧急降压,积极控制抽搐,及时终止妊娠,术后并合理使用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