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经历了一次“磨课”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者,磨课是一种精细化作业,我们要有把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信心.二者,不要担心磨的量上少了,内容就会单薄.我们是要立志打造精品课堂,不要求有巨大的吞吐量.再者说一旦磨成精品,这个课堂立刻就会充实饱满起来.三者,在长时间的打造磨合与交流中,情感温度上升了.我感到一种从来未有过的幸福.在此特别感谢杨经验老师的悉心指导,耐心指点,为我的磨课献计献策.
下面我给大家报下这次磨课.选定课题后,我个人觉得这堂课相当不好上.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深入钻读教材,以期把教材吃透,后又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以供备课使用.在研读教材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理念和具体构思,紧接着一步一步构建并完善构思,初步成形后在组内展开交流.请教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最后,经过组内全体教师通力合作,一稿正式亮相,进而进行了第一次试课.人们常说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甚大,其实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亦有较大距离.课堂问题纷纷呈现.
1.课堂导入不够精彩,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步步紧扣,一环连一环,第一步没能走好,接下来就更举步维艰了.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心扉上,让学生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杨经验老师指导说,数学课的导入不要去追求华美的词语,我们可以引入实验借助教室环境及最近发生的事.他简短的几句话给我的导入设计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2.课堂内容安排过多.鉴于个人经验不足,又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估计失当,导致我把本该用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一课时就草草完成.可想而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本已很吃力,知识的运用更是纸上谈兵.对教材把握如此不准,让我着实郁闷了一番.痛定思痛后,重新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了一个方案,并获得了杨经验老师的肯定.
3.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教师及时有效的针对性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剂良药.课堂前一小段落,气氛还是很不错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颇高,因为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一直不到位,学生的热情慢慢就冷却了,最后课堂变成事不关己了.以至于后来不管老师怎么启,学生也不发了,这显然不是一节好课.
4.引入过多教辅(不规范)语言.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引导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规范的语言.引是一个导向性问题,所以一定要目标明确且方向感强.试想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迷惘状态的学生,让他高效学习是不切实际的.再者说了,课堂上高频出现教辅语言,连合格关都过不了,怎么向精品迈进.
问题出现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以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经过一番交流,在各位导师特别是杨经验老师的全力帮助下,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思路,调整了教学内容,从中抽取重点板块进行教学.导入部分采用杨老师的建议,用学生关心的身边小事推进教学.最大限度杜绝教辅语言,努力做到规范明晰.各教学流程重新整合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试课.教学内容精减后,学生的课堂负担减轻了,他们由上次的被动痛苦地吞咽知识到这次积极主动去咀嚼吸收知识,同时对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灵活了.看到这番景象我甚是欣慰.随着课堂的演进,新的问题又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
1.例题处理方式太单一,只是就题论题.大家都知道数学课堂中的例题仅仅是个范式.仅仅会做这个例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何种性质的考试都不会直接考查例题.对于数学例题的讲解,我们要让学生习得方法,习得更多技巧.经过研讨我提出一个设想:“针对一个知识点,让学生从不同侧面设计题目”.所得优秀题目组间交流.在这种组别碰撞中,把知识夯实.想法提出后获得杨经验老师的积极赞同.学生对这种展开性交流很感兴趣,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这一环节成为一大亮点.
2.小结没有高度.小结是对本知识点或本阶段学习的一个归纳性梳理.小结不能停留在罗列知识点的层面,要有高度,有深度,更要揭示问题的实质.这一点经大家一致肯定,我们事先预设出几种小结,到时候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选用,做到有备无患.
3.语言欠缺.这次磨课彻底否定了我固有且根深蒂固的想法和做法.之前一直执着地认为数学老师只需把问题讲清即可,无需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的流畅华美生动是文科老师的事.理科注意的是严谨科学.经过这次活动后,我才认识到真正精品课堂语言,是要求严谨、流畅、生动形象同步的.
总之,知、情都从磨中来.在这次磨课中,我收获得盆满钵满,收获了大量课本上教参上无法获取的宝贵教学知识;另外,大家像母亲在分娩的最后阶段给婴儿输送大量抗体一样,对我倾注了大量温暖、真挚的情感,这是我受用终身的.
下面我给大家报下这次磨课.选定课题后,我个人觉得这堂课相当不好上.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深入钻读教材,以期把教材吃透,后又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以供备课使用.在研读教材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理念和具体构思,紧接着一步一步构建并完善构思,初步成形后在组内展开交流.请教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最后,经过组内全体教师通力合作,一稿正式亮相,进而进行了第一次试课.人们常说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甚大,其实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亦有较大距离.课堂问题纷纷呈现.
1.课堂导入不够精彩,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步步紧扣,一环连一环,第一步没能走好,接下来就更举步维艰了.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心扉上,让学生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杨经验老师指导说,数学课的导入不要去追求华美的词语,我们可以引入实验借助教室环境及最近发生的事.他简短的几句话给我的导入设计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2.课堂内容安排过多.鉴于个人经验不足,又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估计失当,导致我把本该用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一课时就草草完成.可想而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本已很吃力,知识的运用更是纸上谈兵.对教材把握如此不准,让我着实郁闷了一番.痛定思痛后,重新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了一个方案,并获得了杨经验老师的肯定.
3.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教师及时有效的针对性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剂良药.课堂前一小段落,气氛还是很不错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颇高,因为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一直不到位,学生的热情慢慢就冷却了,最后课堂变成事不关己了.以至于后来不管老师怎么启,学生也不发了,这显然不是一节好课.
4.引入过多教辅(不规范)语言.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引导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规范的语言.引是一个导向性问题,所以一定要目标明确且方向感强.试想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迷惘状态的学生,让他高效学习是不切实际的.再者说了,课堂上高频出现教辅语言,连合格关都过不了,怎么向精品迈进.
问题出现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以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经过一番交流,在各位导师特别是杨经验老师的全力帮助下,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思路,调整了教学内容,从中抽取重点板块进行教学.导入部分采用杨老师的建议,用学生关心的身边小事推进教学.最大限度杜绝教辅语言,努力做到规范明晰.各教学流程重新整合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试课.教学内容精减后,学生的课堂负担减轻了,他们由上次的被动痛苦地吞咽知识到这次积极主动去咀嚼吸收知识,同时对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灵活了.看到这番景象我甚是欣慰.随着课堂的演进,新的问题又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
1.例题处理方式太单一,只是就题论题.大家都知道数学课堂中的例题仅仅是个范式.仅仅会做这个例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何种性质的考试都不会直接考查例题.对于数学例题的讲解,我们要让学生习得方法,习得更多技巧.经过研讨我提出一个设想:“针对一个知识点,让学生从不同侧面设计题目”.所得优秀题目组间交流.在这种组别碰撞中,把知识夯实.想法提出后获得杨经验老师的积极赞同.学生对这种展开性交流很感兴趣,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这一环节成为一大亮点.
2.小结没有高度.小结是对本知识点或本阶段学习的一个归纳性梳理.小结不能停留在罗列知识点的层面,要有高度,有深度,更要揭示问题的实质.这一点经大家一致肯定,我们事先预设出几种小结,到时候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选用,做到有备无患.
3.语言欠缺.这次磨课彻底否定了我固有且根深蒂固的想法和做法.之前一直执着地认为数学老师只需把问题讲清即可,无需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的流畅华美生动是文科老师的事.理科注意的是严谨科学.经过这次活动后,我才认识到真正精品课堂语言,是要求严谨、流畅、生动形象同步的.
总之,知、情都从磨中来.在这次磨课中,我收获得盆满钵满,收获了大量课本上教参上无法获取的宝贵教学知识;另外,大家像母亲在分娩的最后阶段给婴儿输送大量抗体一样,对我倾注了大量温暖、真挚的情感,这是我受用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