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而言,这本诗集绝对是关于自由的。尽管书名有“爱”,尽管婉瑜一直以来都是抒情高手。读《爱的24则运算》,俯拾皆是她古灵精怪的颠覆,以及重组事物的可能性。
诗集共收录73首诗,自自由由,不分辑。她自言:“毕竟漫长的时间也是流动的,没有分辑,大块的世界也是连续不断的,没有切割区分。”(《幼狮文艺》访谈)一本诗集形式的自由,意图撑构出对等时空的自由,然后诗人在其中释放思想惯习,释放语词逻辑,释放自己,释放灵魂。
在组诗《童话故事》中,她便反诘童话规则。诗句短而精炼,戳到笑(痛)点,散发无奈的莞尔。例如她为永远被定型的角色与情节补述心情:“睡美人蛮累的/只想继续睡/偏偏就有人一定要来吻她”;“青蛙王子不太适应/和公主的婚姻生活/他想变回从前那只青蛙/那只单身的青蛙”。婉瑜不同意童话的框限,更不同意日常语言的固定意义联结,她要再探重新配对的可能性。《14种告白的结果》以“我爱你”做起句,以14种叙述做回应,或否定或闪躲或离题或反讽或暗喻或正面接受,种种都在尝试情感对应的差异可能;《好久不见》写出习见的“好久不见”情境对话,除了外形(胖了瘦了老了)评论之语,更可有各式印象评价,如“你深刻了”“你呈现斑点状”,突兀冒出的诗句更能指陈实况;《道别》亦然,在道别的人生情境里,人们能使用的话语极其有限,婉瑜示范了多种说法,其中趣味盎然,如“我会帮日子打磨上蜡确保你经过的时候它非常光彩”“打电话给我當世界运转得不太顺畅的时候”等;《后来怎么了》是一首补充(扩充)现有对话可能性的精彩之作,关于想念,陈词套语不少,但婉瑜追索至情感与语言的边界,带回更深更真更新的表达:“后来为了和回忆的大象达成平衡,我持续帮另一端添加砝码。为了帮梦中的麒麟想个名字,我查了六本字典。”思念不必在言表,更纯粹的情感已从语言新矿区被掘出……
她重组定型的相应对话,她重新注释语词(如《小事》《对与错》……)。她重出考题,将语言美感从应试主义框限里夺回答复权。《期末试题》《公主的抉择》《选择题》等诗开展出教科书之外的“考试内容”,关于诗,关于表达,关于人生选择。种种实验(测验),达致她在后记里提到的“诗句大风吹”游戏效果,语言终能离席转换,制造自由游走的充裕空间。在语言层次之内,这绝对是一本极富突破与创造性意义的诗集。然而,我更确实感受到了语言之外的书写意涵。那即是,婉瑜释放语言的潜在意义是精神的安顿与统整。当我在诗集后记读到这段话时,霎时明白语言内外交杂的召唤能量如此强大:“写诗可以带来快乐吗?对我来说那不像快乐,比较像是安定,安定神魂,也像是一种‘使完整’的过程,让破碎的溃不成军的,在诗里重新趋于完整。”因为我们被各式坚固的观念界限切割,被世界种种规则束缚。如荣格所言,人的内在被“异化”成如一格格彼此不熟识不沟通的抽屉,精神要自由、灵魂要完整,必须进行“个体化”工程。唯有重新言说,方能抵抗语言背后的思想宰制,挑战系统性意义,在协商与突围之间,找回并拼凑破碎四散的主体内容。写作时,就是诗人进行个体化的时刻,如同她接受《联合文学》杂志访谈时所说:“创作的时候,就是可以任性的时候、可以冒险的时候。”任性与冒险的时候,正是自我真实浮现的时刻。
婉瑜曾说,这不是一本情诗集,虽然爱情在其中,爱情却非唯一存在。我完全同意,但我认为与诗集同题的《爱的24则运算》仍是一首不容忽视的关键之作。数学术语竟也可以是真切的诗语,数学概念竟能如此生动地比拟爱情双方的相互演算。我最喜欢第15则:“并不十分爱我/却把我当作/你的女人/所谓概数/就是四舍五入/放弃了追究细节的权利。”不仅女人接受四舍五入的情感妥协,男人也在关系联结上含糊地四舍五入了,一个习见的数学概念写实了爱情双方的心理斟酌。当无物无事不可入诗时,诗歌自由之流已漫泛至其他表义符号系统的国境。
这本诗集在台湾才上市两周,便快速卖完首印的三千本,出版社立即再印。如此沛然的共鸣,是否因为婉瑜的诗召唤的,不只是爱,更是自由,是完整的灵魂?
诗集共收录73首诗,自自由由,不分辑。她自言:“毕竟漫长的时间也是流动的,没有分辑,大块的世界也是连续不断的,没有切割区分。”(《幼狮文艺》访谈)一本诗集形式的自由,意图撑构出对等时空的自由,然后诗人在其中释放思想惯习,释放语词逻辑,释放自己,释放灵魂。
在组诗《童话故事》中,她便反诘童话规则。诗句短而精炼,戳到笑(痛)点,散发无奈的莞尔。例如她为永远被定型的角色与情节补述心情:“睡美人蛮累的/只想继续睡/偏偏就有人一定要来吻她”;“青蛙王子不太适应/和公主的婚姻生活/他想变回从前那只青蛙/那只单身的青蛙”。婉瑜不同意童话的框限,更不同意日常语言的固定意义联结,她要再探重新配对的可能性。《14种告白的结果》以“我爱你”做起句,以14种叙述做回应,或否定或闪躲或离题或反讽或暗喻或正面接受,种种都在尝试情感对应的差异可能;《好久不见》写出习见的“好久不见”情境对话,除了外形(胖了瘦了老了)评论之语,更可有各式印象评价,如“你深刻了”“你呈现斑点状”,突兀冒出的诗句更能指陈实况;《道别》亦然,在道别的人生情境里,人们能使用的话语极其有限,婉瑜示范了多种说法,其中趣味盎然,如“我会帮日子打磨上蜡确保你经过的时候它非常光彩”“打电话给我當世界运转得不太顺畅的时候”等;《后来怎么了》是一首补充(扩充)现有对话可能性的精彩之作,关于想念,陈词套语不少,但婉瑜追索至情感与语言的边界,带回更深更真更新的表达:“后来为了和回忆的大象达成平衡,我持续帮另一端添加砝码。为了帮梦中的麒麟想个名字,我查了六本字典。”思念不必在言表,更纯粹的情感已从语言新矿区被掘出……
她重组定型的相应对话,她重新注释语词(如《小事》《对与错》……)。她重出考题,将语言美感从应试主义框限里夺回答复权。《期末试题》《公主的抉择》《选择题》等诗开展出教科书之外的“考试内容”,关于诗,关于表达,关于人生选择。种种实验(测验),达致她在后记里提到的“诗句大风吹”游戏效果,语言终能离席转换,制造自由游走的充裕空间。在语言层次之内,这绝对是一本极富突破与创造性意义的诗集。然而,我更确实感受到了语言之外的书写意涵。那即是,婉瑜释放语言的潜在意义是精神的安顿与统整。当我在诗集后记读到这段话时,霎时明白语言内外交杂的召唤能量如此强大:“写诗可以带来快乐吗?对我来说那不像快乐,比较像是安定,安定神魂,也像是一种‘使完整’的过程,让破碎的溃不成军的,在诗里重新趋于完整。”因为我们被各式坚固的观念界限切割,被世界种种规则束缚。如荣格所言,人的内在被“异化”成如一格格彼此不熟识不沟通的抽屉,精神要自由、灵魂要完整,必须进行“个体化”工程。唯有重新言说,方能抵抗语言背后的思想宰制,挑战系统性意义,在协商与突围之间,找回并拼凑破碎四散的主体内容。写作时,就是诗人进行个体化的时刻,如同她接受《联合文学》杂志访谈时所说:“创作的时候,就是可以任性的时候、可以冒险的时候。”任性与冒险的时候,正是自我真实浮现的时刻。
婉瑜曾说,这不是一本情诗集,虽然爱情在其中,爱情却非唯一存在。我完全同意,但我认为与诗集同题的《爱的24则运算》仍是一首不容忽视的关键之作。数学术语竟也可以是真切的诗语,数学概念竟能如此生动地比拟爱情双方的相互演算。我最喜欢第15则:“并不十分爱我/却把我当作/你的女人/所谓概数/就是四舍五入/放弃了追究细节的权利。”不仅女人接受四舍五入的情感妥协,男人也在关系联结上含糊地四舍五入了,一个习见的数学概念写实了爱情双方的心理斟酌。当无物无事不可入诗时,诗歌自由之流已漫泛至其他表义符号系统的国境。
这本诗集在台湾才上市两周,便快速卖完首印的三千本,出版社立即再印。如此沛然的共鸣,是否因为婉瑜的诗召唤的,不只是爱,更是自由,是完整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