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步骤:
原料:排骨1000克;肉骨茶料1包;油豆腐200克;香菇150克;鸡腿菇150克;大蒜4瓣;生抽20毫升;老抽10毫升;蚝油20毫升。
1.排骨切成小段,与大蒜和料包一同放入沙煲中。
2.注入2升左右的清水。大火煮开10分钟后,撇去浮沫,转文火煮半个小时。
3.加入各种调料,继续煮1个小时。
4.另取一只锅,倒入一小半煮排骨的汤汁,将油豆腐、香菇、鸡腿菇倒入。大火煮开后,小火煮半个小时即可。
5.食用前根据口味加入胡椒。
味蕾上的故事:
肉骨茶应该算是马来菜的代表,我曾在离家最近的马来餐厅吃过几次。
一个小砂锅,端上来时还冒着热气。尝试过几个部位,始终最爱猪脆骨,外层是绵软的肥瘦肉,齿间微触处有汁液优雅地绽放,再用些力,就能听到“嘎吱嘎吱”脆骨碎裂的清脆声响,也不黏牙,好嚼得很。比起纯粹的腩肉,多了把玩的乐趣,少了肥腴。
肉骨茶是成中带有甘甜的,甜来源于甘草。一开始,空气中能捕捉到淡淡药味,入了口,甜才慢慢呈现,若有似无,像梦一般还没来得及琢磨已被下一口的香取代了。
这样的肉骨茶第一次吃感觉怪怪的,正是这种“怪怪的”不断蚕食着理智,隔几天总想去体会一下那奇怪的味道。可惜没过多久那家店便歇业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怪怪的”少数派口味呢?
我做的肉骨茶基本没有技术性,用肉骨茶的香料加水熬制而成。也没有放配菜,结结实实的一大锅排骨。因为没有甘草,缺少了令人怀念的回甘,带有一丝遗憾。
美食从来都是与情感纠缠的,我也说不清怀念的究竟是当时的味道,还是对饮江湖的豪情逸致。
夏日冰饮双薯西米露
操作步骤:
原料:红薯200克;紫薯200克;西米100克;牛奶250毫升;冰糖10克;炼乳10毫升;清水800毫升。
1.红薯与紫薯放在蒸锅中蒸15分钟。
2.取出稍凉后去皮切块。
3.西米放入沸水中,水再次滚开后,关火焖10分钟。
4.将西米沥出,放在冷水中浸泡。
5.将红薯、紫薯放入烧开的水中,小火煮15分钟后,倒入牛奶。
6.把从冷水中捞出的西米倒进去。
7.继续小火煮至西米完全透明。最后加入炼乳。
味蕾上的故事:
对待一种食物的态度,反映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甚至是人文。在北方,红薯很难成为主角,多数时候都是作为配角默默地存在。倘若做主角,那一定是纯粹、彻底的,只清蒸或者白煮,用来取代一餐华丽的饭食。而如此目的,也多数为了取悦老人家的肠胃,或者成全年轻女孩的身材。
北方人对待薯,就像小孩对待泥巴一样随意、信手拈来。做法并不考究。这大概与北方人对待料理的习惯有关。由来已久的粗犷性格,决定了他们对待食物并不会过多斟酌(酒店料理除外,我指的是家常做法)。三四十年前,一个红薯足够拯救一家人的性命,如今依然不离不弃,互相欣赏。
我家吃红薯,经常切块与白粥同煲,熬一锅黏稠的粥,便成一家老小的主食,连馒头都省了。煲粥的红薯,有切小块的,完全放纵于与白米的缠绵中,又有大块的洁身自好,期待人们发觉它美妙滋味时那一句“好甜,好软啊”的由衷赞叹。
说了半天红薯,并非刻意回避紫薯,而是紫薯真的没有存在过记忆中。这几年才厚积薄发的紫薯,颜色诱魅,无一例外地甜。实在美好到让人说不出话啦。
原料:排骨1000克;肉骨茶料1包;油豆腐200克;香菇150克;鸡腿菇150克;大蒜4瓣;生抽20毫升;老抽10毫升;蚝油20毫升。
1.排骨切成小段,与大蒜和料包一同放入沙煲中。
2.注入2升左右的清水。大火煮开10分钟后,撇去浮沫,转文火煮半个小时。
3.加入各种调料,继续煮1个小时。
4.另取一只锅,倒入一小半煮排骨的汤汁,将油豆腐、香菇、鸡腿菇倒入。大火煮开后,小火煮半个小时即可。
5.食用前根据口味加入胡椒。
味蕾上的故事:
肉骨茶应该算是马来菜的代表,我曾在离家最近的马来餐厅吃过几次。
一个小砂锅,端上来时还冒着热气。尝试过几个部位,始终最爱猪脆骨,外层是绵软的肥瘦肉,齿间微触处有汁液优雅地绽放,再用些力,就能听到“嘎吱嘎吱”脆骨碎裂的清脆声响,也不黏牙,好嚼得很。比起纯粹的腩肉,多了把玩的乐趣,少了肥腴。
肉骨茶是成中带有甘甜的,甜来源于甘草。一开始,空气中能捕捉到淡淡药味,入了口,甜才慢慢呈现,若有似无,像梦一般还没来得及琢磨已被下一口的香取代了。
这样的肉骨茶第一次吃感觉怪怪的,正是这种“怪怪的”不断蚕食着理智,隔几天总想去体会一下那奇怪的味道。可惜没过多久那家店便歇业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怪怪的”少数派口味呢?
我做的肉骨茶基本没有技术性,用肉骨茶的香料加水熬制而成。也没有放配菜,结结实实的一大锅排骨。因为没有甘草,缺少了令人怀念的回甘,带有一丝遗憾。
美食从来都是与情感纠缠的,我也说不清怀念的究竟是当时的味道,还是对饮江湖的豪情逸致。
夏日冰饮双薯西米露
操作步骤:
原料:红薯200克;紫薯200克;西米100克;牛奶250毫升;冰糖10克;炼乳10毫升;清水800毫升。
1.红薯与紫薯放在蒸锅中蒸15分钟。
2.取出稍凉后去皮切块。
3.西米放入沸水中,水再次滚开后,关火焖10分钟。
4.将西米沥出,放在冷水中浸泡。
5.将红薯、紫薯放入烧开的水中,小火煮15分钟后,倒入牛奶。
6.把从冷水中捞出的西米倒进去。
7.继续小火煮至西米完全透明。最后加入炼乳。
味蕾上的故事:
对待一种食物的态度,反映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甚至是人文。在北方,红薯很难成为主角,多数时候都是作为配角默默地存在。倘若做主角,那一定是纯粹、彻底的,只清蒸或者白煮,用来取代一餐华丽的饭食。而如此目的,也多数为了取悦老人家的肠胃,或者成全年轻女孩的身材。
北方人对待薯,就像小孩对待泥巴一样随意、信手拈来。做法并不考究。这大概与北方人对待料理的习惯有关。由来已久的粗犷性格,决定了他们对待食物并不会过多斟酌(酒店料理除外,我指的是家常做法)。三四十年前,一个红薯足够拯救一家人的性命,如今依然不离不弃,互相欣赏。
我家吃红薯,经常切块与白粥同煲,熬一锅黏稠的粥,便成一家老小的主食,连馒头都省了。煲粥的红薯,有切小块的,完全放纵于与白米的缠绵中,又有大块的洁身自好,期待人们发觉它美妙滋味时那一句“好甜,好软啊”的由衷赞叹。
说了半天红薯,并非刻意回避紫薯,而是紫薯真的没有存在过记忆中。这几年才厚积薄发的紫薯,颜色诱魅,无一例外地甜。实在美好到让人说不出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