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教学;阅读;写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4—0057—01
借北国春城东风,兴塞上明珠教育。国培“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节作文观摩课,在返璞归真的设计中,让参培教师在久违的期待中欣赏到实实在在的习作构思成文之路。听这样的语文课真的有从云端到地面的踏实感。习作切入点之新颖,指导之睿智,过程之自然,课堂生成之真实,都让笔者赞叹不已——作文课还可以这样上。梳理分析这节课中几个作文教学案例,有匠心独运之妙。
一、阅读点与写作点相结合,相得益彰,将教材范例作用直接化
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始终把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抓在手中,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找寻经典名篇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在对比与探究中找寻写作的规律,进而指导写作。可以说,这样的作文教学是有实效的,能够让学生从经典名篇中思考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进而学会构思与选材,并恰当抓住写作契机,在细微处把握作文的本原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写作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体会遣词造句之妙,揣摩感悟写作技巧之精,之后学习其结构特点和技法进行片段练笔,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案例一:作文要善于发现,向课本学习,侧重作文开篇写法指导。
方法与目的是聚焦经典名篇,夯实语言积累,汲取写作营养。
让学生打开人教版新编教材,经师生梳理发现,《散步》《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等文章开头涉及到的写作要素分别是:人、事、情、景、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飘忽于生活之外,游离于教材之外的看似高大上的美词美句,离我们很遥远,对习作毫无意义。在作文的开篇说些生活里的话,与文章中的人物有关的话,与文章主题有关的话,与文章中涉及的环境有关的话,与文章的情理有关的话,比看似新颖实则空洞乏味、华丽的词藻效果更好。入笔的人、事、情、景、理只是和主题有关,可以综合使用,有的时候也可以单一使用,一定要放开笔,不拘泥于以往的思维限制禁锢。
二、写作点与生活点相结合,相辅相成,将写作素材丰富化
从习作的源头活水出发,做真人,写真事,抒真情,表达真实的观点、思想和感情,绝不胡编滥造。要紧贴着自己的生活写,写独特的唯一的感受。这节课看似随心所欲,实则寓教于乐,寓教于心,时刻不忘学生,呵护着他们对习作的点滴兴趣。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捕捉独特的唯一的感受与体验,记录与众不同的思考。
案例二:通过自身经历,引发学生思考,抒写独特的唯一感受。
方法目的是善于观察生活,抒写独特的唯一的生活感受,记录与众不同的思考。
一个炎热的夏天,语文老师7岁的女儿看到他满头大汗,随手将自己喝剩下的半瓶矿泉水递给他,让他解暑。语文老师欣然接过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女儿又给他送来了一瓶水。“你不是刚刚给我一瓶了吗?”女儿说:“那是我喝剩下的,我怕你嫌弃,又给你买了一瓶新的。”
之后,语文老师提着这两瓶矿泉水进了教室,布置了作文题目《两瓶矿泉水的故事》,让学生就这件事情谈谈自己的想法,体验其中的心理变化并揣摩父亲的情感变化。女儿的心理变化轨迹以及父亲看到前后两瓶矿泉水后的心情,是这篇习作写作的最大触发点和思考点。女儿是忐忑不安还是后悔懊恼?父亲是释然欣慰还是失落沮丧?这之间词语的辨析运用,词义的细微差别,正是体现了习作者独特的唯一的生活感受,即是记录了与众不同的思考。这样的生活实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非常新鲜有趣,但是这其中折射出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感情、处理方式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有很多。教师把这些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关注身边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作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除了直接的还有间接的,对于间接接触到的这部分内容绝不可忽视。因此,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重要的两个渠道,阅读点、生活点、写作点,三点结合;课内与课外手拉手,写真实,开思路,讲序列,会评改,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在情感、内容、技法、評改等方面齐步向前走。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才能改变作文脱离学生生活世界高大上的歪风,纠正作文脱离语文读写的弊端,作文才能真正生动起来。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4—0057—01
借北国春城东风,兴塞上明珠教育。国培“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节作文观摩课,在返璞归真的设计中,让参培教师在久违的期待中欣赏到实实在在的习作构思成文之路。听这样的语文课真的有从云端到地面的踏实感。习作切入点之新颖,指导之睿智,过程之自然,课堂生成之真实,都让笔者赞叹不已——作文课还可以这样上。梳理分析这节课中几个作文教学案例,有匠心独运之妙。
一、阅读点与写作点相结合,相得益彰,将教材范例作用直接化
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始终把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抓在手中,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找寻经典名篇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在对比与探究中找寻写作的规律,进而指导写作。可以说,这样的作文教学是有实效的,能够让学生从经典名篇中思考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进而学会构思与选材,并恰当抓住写作契机,在细微处把握作文的本原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写作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体会遣词造句之妙,揣摩感悟写作技巧之精,之后学习其结构特点和技法进行片段练笔,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案例一:作文要善于发现,向课本学习,侧重作文开篇写法指导。
方法与目的是聚焦经典名篇,夯实语言积累,汲取写作营养。
让学生打开人教版新编教材,经师生梳理发现,《散步》《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等文章开头涉及到的写作要素分别是:人、事、情、景、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飘忽于生活之外,游离于教材之外的看似高大上的美词美句,离我们很遥远,对习作毫无意义。在作文的开篇说些生活里的话,与文章中的人物有关的话,与文章主题有关的话,与文章中涉及的环境有关的话,与文章的情理有关的话,比看似新颖实则空洞乏味、华丽的词藻效果更好。入笔的人、事、情、景、理只是和主题有关,可以综合使用,有的时候也可以单一使用,一定要放开笔,不拘泥于以往的思维限制禁锢。
二、写作点与生活点相结合,相辅相成,将写作素材丰富化
从习作的源头活水出发,做真人,写真事,抒真情,表达真实的观点、思想和感情,绝不胡编滥造。要紧贴着自己的生活写,写独特的唯一的感受。这节课看似随心所欲,实则寓教于乐,寓教于心,时刻不忘学生,呵护着他们对习作的点滴兴趣。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捕捉独特的唯一的感受与体验,记录与众不同的思考。
案例二:通过自身经历,引发学生思考,抒写独特的唯一感受。
方法目的是善于观察生活,抒写独特的唯一的生活感受,记录与众不同的思考。
一个炎热的夏天,语文老师7岁的女儿看到他满头大汗,随手将自己喝剩下的半瓶矿泉水递给他,让他解暑。语文老师欣然接过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女儿又给他送来了一瓶水。“你不是刚刚给我一瓶了吗?”女儿说:“那是我喝剩下的,我怕你嫌弃,又给你买了一瓶新的。”
之后,语文老师提着这两瓶矿泉水进了教室,布置了作文题目《两瓶矿泉水的故事》,让学生就这件事情谈谈自己的想法,体验其中的心理变化并揣摩父亲的情感变化。女儿的心理变化轨迹以及父亲看到前后两瓶矿泉水后的心情,是这篇习作写作的最大触发点和思考点。女儿是忐忑不安还是后悔懊恼?父亲是释然欣慰还是失落沮丧?这之间词语的辨析运用,词义的细微差别,正是体现了习作者独特的唯一的生活感受,即是记录了与众不同的思考。这样的生活实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非常新鲜有趣,但是这其中折射出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感情、处理方式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有很多。教师把这些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关注身边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作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除了直接的还有间接的,对于间接接触到的这部分内容绝不可忽视。因此,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重要的两个渠道,阅读点、生活点、写作点,三点结合;课内与课外手拉手,写真实,开思路,讲序列,会评改,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在情感、内容、技法、評改等方面齐步向前走。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才能改变作文脱离学生生活世界高大上的歪风,纠正作文脱离语文读写的弊端,作文才能真正生动起来。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