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先生的“上海记忆”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有关“上海记忆”的上海故事,是2012年5月由一位名叫沃夫冈的德国友人将140余张有关“上海记忆”的珍贵老照片捐赠上海市档案馆引起的。但真正追溯起来,故事最初的源头却是从沃夫冈先生的父亲怀特·约翰纳斯·沃特基先生身上开始的。
  怀特先生1902年6月出生于德国莱比锡,1925年后曾进入莱比锡的库特旅游公司工作,这就使他有机会在德国全境及欧洲旅游。钟爱摄影,并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青年怀特每到一个地方,便喜欢用手中的相机及时抓拍下他视野中一系列新鲜独特的影像。1933年,青年怀特携带着他心爱的相机首次来到中国。第二年又来到上海,这也是怀特的第二次中国之行。这次他是以独立摄影师的身份,带着摄影器材,开始亚洲之行的。这一呆就是十多年。他也因此与上海结缘。青年怀特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欧美一些公司拍摄制作旅游纪念品。这就注定了上海物像与人物,将成为他相机镜头中令人瞩目的影像内容。只是人们没有想到,在摄影师怀特的镜头中,他似乎有意回避,至少只是低调反映上海十里洋场在在可见的诸如风花雪月、欧式建筑、名人政要、老板富豪、少爷小开、小姐太太之类影像内容,而是更多地将镜头对准生活于上海社会底层芸芸众生和市井风貌,以折射当时上海另一种充满生活质感的社会世相,真实地反映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市井风貌。
  上海与怀特的结缘,不仅体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与他的镜头之间,更融入在他的爱情中。正是在上海,怀特与一位名叫夏洛特·谢普的女子有缘相识,后者是德国柏林人,他俩在上海擦出了爱情的火花。1937年两人喜结连理。两年后的1939年,他们的儿子在上海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出生,他就是沃夫冈。上海不仅成为沃夫冈先生的出生地,他还在这里留下6年多童年生活的印迹。难怪2012年5月,73岁的沃夫冈先生重返出生地,当他站在外滩望着浦江两岸时,不由感慨道:“我不敢相信这就是我六七十年前生活过的上海。”他觉得眼前的上海与他童年记忆中的上海滩、父亲相机镜头中的上海滩,差别实在太大了。
  此时沃夫冈先生重返上海还怀有一项“使命”,那就是他与妻子茵格保格将当年父亲怀特拍摄的140多张有关“上海记忆”的照片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在沃夫冈先生看来,他们父子两代与上海既有如此因缘,那么将这些有关老上海的照片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应该再理想不过。对此,沃夫冈先生曾这样表述道:“把父亲拍摄的这些有关上海的照片带回它们诞生的地方,我想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也希望,能让今天的年轻人回看历史,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这很有意义。”
  今天我们解读怀特先生相机镜头中老上海的照片,其实也是打捞“上海记忆”的过程。这打捞者中自然也包括沃夫冈先生。我们因此有理由对怀特先生心怀感激,感激他为我们留下那段有关老上海的城市肌理和百姓生活的细节;以及由这些细节交织呈现出的老上海历史。于是,我们从中直观地看到了热热闹闹的龙舟赛、玩具铺里“康元厂活动玩具”专卖柜琳琅满目的橱窗以及货物充盈的杂货店。除此之外还有行驶在马路上的造型奇特的人力“敞篷车”,以及乘坐在上面的男女。看他们的表情,似乎还流露着淡淡的惬意。而街头小书摊前的小读者则旁若无人地聚精会神沉浸在连环画中,煞是可爱。街头弄堂围着小贩的售冰机不忍离去的孩童,同样让人心生爱怜。至于街边的小吃摊,也是看得让人垂涎欲滴。而那个骑着“公务车”的警察则让我们看到,那时候当个警察还得学会三轮车夫的技能呢。至于那幅“小茶馆”的老照片,一看而知其中的人物不会来自富裕之家,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小茶馆泡上一壶茶自得其乐的享受。
  摄影师怀特就是通过这些照片,用镜头向世人展示出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表情”。这样的“上海表情”越过流光溢彩的都市表像,更多地将触角延伸到老上海的日常生活细节中,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些照片,才觉得耐人寻味。这是怀特先生用镜头向人们讲述的他眼中的老上海。这些照片中自然凝有拍摄者的情绪和感受,但同时又与拍摄对象保持着距离,从而体现出镜头美学的“间离效果”。这就像拍摄者在拍摄时,人们不必像绘画一样作某种艺术性虚构,而是可以让照片、让对象自己言说,将对象置于画面中,使之清晰,可被理解,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细节也得以呈现。
  是的,今天我们通过怀特先生拍摄的老上海照片,得以重新唤醒一些关于老上海的记忆,并从中读到老上海生活中具体可感、可触可摸的烟火气息。这样的感觉应该也属于沃夫冈先生。说起“上海记忆”,战争是一个必须直面的话题。可以说,战争是留在沃夫冈先生童年记忆中久久挥之不去的一个梦魇。沃夫冈先生的战争记忆就是发生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其中有两个画面一直萦绕在他的童年记忆中。
  沃夫冈先生清楚地记得,当年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天都有日军飞机盘旋在上海上空,然后瞅准目标掷弹轰炸。炸弹就在他家附近落下,嗡嗡声交织着轰轰的爆炸声,一直回响在他耳边,使得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胆战心惊。然而这样的日子也依稀给他留下了另一个印象,那就是他父亲在危险的战火硝烟中,一如一位勇敢的战地摄影记者,抓拍下了2000多张关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的照片。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怀特先生携全家离开上海乘火车前往北京,此行伴随他们一家同行的,有放在那些行李中的上万张出自怀特先生相机镜头中的老上海照片。说起从上海北上这段不堪回首的历程,沃夫冈先生曾这样表述道:“全家去北京时,一路看到兵荒马乱的惨景,很狼狈,很恐怖。”这样的情景不是一个好兆头。果然,令人痛惜的事情发生了,怀特先生一家还未抵达北京,放在那些行李中的上万张珍贵照片在一路颠沛流离中除少部分幸存外,大部分都丢失了。
  今天解读怀特先生当年拍摄的硕果仅存的140多张上海老照片,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这批照片堪称是个系列,它们多由数张构成一个系列,内容或小商小贩、或市井风貌、或世俗百态、或人物群像等,照片上多用英语作简单的文字说明,如几个天真的孩子或坐或站的照片,其说明文字为“中国的未来”。怀特先生似乎觉得这些孩子中一定有人会做出一番事业来,说不定还会影响中国。至于他们究竟代表“中国的未来”什么,怀特先生也许暗示人们拭目以待。沃夫冈先生知道他父亲最喜欢的是一张两个男孩坐在上海街边小书摊前正津津有味看连环画的照片(见附照)。从沃夫冈先生这话中,也可揣测出怀特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正因为怀特先生有这样的情怀,所以他才会去抓拍那些有着孩子们可爱身影的充满情趣的照片。
其他文献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众所周知,“城市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吉林省是我国北方干旱缺水省份之一,干旱缺水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重、造成的损失
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发展,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是其必然选择。通过以地域分工调整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的城市职能,通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调整优化鄱阳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通过大量的已知点对连续地面的表达方式,作为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核心数据,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数字高程模型的
6月11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正式上线。跳跃于用户掌上的新闻和资讯,将迎来全新的体验。这也是新华社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新主流、新
本文以1980年代的电视新闻生产为例,分析电视新闻生产的改革路径。电视新闻生产的改革,是从管理体制上发力,其后是运行机制的改革,最后是形态及内容的创新。按照这样的逻辑,1
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现象,体现了城市发展从向心集聚到离心分散的重要转折,是城镇化阶段性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城市经济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
“十一五”期间上海城市发展将突破旧的发展模式,将发展的视野由600平方公里拓展到6000平方公里,通过构筑大都市区、新城、新市镇组成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新的城市发展格局。上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对地观测手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行各业中,但是,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影像处理技术还尚不够成熟。虽然近年来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技术的崛起突破了基于单像元分析的束缚,但目前单纯依靠分割斑块的面向对象分析尚无法全面有效的利用所获得的特征(光谱、形状、纹理、空间关系等)对影像进行分析,且对分割产生的过分割现象显得有些束手无策。针对目前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技术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