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法宝”之一。因为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起到设疑、激趣、引思的作用,也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还能起到连接师生思想认识和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纽带作用……如果把握不当,便可能会出现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现象。要巧妙地利用课堂提问技巧,让课堂提问彰显其魅力与效率,需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关键。
当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提问效果更佳。例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计算10÷3后完成填空:在10÷3的商的小数部分,商了()个3。结果出现了多种答案,这么多答案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学生各自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当我要求学生说出理由时,大多数学生却欲言又止。这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无论你们的小数部分商了多少个3,都除尽了吗?还想再继续除下去吗?有的说,还继续除。有的说不除了。(追问:为什么?)因为再除下去的商还是3,说明后面有无限多个3。我说:“说得真好,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说是从竖式中重复出现的余数发现的……这样的回答太精彩了,通过在难点关键处设问,引发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余数与商的关系,而这正是循环小数的特征所在。可见,抓住最佳时机,巧妙发问,启智解惑,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堂上如果不把握发问的时机,就会适得其反。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示儿》时,从开始到最后提出了30多个问题,以问题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如“但、悲、同”什么意思?“王师、乃翁”什么意思?告诉“乃翁”什么?第一句诗什么意思……逐一解释完后,教师又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本准备总结全诗,可学生答不上,教师只好自己作答、总结。由于提问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无暇感悟,因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会昌小学)■
当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提问效果更佳。例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计算10÷3后完成填空:在10÷3的商的小数部分,商了()个3。结果出现了多种答案,这么多答案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学生各自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当我要求学生说出理由时,大多数学生却欲言又止。这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无论你们的小数部分商了多少个3,都除尽了吗?还想再继续除下去吗?有的说,还继续除。有的说不除了。(追问:为什么?)因为再除下去的商还是3,说明后面有无限多个3。我说:“说得真好,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说是从竖式中重复出现的余数发现的……这样的回答太精彩了,通过在难点关键处设问,引发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余数与商的关系,而这正是循环小数的特征所在。可见,抓住最佳时机,巧妙发问,启智解惑,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堂上如果不把握发问的时机,就会适得其反。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示儿》时,从开始到最后提出了30多个问题,以问题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如“但、悲、同”什么意思?“王师、乃翁”什么意思?告诉“乃翁”什么?第一句诗什么意思……逐一解释完后,教师又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本准备总结全诗,可学生答不上,教师只好自己作答、总结。由于提问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无暇感悟,因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会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