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转变启迪了我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班之前,有人向我介绍:自由散漫是他的一大特点,捉弄别人是他的拿手好戏,好吃懒做是他的天性。
  带班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身沾满油腻的衣服总伴随着他,黏稠的鼻涕时常堵满鼻孔,他真可谓人见人厌。
  可是理智告诉我:“接班之前看缺点,带班之后找优点。”于是,我忍着难闻的气味,耐着暴躁的情绪,带着慈母的胸怀,尝试与他接触。在与他多次接触后,我发现他除了学习成绩差、个人卫生差以外,还经常逃学去网吧。怎么办?
  我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改变之旅。
  一、悉心谈话,培养自尊
  谈心,能洞察学生的内心,摸清他们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所以,每天与他谈心成了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相互交流中,在耐心听他的倾诉中,我渐渐发现外形高大的他原来是那么脆弱,家境贫寒的他居然是那么懂事。
  记得有一次,当我问及他是否羡慕其他同学的家庭时,他的回答令我不由对他产生敬佩。“我有时也会羡慕其他同学的父母,但每一次产生这种想法时又马上会被打消。我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山区更穷的放羊孩子,这时我觉得还是挺幸福的。”这充满人生哲理的话出自一个11岁男孩的口中,怎能不深深打动我的心?我们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慢慢地开始进行心灵的沟通。
  随着对他了解的增多,我发现他有很多优点,比如爱画画、喜欢动手制作、关心班级等。我也意识到,在内心深处,他依然是个追求上进的好学生。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努力使他感受到公正、公平,感受到他老师的关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让他认识到,当今社会一个人外表的洁净与心灵的美丽同等重要。我让他每天衣着整洁,干干净净地走进校园;让他每晚桌斗干净,开开心心地回到家中。在平日的谈心中,我告诉他:“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烂泥糊不上墙’‘朽木不可雕’这些语句,有的只是‘你能行’这句话。”我时常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懂得恰如其分地热爱自己的名声,他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在我积极的期望下,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已经在他心中悄然萌生:他不仅卫生状况有所改变,学习上也焕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活力。
  二、寻找优点,培植自信
  为了使他充满自信地走进集体的怀抱,我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1.创造成功机会。我知道他爱航模,喜欢动手拼各种图形、赛车,所以我就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联系,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推荐他参加航模组、微机组,将他的美术作品报送学校参加校内比赛。
  2.安排班级竞选。为了发挥他书法、绘画的特长,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一次班级竞选。我鼓励他走到台前,向大家展示自我。当他被大家推选为班级宣传委员时,他激动万分,流着泪对同学们说:“真没想到大家会选我,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虽然生性顽劣的他总是不断闯祸,作为班主任可以说是成天焦头烂额地在“审理”他的“案件”,但我知道,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需要给他适合的舞台,这样一是避免了他上课捣乱,二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舞台让他有所作为。果然,那段时间,他充满了自信,为班级承办了三期黑板报,令大家赞不绝口。
  3.寻找友谊之花。友谊能使生命更加坚强。因此,我为他寻找了几位好朋友,有的成为他学习上的朋友,有的成为他生活中的玩伴。在关爱与被爱中,他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渐渐地,他融入了这个集体。在同学们不断地喝彩与加油声中,在老师热情地褒奖与鼓励声中,他的内心点燃了希望的火种,激发了强烈的内驱力。
  三、旁敲侧击,开启心灵
  为了使他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我专门组织同学通过作文、日记的形式赞扬他、鼓励他。记得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这学期,我发现他并不像以前那样一无是处。现在,他衣着干净,头发齐整,鼻子也十分干净……让人不由得说声‘这孩子多精神!’。他的艺术方面也很棒,连我都惊叹三分。他更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遇上哪个被欺负的小同学,他经常会把打人者教训一番。他的进步是我们班的骄傲。说实在的,我还真怕他超过我了呢!”还有些同学记录了他热情帮助他人的很多事例。
  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客观的评价、真情的呼唤,都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使他受到强烈震撼。从那时开始,他真的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学习上争强好胜,课堂上积极主动,与人相处也宽宏大量……
  四、家校联合,促使进步
  在争取他转变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反复:他曾经两次逃学去网吧,一次竟然夜不归宿悄悄地住在教室。当我进一步与他谈心后,了解到原来他的这一系列举动和其父母动辄对他实施打骂有关。他告诉我:“我知道爸爸妈妈是望子成龙,可是学习一定要打要骂吗,打是最好的方法吗?我不想听他们的话,我想借玩电脑把父母的责骂统统忘掉。”注意到孩子这样强烈的逆反心理,我多次与其父母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父母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误,及时改变他们的教育方法。逐渐地,孩子也消除了与父母的隔阂,步入了正轨。
  他的转变启迪了我:
  “因材施教”对于“特殊学生”的意义尤其重大:
  只有装满“爱”的阳光雨露,才能滋润这些学生干涸的心田;
  只有像寻找黄金的探宝人一样,发现他们的独特价值,才能探寻到他们蕴藏的力量和美德;
  只有多一把尺子评价他们,才会多一批好学生,力争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坚信: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
  人无全才看长处,因“材”施教定成才。
  点评
  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我在范晓兰老师的描述下看到了一个曾经自由散漫、不讲卫生、动辄出入网吧的问题孩子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活泼有爱、乐于为集体服务的阳光少年。范老师坚信“爱”可以让所有的教育手段增值,在孩子的转变上,她肯于花心思。范老师是位懂教育的好老师,她深知: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每个人都要學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我常想:老师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其实就是你期待着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人生。作为老师,你所给予学生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于生命的理解体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觉得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期待你的学生得到。恰如范老师知道自尊是重要的,所以她从不责骂批评,而是通过谈话走进学生的内心;范老师知道自信是重要的,所以她创造种种机会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范老师知道友情是重要的,所以她有意为孩子安排玩伴,让他在安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成长。
  教育是一个人格感染人格、智慧孕育智慧、激情点燃激情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成就、相互辉映的过程。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成长了,教师也成长了。孩子的成长在于转变,教师的成长在于转化——把先进的理念转化成了教育行为。爱孩子绝不是一句“高大上”的口号,爱首先是行动,是充满善良、美好愿望的行动,是富有思想和教育艺术的行动。
  范老师做到了!
  ——王文丽(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首届名师工程培养对象,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特邀讲师,著有《语文让我如此美丽》《课堂飘香是茉莉》等。)
其他文献
本刊讯为弘扬杜斌丞先生“立德树人”、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纪念杜斌丞先生在榆林市第十中学这片红色的沃土上传播革命思想、培育英才100周年,10月20日上午,榆林市第十中学隆重举行纪念杜斌丞先生执教百年暨2017年度正泰·杜斌丞扶助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颁奖大会。  杜斌丞是陕西榆林米脂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17年在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史地教
期刊
本刊讯10月25日,迤山中学迎来了阔别七十余载的老校友——著名书画艺术家吴三大,他亲率西安古都中国书画院及吴派书法艺术研究院的十几位专家回访母校,并进行艺术交流和指导。  上午十点多,吴老和各位专家进入校园。驻足迤山石前,吴老深情凝望当年的旧校牌,随后来到校友厅,参观校史展览……迤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牵动着吴老的灵魂。  参观结束后,学校组织了吴老回访母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由教育局局长杨新房
期刊
地热深井的成井工艺是一种技术要求较严的工作.本文通过作者单位多年开凿地热井的经验,以京热-118地热井为实例详细论述了开凿地热深井的成井工艺,总结了地热深井成井工艺,主
历时半个世纪的初中运动以失败而告终,1963年新6-8或5-8年级中学的提议迅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美国,中学很快取代了初中.中学教育者要做组织及教学上的决策,需要寻求下列三
本文以京热141井的钻井为例,就强渗漏段的堵漏、复杂地层钻进、防垮塌、防井斜及合理选择钻头等技术问题,依据京热141井的实际做法进行了总结,可供类似条件下的地热钻井参考.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用途、开发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地热资源管理的基本作法及管理、审批程序要求,可作为地热开发新区地热资源开发管理工作
超长电磁波遥感探测技术是一项新的勘查技术,目前在国内尚处于试验研究应用阶段.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超长电磁波遥感探测仪的原理、性能特点、解译原理、解译标志、解译方法及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地面波测深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技术,通过对实际勘探成果分析,阐述了该方法在勘探过程中有效性及产生误差原因,并提出了该方法应用的局限性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根据松辽盆地储层条件,一般地热试水井射孔应采用新YD-102枪装127弹射孔方法,提出了不同产量下试水工艺选择,试水工作制度确定,高产层采用泵举方法工作制度确定,高产水层受到
本文介绍了大庆油田现有地热井——萨热1井钻探结合试采的情况,重点介绍了萨热1井开采工艺的技术革新与地热试验应用方面的初步成果,展现了北方高纬度地区低温低产量地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