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的工艺的探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氨苄西林钠是一种常见抗生素药物,属于青霉素类抗菌药,其自研发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并且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其中溶媒结晶法是其一种较为常见的生产工艺。但是在其溶析结晶的工艺过程中,氨苄西林钠的澄清度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产品生产质量。现本文就着重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了ATN溶媒结晶新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氨苄西林钠;溶媒结晶法;溶析;ATN工艺
  中图分类号:TF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20-01
  目前在我国的氨苄西林钠的工业化生产中,可采用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以及溶媒结晶法。这三种方法的生产流程不同,所应用的工艺原理也有很大差別,为此其优缺点也各不相同。从氨苄西林钠的化学性质上分析可以得知,其在酸碱环境或高温环境下,化学性质会呈现出不稳定状态,而无论是喷雾干燥法还是冷冻干燥法,都需要在强碱和高温环境下才能进行,这样一来就会使氨苄西林钠中的β-内酰胺环发生降解反应,从而使得所生产出的氨苄西林钠质量下降。
  而相对来讲,溶媒结晶法则只需要利用有机溶剂和一定的有机钠盐,就可以使氨苄西林和有机钠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并通过结晶的方式得到氨苄西林钠产品。在此过程中,有机溶液中的其他杂质部分都会在结晶的过程中分离出去,所以所得到的氨苄西林钠纯度较高,杂质很少,并且其不会破坏氨苄西林钠的活性成分和稳定性,这类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过敏现象的概率也很低。可以说,溶媒结晶法是一种最适合工业化生产氨苄西林钠的工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工艺方法在应用中却存在着澄清度不稳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工艺加以解决。
  1、影响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质量的因素分析
  目前关于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有很多,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有研究成果认为试剂添加量、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中的澄清度稳定性。而本研究在对大量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个不同于其他研究成果的结论,即氨苄西林钠在溶媒结晶工艺生产中,只要其化学物质不与胶塞有直接接触,那么不管其所残留下来的化学物质有多少,都不会对其澄清度有太大影响。而一旦与胶塞接触,则其澄清度稳定性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并且配方不同的胶塞对澄清度的影响程度也有一定不同。
  为了确定是溶液中何种物质与胶塞发生反应而导致氨苄西林钠有机溶液澄清度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对法和对照法对工艺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有机溶剂和反应剂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逐步排除了二氯甲烷、正丁醇以及二异丙胺对澄清度稳定性产生影响。最终发现,影响溶液澄清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反应及中的异辛酸的残留量过大,而导致溶液澄清度出现不稳定。
  2、针对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工艺的改进研究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氨苄西林钠的溶媒结晶工艺中,影响其澄清度的主要原因是反应剂异辛酸的加入量。要想彻底解决异辛酸的加入量问题在,最好的方法是用一个替代品将异辛酸替换掉,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升氨苄西林钠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在此本文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溶媒结晶工艺,具体分析如下:
  2.1 CH2Cl2工艺
  原二氯甲烷结晶工艺为采用硫酸镁脱水的无水溶媒体系,但产品晶型为无定型。该工艺是在现有生产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溶剂采用二氯甲烷与异丙醇混合体系,质量和收率与现有生产工艺没有太大差别。
  2.2 ATN工艺
  ATN工艺考虑在反应体系中有水的引入,虽然所得产品含量指标可能稍差,但产品的结晶晶型要好于无水溶媒结晶体系。ATN工艺设计的出发点即为先用有机碱将氨苄西林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含有钠离子的成盐剂,并补入适量的水,使其进行复分解反应,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溶剂生成氨苄西林钠结晶。基于这一思路,溶剂的选择应为强极性溶剂,对醇类、腈类、酮类等多种溶剂进行筛选,ATN溶剂表现出比较强的优势,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成盐剂的情况下,都有较高的含量和较低的降解物,且所得产品为结晶型。成盐剂选择R1~R4,R1为弱碱性的有机钠盐, R2、R3为中等碱性的无机钠盐,R4为强碱性无机钠盐。反应完后的有机钠盐的酸根以弱酸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由于其沸点较高,不易挥发,致使残留较高,与胶塞反应作用强;而无机离子易洗涤,与胶塞反应弱;因而,选择无机钠盐可能更合适。
  以ATN作溶剂,Na-R4和三乙胺做反应剂,该工艺彻底改变了现行工艺,实现了对原工艺异辛酸钠及二异丙胺的替代,产品质量状况良好,而且晶形实现了由原无定形状态到棒状晶体的转型,收率同时有明显提高,消耗大幅度降低。在ATN工艺初步实验的基础上,对ATN溶媒结晶工艺各操作条件的变化对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影响产品含量的主要因素:加碱量、加水量和反应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控制参数,对工艺进行了优化。
  2.3 ATN工艺优势
  为说明ATN溶媒结晶工艺的优越性,从含量、澄清度稳定性、结晶性和生产成本等指标对两工艺进行综合比较。
  (1)两工艺产品含量对比。ATN工艺的产品含量在89%~91%左右,原二氯甲烷工艺的产品含量在90%~92%左右,ATN工艺产品的含量略低。
  (2)两工艺产品澄清度稳定性对比。为考察两工艺的产品对8号天然胶塞的作用,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对比ATN法和二氯甲烷法产品的澄清度的稳定性。取两种工艺生产的产品各3批,在温度40℃ 、湿度75%的条件下,分别与8号天然胶塞倒置接触,在6个月内定期检测样品的澄清度,见表1。结果显示,在加速试验条件下ATN法工艺的氨苄西林钠的澄清度比二氯甲烷工艺好。
  (3)两工艺产品晶形的对比。两种工艺的产品晶形的电镜照片显示,二氯甲烷工艺和ATN工艺所得产品晶形明显不同,二氯甲烷工艺为无定形,而ATN工艺为棒状结晶形。根据结晶理论,结晶形产品明显比无定型稳定,这为上述两种工艺产品的稳定性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不同晶型的氨苄西林钠所表现的产品稳定性已有报道。Sunada[4]曾发现氨苄西林钠存在多晶型,不同晶型稳定性不同。倪维骅等[5]曾对收集到的氨苄西林钠各类样品,进行了晶型、晶态和稳定性加速试验,对各种结晶工艺所制得的样品做了稳定性优劣的判断,发现氨苄西林钠稳定性确实与晶型有关,结晶型产品要好于无定型,其中最好的结晶型产品的储存期长达8年,无定型产品的有效期仅为2~3年。
  (4)两工艺经济效益对比。ATN工艺的收率比二氯甲烷工艺高出4. 3%,每生产1公斤氨苄西林钠的原材料消耗比二氯甲烷工艺低23. 2元。
  3、结论
  综上所述,在氨苄西林钠的生产工艺中,采用溶媒结晶法是一种最为可行的工艺。但是常规的溶媒结晶法并不能完全保证产品生产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其工艺过程中的反应剂异辛酸会影响溶液的澄清度稳定性。为此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本文中提出的ATN工艺正是这样一种改进后的新溶媒结晶工艺,其所生产出的氨苄西林钠产品质量符合我国相关药物质量要求,并且该生产工艺所得产品的稳定性要比传统的工艺更好,原料的消耗却更少,收率更高,所以其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是一种科学、可行又经济的工业生产工艺,值得在氨苄西林钠的工业生产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立峰.氨苄西林钠制备方法的研究[J]. 河北化工. 2007(06)
  [2] 李秋元,陈建军,王艳,肖志刚,郭洪茹,顾桂秋. 结晶法氨苄西林钠工艺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01)
  [3] 李润妍,周尚,龚俊波. 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的工艺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09)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海上运输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提升,成品油的海上运输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势。但是在实际的海上运输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中,也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对成品汽柴油海上运输船舶安全管理发展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对海上运输船舶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仅供参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头孢替唑HPLC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使用YMC-Pack ODS-A等C18柱(150mm×4.6mm,5?m),流动相为柠檬酸溶液-乙腈(90:1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头孢替唑在1.01~100.74?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9),y=25.2738x+1.2344,相关系数r=1.0000,最低检出浓度为0.03?g/mL,最小定量浓
期刊
[摘 要]传统舰船舷外干扰应用多年,其干扰效果得到公认,但随着导引头抗干扰技术的应用,使用传统干扰器材干扰效果受到制约,本文介绍了一些新型干扰器材的功能和性能及应用设想,并探讨了新型干扰器材作战应用方法。  [关键词]新型舷外干扰器材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TM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02-02  1、概述  随着导引头智能化水平和抗干扰能力的提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对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和释放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更好的改进其制备工艺提供参考,提高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的制备水平。方法:利用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主要的凝胶骨架原材料进行缓释片制备,并利用体外释放度检测方法来检验这种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的药物释放速度。结果:以本研究中的制备工艺处方所制备的缓释片在12h内都保持较好的缓释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的药物质量要求
期刊
[摘 要]目的:非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胶塞的相容性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在研究中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对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胶塞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国产的胶塞中,B胶塞和头孢曲松钠的相容性较强,在进口的胶塞当中,D胶塞和头孢曲松安的相容性较好。结论:采用国产胶塞中的B胶塞和进口胶塞中的D胶塞都可以保证头孢曲松钠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采用这两种胶塞还可以有效的节约药品生产的
期刊
[摘 要]目的:对采用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出最优工艺方案。方法:先利用青霉素酰化酶作为催化剂制备阿莫西林,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工艺温度、PH值、侧链与底物投料比以及投酶量进行优化,并以化学法制备阿莫西林作对比,进行为期半年的加速试验,以考察阿莫西林成品的稳定性。结果:在经过优化之后的酶法工艺所制备的阿莫西林不但收率较高,达到84.3%,而且稳定性也很好。结论:在阿莫西林的制备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头孢曲松钠是抗生素类的一种,其主要是头孢菌素多次分解之后的产物,在临床医学中属于常用抗生素类药物。其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对于其生产质量尤为关注。目前我国的头孢曲松钠生产工艺相对比较完善,各项要求符合生产质量标准,但是其色级却不够稳定,这样就使得头孢曲松钠的整体质量受到了影响,从而使得企业蒙受损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重新设定,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生产工艺,
期刊
[摘 要]科技进步使城市重工业发展迅速,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园林的绿化工作成为人们日益需求的一项工作,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园林绿化中,苗木的栽种量逐渐加大,但是,不能满足城市绿化程度,因此,在苗木栽种方面,不仅需要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养护措施,还需要利用季节的变化进行绿化工作的扩展。园林苗木反季节栽种成为目前城市园林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建设,经过打破季节的限制,选择生命力旺盛,枝叶繁茂并且能
期刊
[摘 要]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长期发展的基础。而土地管理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等重大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土地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现代化管理方式及3S辅助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土地管理 现代管理 3s辅助技术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31-01  随
期刊
[摘 要]目的:本文运用凝胶色谱法对注射用头孢美唑钠聚合物进行了测定。方法:本文采用了分子排阻凝胶色谱法进行了测定实验,测定的过程中,色谱柱为葡萄糖凝胶G-10(40~120μm)填充的玻璃柱;流动相有A、B两种,A的pH值为7.0,采用了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B为纯化水;流速为1.5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本文针对凝胶色谱法分别对3组注射用头孢美唑钠聚合物的含量进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