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课堂 提问 经验
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提”出均匀性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我个人总结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经验分享2:
“提”出精彩
学习新课标后,很有感触,对于如何在课堂提问,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激情式提问。
数学课堂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而小学生对于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一点不感兴趣,若是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例如:再讲三角形稳定性是,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的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究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
二、发散式的提问。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起所学的知识,一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在讲授完面积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的解法,在求解的过程中自己归纳出公式,这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
三、启发式的提问。
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提问,认为提的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学习“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公式应用时。老师可以举个例子,谁能从“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话算出李白行走的速度是多少,大家一看这个问题很好奇,这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用数学的角度看语文,为熟练掌握公式奠定基础。
以上只是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要想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还需要潜心研究。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第二小学)
[关键词]课堂 提问 经验
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提”出均匀性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我个人总结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经验分享2:
“提”出精彩
学习新课标后,很有感触,对于如何在课堂提问,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激情式提问。
数学课堂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而小学生对于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一点不感兴趣,若是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例如:再讲三角形稳定性是,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的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究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
二、发散式的提问。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起所学的知识,一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在讲授完面积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的解法,在求解的过程中自己归纳出公式,这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
三、启发式的提问。
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提问,认为提的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学习“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公式应用时。老师可以举个例子,谁能从“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话算出李白行走的速度是多少,大家一看这个问题很好奇,这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用数学的角度看语文,为熟练掌握公式奠定基础。
以上只是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要想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还需要潜心研究。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