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受不良社会风气侵蚀、政策调节力度弱化,个人认知非理性、学校教育封闭性和片面性、就业评估导向干扰因素影响,为此,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促进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有效结合;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多元意识;排除干扰,净化思想教育和就业环境;全程教育,确立阶段教育重点;突出素质,发展学生职业特色能力;全员参与,创新就业思想教育理念;规范就业市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模式;拓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8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高专已成为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已逐步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引起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因素,如毕业生自身学历层次、社会认可度、就业环境不理想等等,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毕业生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素质上存在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在就业观、成才观功利化,诚信意识淡化、职业道德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弱化等方面。
从主观方面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以及诚信素质、择业心理等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这些学生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业难”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职高专就业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探讨就业思想教育作为高职高专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成为高职高专德育教育模式的新拓展。
1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思想的因素
毕业生就业思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侵蚀、政策调节力度弱化,个人认知非理性、学校教育封闭性和片面性、就业评估导向干扰等。
1.1不良社会风气侵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滋生的拜金主义、庸俗实用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侵蚀着相对单纯的大学生,具体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即折射出讲实惠、崇尚个人发展、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发展、淡漠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
1.2个人认知非理性
高职高专毕业生虽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对自我与社会的认识相对本科生还比较片面,尤其是在面临毕业即将步入社会这一人生关键时刻,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与分析,往往受到感情因素的干扰,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可能,择业期望值过高。加之由于学校与社会联系不多,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情况知之甚少,对现实问题缺乏理性分析,往往被表面或一时的现象所迷惑,致使在就业指导思想和具体行为选择上陷入误区。
1.3就业评估导向干扰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提高就业率方面大做文章,无形中把压力传递到学生身上,一方面将学生在毕业前上交就业协议作为毕业条件,以“不发毕业证书”、“不发报到证”等方式向不交就业协议的学生施压,另一方面则是鼓励毕业生提前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毕业生的正常学习和职业规划,影响了学风建设,也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不安心理。
2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拓展就业思想教育新思路
就业思想教育一定要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既要体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又要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人本主义理念。
2.1利益教育
利益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思想,表现为择业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因此,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大学生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其实,世上真正的大富豪,往往皆以事业为重,在事业走向成功之日,通常也就是经济走向自立之时,这是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
2.2心态教育
就业前,毕业生对未来充满憧憬,自信乐观,摩拳擦掌,期望值很高,等真正进入社会后,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他们会犹豫彷徨,患得患失或消极等待;如遇到挫折,他们又会自卑焦虑、愤愤不平,大有怀才不遇之感。这种不稳定的情绪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自我认识及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就业。因此,培养毕业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态势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使其拥有创造性、友善宽容的人生态度,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就业及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
2.3团队协作教育
协作精神、团队意识、乐于助人的心性,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必备的素质。在科技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精细而世界经济却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个人只有融入到团体中去,个体智慧才有可能被“群体智慧”放大,使得个人无力实现的理想变成可行的现实。
2.4形势政策教育
就业总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国际国内甚至区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就业市场,影响其人才结构、专业类别的供求关系。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市场预测、就业政策导向、就业素质准备等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大局出发、从未来发展前途出发,合理定位,及时确定调整择业方向,顺利实现就业。
2.5法律意识教育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普遍法律意识淡薄,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一方面,犯了自身权益的情况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不法行为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由此可见,普及《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保障和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十分重要。
3全方位,多角度,构筑就业思想教育立体网络
3.1转变观念,促进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有效结合
只有把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把就业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切入点,让学生感到思想教育是真实的、具体的,对自己将来事业的成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来学习和掌握德育知识,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3.2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四种意识
在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教育基础上,还应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四种意识,更好地迎接人才竞争的挑战。
3.2.1就业危机意识
通过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危机感和紧迫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人才竞争中的有利和不利方面,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求职目标,确立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择业依据的观念。
3.2.2多元就业意识
教育学生打破“一次就业,终身定位”的铁饭碗思想,树立“先找工,后定位”的新思想。在“一次性寻职到位”困难的情况下,不妨“先就业,后择业”,放低标准,通过实践,表现自我,让社会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进而逐步找到理想的专业岗位。
3.2.3就业诚信意识
首先,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要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和班会课渠道,给学生灌输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关于诚信的正反事例和经验教训,使其深刻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最后还要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公平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
3.2.4职业道德意识
现实中,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时也多以品德为重,要求有责任感,乐于奉献,能与单位同甘苦。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使其融入到整个专业的素质培养中去;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进行实践教育,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学生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3.3全程教育,确立阶段教育重点
就业思想教育应是全程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确立阶段性的教育重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较短,除去实习时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最多为两年半。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经历的适应、稳定、过渡三个阶段便显得更加紧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着力构建一个全程的立体化的就业思想教育体系,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和及时应对社会需求的准备,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4突出素质,发展学生职业特色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偏重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毕业生进行规范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应重视文字写作、口头演讲、计算机运用和外文阅读翻译等能力的培养,在待人接物、语言表达、谈吐衣着、社交商务礼仪等方面也要实施严格的训练,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多功能实用人才。
3.5全员参与,创新就业思想教育理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思想教育不能只有就业部门和学生部门的单打独奏,要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运行机制,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有机衔接起来,把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统一起来,对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进行长远规划,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就业思想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高专要从决策到实践,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自身发展的就业指导模式。树立品牌特色和现代“营销”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性与就业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就业主动精神和主体潜能;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监控与反馈,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就业思想教育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江峰.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4.
[2]万峰.就业思想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工作的全过程[J].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3]朱以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3.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模式;拓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8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高专已成为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已逐步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引起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因素,如毕业生自身学历层次、社会认可度、就业环境不理想等等,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毕业生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素质上存在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在就业观、成才观功利化,诚信意识淡化、职业道德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弱化等方面。
从主观方面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以及诚信素质、择业心理等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这些学生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业难”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职高专就业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探讨就业思想教育作为高职高专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成为高职高专德育教育模式的新拓展。
1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思想的因素
毕业生就业思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侵蚀、政策调节力度弱化,个人认知非理性、学校教育封闭性和片面性、就业评估导向干扰等。
1.1不良社会风气侵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滋生的拜金主义、庸俗实用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侵蚀着相对单纯的大学生,具体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即折射出讲实惠、崇尚个人发展、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发展、淡漠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
1.2个人认知非理性
高职高专毕业生虽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对自我与社会的认识相对本科生还比较片面,尤其是在面临毕业即将步入社会这一人生关键时刻,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与分析,往往受到感情因素的干扰,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可能,择业期望值过高。加之由于学校与社会联系不多,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情况知之甚少,对现实问题缺乏理性分析,往往被表面或一时的现象所迷惑,致使在就业指导思想和具体行为选择上陷入误区。
1.3就业评估导向干扰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提高就业率方面大做文章,无形中把压力传递到学生身上,一方面将学生在毕业前上交就业协议作为毕业条件,以“不发毕业证书”、“不发报到证”等方式向不交就业协议的学生施压,另一方面则是鼓励毕业生提前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毕业生的正常学习和职业规划,影响了学风建设,也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不安心理。
2创新德育教育新模式,拓展就业思想教育新思路
就业思想教育一定要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既要体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又要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人本主义理念。
2.1利益教育
利益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思想,表现为择业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因此,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大学生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其实,世上真正的大富豪,往往皆以事业为重,在事业走向成功之日,通常也就是经济走向自立之时,这是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
2.2心态教育
就业前,毕业生对未来充满憧憬,自信乐观,摩拳擦掌,期望值很高,等真正进入社会后,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他们会犹豫彷徨,患得患失或消极等待;如遇到挫折,他们又会自卑焦虑、愤愤不平,大有怀才不遇之感。这种不稳定的情绪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自我认识及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进而影响就业。因此,培养毕业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态势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使其拥有创造性、友善宽容的人生态度,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就业及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
2.3团队协作教育
协作精神、团队意识、乐于助人的心性,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必备的素质。在科技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精细而世界经济却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个人只有融入到团体中去,个体智慧才有可能被“群体智慧”放大,使得个人无力实现的理想变成可行的现实。
2.4形势政策教育
就业总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国际国内甚至区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就业市场,影响其人才结构、专业类别的供求关系。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市场预测、就业政策导向、就业素质准备等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大局出发、从未来发展前途出发,合理定位,及时确定调整择业方向,顺利实现就业。
2.5法律意识教育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普遍法律意识淡薄,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一方面,犯了自身权益的情况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不法行为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由此可见,普及《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保障和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十分重要。
3全方位,多角度,构筑就业思想教育立体网络
3.1转变观念,促进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有效结合
只有把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把就业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切入点,让学生感到思想教育是真实的、具体的,对自己将来事业的成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来学习和掌握德育知识,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3.2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四种意识
在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教育基础上,还应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四种意识,更好地迎接人才竞争的挑战。
3.2.1就业危机意识
通过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危机感和紧迫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人才竞争中的有利和不利方面,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求职目标,确立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择业依据的观念。
3.2.2多元就业意识
教育学生打破“一次就业,终身定位”的铁饭碗思想,树立“先找工,后定位”的新思想。在“一次性寻职到位”困难的情况下,不妨“先就业,后择业”,放低标准,通过实践,表现自我,让社会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进而逐步找到理想的专业岗位。
3.2.3就业诚信意识
首先,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要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和班会课渠道,给学生灌输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关于诚信的正反事例和经验教训,使其深刻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最后还要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公平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
3.2.4职业道德意识
现实中,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时也多以品德为重,要求有责任感,乐于奉献,能与单位同甘苦。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使其融入到整个专业的素质培养中去;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进行实践教育,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学生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3.3全程教育,确立阶段教育重点
就业思想教育应是全程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确立阶段性的教育重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较短,除去实习时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最多为两年半。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经历的适应、稳定、过渡三个阶段便显得更加紧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着力构建一个全程的立体化的就业思想教育体系,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和及时应对社会需求的准备,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4突出素质,发展学生职业特色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偏重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毕业生进行规范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应重视文字写作、口头演讲、计算机运用和外文阅读翻译等能力的培养,在待人接物、语言表达、谈吐衣着、社交商务礼仪等方面也要实施严格的训练,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多功能实用人才。
3.5全员参与,创新就业思想教育理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思想教育不能只有就业部门和学生部门的单打独奏,要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运行机制,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有机衔接起来,把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统一起来,对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进行长远规划,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就业思想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高专要从决策到实践,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自身发展的就业指导模式。树立品牌特色和现代“营销”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性与就业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就业主动精神和主体潜能;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监控与反馈,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就业思想教育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江峰.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4.
[2]万峰.就业思想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工作的全过程[J].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3]朱以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