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起时,菊花绽放。绚烂的花朵不但是人们赏玩的对象,食用和药用价值也很高。
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神农本草经》载:“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宋代文豪苏东坡是文坛上的美食家,对食菊情有独钟,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食菊之好尽在字里行间。郑所南的“道人四进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菊花的食用方法很多,除可泡茶泡酒外,还可做羹做菜,如菊花鱼球、菊花羹、菊花鱼片粥、菊花露、菊花糕、菊花豆腐、菊花肉卷、菊花饼、菊花里脊、熬菊花糖、菊花火锅等,都是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别有风味。
菊花泡酒是古代最常见的食菊方式。唐朝有诗云:“九月山僧院,东篱菊花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李峤的《九日应制得欢字》诗曰:“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可见,菊花酒是古人重阳节的必备佳饮。
古代文人雅士常饮菊代茶,并赋诗吟颂。陆游有诗云“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爱菊成癖,曾采菊东篱,在“秋菊有佳色”的环境里,渴饮菊花露,饥食菊落英。每当菊花盛开时,诗人常邀亲朋好友一同品味,“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
俗话说:“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菊花茶饮在民间极为盛行。郑板桥有诗云:“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传说岳飞率军去湖北,在九宫山下停辔饮马,乡民纷纷送来菊花什锦茶慰问岳家军,鼓舞士气。
宋代有人用菊花作羹。司马光的《晚食菊羹》诗说:“采撷授厨人,烹瀹调甘酸,毋令姜桂多,失彼真味完。”看来这是一种甜菊羹,还用姜桂做作料呢。明代文学家高濂精通养生保健之道,对食用菊花颇有一番见解,他在《遵生八笺》中云:“菊花粥,用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之,清目宁心。”一语道破了食菊花粥的妙处。用甘菊花与粳米共煮的菊花粥,据《慈山粥谱》载,可“养肝血,悦颜色,清热解暑,除热,解渴,明目”。清代慈禧太后嗜食菊花,常以菊花入鸡汤烫了吃,她对菊花火锅更是情有独钟。每当窗外雪花飞舞时节,总要吃菊花火锅赏雪景,经常吃得热汗淋漓,阵阵菊花清香扑鼻,自有一番乐趣。
菊花并非皆可入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菊类自有甘苦二种,食品须用甘菊。”食用菊多为满天星系(小菊)中的品种,有蜡黄、细黄、细迟白、广州大红等。菊花性甘、苦、凉,含蛋白质、维生素、菊甙、氨基酸、水苏碱、黄酮类、刺槐素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因而常食菊花有健体延年之功效。
现代人以菊花入馔,也能烹制出多种佳肴,而且各具地方特色。如广州的腊肉菊花饼、菊花蛇羹,杭州的菊花咕噜肉、菊花肉丝,北京的菊花鱼球,安徽的菊花鸡丝,湖南的菊花竹荪汤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肴。现给大家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菊花食疗方法。
菊花蜜饮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之后饮用,具有养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脑等作用。
菊花粥糯米150克,决明子15克,鲜菊花30克。将锅烧热后加入决明子稍炒后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去渣,再加水和米一起煮粥,待熟时加入菊花再煮开,加油盐或冰糖调味食用,具有散风热、清肝热、降血压等功效。
菊花肉丝鲜菊花50克,猪瘦肉300克,鸡蛋1个。先将菊花去蒂撕成花瓣,洗净;瘦肉切丝;鸡蛋去黄,加水、豆粉等调料兑成汁。炒锅烧热,放入猪油50克,待油五成热时放入肉丝,再把兑好的汁搅匀倒入锅内,先翻炒几下,接着放入菊花,翻炒均匀,熟即起锅食用,可养肝血、悦颜色、清风眩、除热明目。
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神农本草经》载:“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宋代文豪苏东坡是文坛上的美食家,对食菊情有独钟,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食菊之好尽在字里行间。郑所南的“道人四进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菊花的食用方法很多,除可泡茶泡酒外,还可做羹做菜,如菊花鱼球、菊花羹、菊花鱼片粥、菊花露、菊花糕、菊花豆腐、菊花肉卷、菊花饼、菊花里脊、熬菊花糖、菊花火锅等,都是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别有风味。
菊花泡酒是古代最常见的食菊方式。唐朝有诗云:“九月山僧院,东篱菊花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李峤的《九日应制得欢字》诗曰:“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可见,菊花酒是古人重阳节的必备佳饮。
古代文人雅士常饮菊代茶,并赋诗吟颂。陆游有诗云“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爱菊成癖,曾采菊东篱,在“秋菊有佳色”的环境里,渴饮菊花露,饥食菊落英。每当菊花盛开时,诗人常邀亲朋好友一同品味,“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
俗话说:“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菊花茶饮在民间极为盛行。郑板桥有诗云:“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传说岳飞率军去湖北,在九宫山下停辔饮马,乡民纷纷送来菊花什锦茶慰问岳家军,鼓舞士气。
宋代有人用菊花作羹。司马光的《晚食菊羹》诗说:“采撷授厨人,烹瀹调甘酸,毋令姜桂多,失彼真味完。”看来这是一种甜菊羹,还用姜桂做作料呢。明代文学家高濂精通养生保健之道,对食用菊花颇有一番见解,他在《遵生八笺》中云:“菊花粥,用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之,清目宁心。”一语道破了食菊花粥的妙处。用甘菊花与粳米共煮的菊花粥,据《慈山粥谱》载,可“养肝血,悦颜色,清热解暑,除热,解渴,明目”。清代慈禧太后嗜食菊花,常以菊花入鸡汤烫了吃,她对菊花火锅更是情有独钟。每当窗外雪花飞舞时节,总要吃菊花火锅赏雪景,经常吃得热汗淋漓,阵阵菊花清香扑鼻,自有一番乐趣。
菊花并非皆可入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菊类自有甘苦二种,食品须用甘菊。”食用菊多为满天星系(小菊)中的品种,有蜡黄、细黄、细迟白、广州大红等。菊花性甘、苦、凉,含蛋白质、维生素、菊甙、氨基酸、水苏碱、黄酮类、刺槐素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因而常食菊花有健体延年之功效。
现代人以菊花入馔,也能烹制出多种佳肴,而且各具地方特色。如广州的腊肉菊花饼、菊花蛇羹,杭州的菊花咕噜肉、菊花肉丝,北京的菊花鱼球,安徽的菊花鸡丝,湖南的菊花竹荪汤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肴。现给大家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菊花食疗方法。
菊花蜜饮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之后饮用,具有养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脑等作用。
菊花粥糯米150克,决明子15克,鲜菊花30克。将锅烧热后加入决明子稍炒后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去渣,再加水和米一起煮粥,待熟时加入菊花再煮开,加油盐或冰糖调味食用,具有散风热、清肝热、降血压等功效。
菊花肉丝鲜菊花50克,猪瘦肉300克,鸡蛋1个。先将菊花去蒂撕成花瓣,洗净;瘦肉切丝;鸡蛋去黄,加水、豆粉等调料兑成汁。炒锅烧热,放入猪油50克,待油五成热时放入肉丝,再把兑好的汁搅匀倒入锅内,先翻炒几下,接着放入菊花,翻炒均匀,熟即起锅食用,可养肝血、悦颜色、清风眩、除热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