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线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线通信原理》是南京邮电大学面向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双语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该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探讨,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通信原理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172-02
无线通信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是无可争议的。从蜂窝移动通信到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从卫星通信到广播电视,人们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得通信和信息服务。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各高等院校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科技革新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双语教学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南京邮电大学面向国家首批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无线通信原理》双语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无线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并提升阅读和学习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该课程以概率论和通信原理等先修课程为基础,共计32学时、2个学分,选用英文原版教材《Wireless Communicatio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内容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蜂窝系统的设计、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信道的特性以及无线通信的多址接入技术等。
《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概念抽象、内容宽泛、专业词汇多、理论更新速度快,且采用双语教学,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不能驻足于传统的方法,从而推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该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该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而探讨教学改革的措施,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可行性方案。
1 课程教学的难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逐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樊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教学定位
本课程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课程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如何正确处理学科内容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进行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但正因为如此,教学精力容易集中在学科知识的讲授上,不自觉地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讲好专业知识,从而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另一方面,过度强化语言教学,让语言知识脱离了应用背景则是本末倒置。
1.2 学生水平
学生水平的差异存在于专业知识水平上,但更集中地表现在英语水平上。作者在教学中发现,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容易进入学习角色,而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就会产生惧怕和抵触情绪,甚至一些原本对无线通信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因为英语水平问题而放弃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兼顾学生的水平差异,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也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
1.3 教学内容
双语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更加凸显了合理选取和优化教学内容的必要性。知识点分散加上蜻蜓点水的讲解方式不适合于双语教学。如何从一本内容丰富的英文教材中遴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既兼顾学生的专业基础,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是极为重要的。此外,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也是该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2.1 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从思想上将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鞭策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阅读英文刊物和无线通信领域的前沿科技文献,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2 确立教学目标
双语课程的教学应当实现学科知识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两方面的高度融合。过度侧重于其中一方面都是有失偏颇的。教师不仅自身要确立这一教学目标,而且要贯彻在指导学生中。作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将这门课程理解为英文的科普课,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背诵英语专业词句上。该课程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无线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科技,因此,应当让学生熟悉英语在无线通信专业背景下的表达规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英语的应用,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能让英语语言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优选教学内容
根据课时要求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挑选和凝练。考虑到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已先修过通信原理,对于调制、均衡和编码章节内容只概括讲解,其余内容重点突出蜂窝系统设计、无线信道特性和多址接入技术,编排上由浅入深。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单列一章系统地讲解最新的LTE和LTE-advanced无线通信标准。此外,倡导学生阅读英文刊物,定期为学生提供无线通信领域综述性的英文科技文献,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2.4 改进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下面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1)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更能阐释复杂的原理。比如:讲解无线通信标准的发展时可插播视频,将发展过程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容易记住;讲解CDMA系统抗干扰原理时,给出信号变化图,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讲解跳频技术时,配以Hedy Lamarr的简介,来激发学生兴趣。(2)增加例举。对于抽象的概念,直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将其具体化。比如:讲解平坦衰落要求信号周期远大于多径时延,列举山谷喊话的例子,喊话的周期相当于信号周期,回音的延时相当于多径信道的时延,要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当然每个字的間隔时间要长一点,这样学生极易理解。(3)善于总结。教师应该善于总结课程内容的规律,来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比如:小尺度衰落的分类及判别涉及公式多,难记忆。首先,将多径信道和时变信道分开记忆;然后,对多径信道只记平坦衰落,对时变信道只记慢衰落,因为另两种衰落的判别条件相反;最后,平坦衰落和慢衰落的判别条件又只需记含有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的式子,因为另一个式子通过取倒数容易获得,这样大大减少了记忆量。(4)互动教学。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每次课前由教师采用英文板书或口述提问,由学生作答;每次课后采用答疑的形式由学生提问或者由班长统计学生问题,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下堂课向全体学生讲解。(5)增设实验。引入实验环节,比如采用Matlab或Systemvue来仿真无线通信的信号和信道,以及时域和频域特性,让原理更加直观。除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实验结果外,还能让学生在实验环节中验证课堂上所学结论,并亲自动手设计方案。
2.5 完善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成绩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又分为考勤成绩和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设置平时成绩评价标准,能够督促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来,避免出现“平时松散,考前突击”的现象。此外,作者认为后期教学改革中应当增设实验环节的考核,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革新推动着《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发展。本文从作者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该课程教学的难点,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当然,教学无定法,术业有专攻,高校教师应当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相互促进,共同为培养高层次的无线通信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孟庆民,卢敏,潘甦.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本科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7):15.
[2] Theodore S.Rappaport.Wireless Communicatio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 卢敏,孟庆民.《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59-61.
[4] 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2.
[5] 徐娟,郭爱煌.“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2010:80-82.
[6] 彭燕妮.“通信原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20-22.
关键词:无线通信原理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172-02
无线通信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是无可争议的。从蜂窝移动通信到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从卫星通信到广播电视,人们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得通信和信息服务。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各高等院校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科技革新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双语教学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南京邮电大学面向国家首批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无线通信原理》双语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无线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并提升阅读和学习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该课程以概率论和通信原理等先修课程为基础,共计32学时、2个学分,选用英文原版教材《Wireless Communicatio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内容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蜂窝系统的设计、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信道的特性以及无线通信的多址接入技术等。
《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概念抽象、内容宽泛、专业词汇多、理论更新速度快,且采用双语教学,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不能驻足于传统的方法,从而推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该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该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而探讨教学改革的措施,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可行性方案。
1 课程教学的难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逐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樊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教学定位
本课程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课程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如何正确处理学科内容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进行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但正因为如此,教学精力容易集中在学科知识的讲授上,不自觉地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讲好专业知识,从而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另一方面,过度强化语言教学,让语言知识脱离了应用背景则是本末倒置。
1.2 学生水平
学生水平的差异存在于专业知识水平上,但更集中地表现在英语水平上。作者在教学中发现,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容易进入学习角色,而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就会产生惧怕和抵触情绪,甚至一些原本对无线通信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因为英语水平问题而放弃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兼顾学生的水平差异,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也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
1.3 教学内容
双语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更加凸显了合理选取和优化教学内容的必要性。知识点分散加上蜻蜓点水的讲解方式不适合于双语教学。如何从一本内容丰富的英文教材中遴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既兼顾学生的专业基础,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是极为重要的。此外,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也是该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2.1 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从思想上将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鞭策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阅读英文刊物和无线通信领域的前沿科技文献,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2 确立教学目标
双语课程的教学应当实现学科知识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两方面的高度融合。过度侧重于其中一方面都是有失偏颇的。教师不仅自身要确立这一教学目标,而且要贯彻在指导学生中。作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将这门课程理解为英文的科普课,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背诵英语专业词句上。该课程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无线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科技,因此,应当让学生熟悉英语在无线通信专业背景下的表达规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英语的应用,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能让英语语言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优选教学内容
根据课时要求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挑选和凝练。考虑到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已先修过通信原理,对于调制、均衡和编码章节内容只概括讲解,其余内容重点突出蜂窝系统设计、无线信道特性和多址接入技术,编排上由浅入深。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单列一章系统地讲解最新的LTE和LTE-advanced无线通信标准。此外,倡导学生阅读英文刊物,定期为学生提供无线通信领域综述性的英文科技文献,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2.4 改进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下面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1)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更能阐释复杂的原理。比如:讲解无线通信标准的发展时可插播视频,将发展过程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容易记住;讲解CDMA系统抗干扰原理时,给出信号变化图,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讲解跳频技术时,配以Hedy Lamarr的简介,来激发学生兴趣。(2)增加例举。对于抽象的概念,直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将其具体化。比如:讲解平坦衰落要求信号周期远大于多径时延,列举山谷喊话的例子,喊话的周期相当于信号周期,回音的延时相当于多径信道的时延,要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当然每个字的間隔时间要长一点,这样学生极易理解。(3)善于总结。教师应该善于总结课程内容的规律,来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比如:小尺度衰落的分类及判别涉及公式多,难记忆。首先,将多径信道和时变信道分开记忆;然后,对多径信道只记平坦衰落,对时变信道只记慢衰落,因为另两种衰落的判别条件相反;最后,平坦衰落和慢衰落的判别条件又只需记含有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的式子,因为另一个式子通过取倒数容易获得,这样大大减少了记忆量。(4)互动教学。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每次课前由教师采用英文板书或口述提问,由学生作答;每次课后采用答疑的形式由学生提问或者由班长统计学生问题,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下堂课向全体学生讲解。(5)增设实验。引入实验环节,比如采用Matlab或Systemvue来仿真无线通信的信号和信道,以及时域和频域特性,让原理更加直观。除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实验结果外,还能让学生在实验环节中验证课堂上所学结论,并亲自动手设计方案。
2.5 完善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成绩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又分为考勤成绩和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设置平时成绩评价标准,能够督促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来,避免出现“平时松散,考前突击”的现象。此外,作者认为后期教学改革中应当增设实验环节的考核,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革新推动着《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发展。本文从作者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该课程教学的难点,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当然,教学无定法,术业有专攻,高校教师应当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相互促进,共同为培养高层次的无线通信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孟庆民,卢敏,潘甦.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本科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7):15.
[2] Theodore S.Rappaport.Wireless Communicatio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 卢敏,孟庆民.《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59-61.
[4] 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2.
[5] 徐娟,郭爱煌.“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2010:80-82.
[6] 彭燕妮.“通信原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