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关羽人物形象之比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三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之一,关羽的文学影响要远远超过他在历史上的影响。《三国演义》继承了《三国志》中有关关羽人物形象的描写,并充分运用文学艺术手法对其加以虚构和夸大,在使关羽文学人物形象不断得到丰满的同时却也失去了关羽作为平常人的一面。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关羽 比较 评价
  
  在猛将如云的三国,关羽的功绩比不上东吴的周瑜,也比不上魏国的张辽,即使在刘备麾下,他也未必能超出赵云、张飞和黄忠等人。但在后世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关羽这一人物形象却被无限放大,他被称颂为扶困救危的江湖义士,又被美化成匡复汉室的一代忠臣,明清以后更被尊崇为神勇无敌的“武圣”,甚至被老百姓当作神灵供奉于庙宇门庭之上。一个人物的两种形象差异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好奇,基于此本文拟采用比较研究的方式力求剖析、还原关羽这一人物,并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一、两部作品中关羽人物形象的共性
  
  1、关羽的“义”、“武”形象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评道:“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秉烛达旦。人传奇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风光。……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充分肯定了关羽重义和神勇的人物特征。
  关羽首先是以“义”而名垂千古的。《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有多种表现,既有“上报国家”的忠义,也有“下安黎庶”的仁义;有“救困扶危”的侠义,又有“同生共死”的情义。关羽的一生,始终不折不扣地践行着这一行为准则。例如“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等表现出对汉室的忠义:黄忠马失前蹄而不肯加害于他,表现出不趁人之危的道义;华容道上放走曹操,表现出知恩必报的恩义;秉烛达旦立于户外,则表现出对嫂夫人的礼义、对刘备的忠义和对兄弟的情义……“这些形式紧紧围绕‘义’这个中心,在各自的范围内对‘义’进行了充分演绎,同时又彼此作用,相互影响,从不同层面、各种角度丰富了关羽之义。”
  当然,罗贯中并不是凭空创造出关羽这种“义贯千古”重义品质的。关羽之讲“义”在史实上确有记录。《三国志·关羽传》中说:“先主与二人(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降曹后,虽然被曹操“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但终没能收买其心。在“立效以报”曹操后,却尽封“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最后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刘关张出身微贱,但却能在争夺天下的奋斗里,始终有“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情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神品质,所以《关羽传》虽然仅有短短的千言左右。但它却成为《三国演义》中关羽“义绝”形象的重要材料来源。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形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演义》对关羽的武功备加推崇,并突出描写了关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并围绕这一中心构造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如温酒斩华雄,千军万马之中轻取颜良、文丑之首,闯关斩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均从多角度多侧面刻画出了关羽的武艺高强和善于谋略。正如周瑜在写给孙权的密书中所言:“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他很敏锐地看到关羽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英雄之气在东汉末年争霸战争中的作用。
  同样其智勇双全、威武英雄的形象在《三国志》中也能找到史实来佐证。陈寿在《关羽传》中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颜严,并有国土之风。”明确指出,关羽和张飞一样都具有万夫不挡的英雄气概。除本传之外,对关羽的评价在其他传中也有出现,如《三国志·程昱传》载程昱在分析形势时谓:“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三国志·郭嘉传》裴注引《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日:‘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显然,关羽“万人之敌”的个人能力,已成为刘备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致胜的法宝和利器。
  
  2、关羽的“自大”、“气盛”形象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同样也反映了关羽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先看其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亏诸葛亮致书说服才免于此举。此事并非虚构,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亦有记载: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马)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指汉高祖的大将黥布、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再看大意失荆州一段,《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不仅气盛高傲,不讲策略,并且背弃了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制定的联孙抗曹的大政方针,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东吴向关羽“求亲”,却遭到他粗暴无礼的拒绝,致使自己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陈寿在《关羽传》中也有记载: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从“先是”和“又”两个词可以看出陈寿把关羽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其一是破坏了蜀吴的关系,其二是没有处理好与蜀国其他将领的关系。而这两点原因均和关羽性格上的“自大”、“气盛”形象密不可分。
  
  二、两部作品中关羽人物形象的差异
  
  清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评价《三国演义》为“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甚是圭臬之言。《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虽有诸多相同和相似点。但由于二者在写作目的、体裁体例、正伪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更由于罗贯中除了将《三国志》作为史料基础外,还充分借鉴了《三国志平话》、三国影戏、三国杂剧、民间野史等资料,所以二者所描写的关羽人物形象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内容的虚构上来看,罗贯中为了表现这个所谓“义贯千古”的英雄人物当然不能将眼光仅局限于那一点点的历史事实,于是便概括生发出不少富有浓郁文学意味的场景和情节,“桃园结义”、“义释曹操”等均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经典故事。例如在“降汉不降曹”情节的设计上,历史上关羽本来是被擒投降的。《魏志·武帝纪》中记道:“建安五年,曹公 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而在《三国演义》里,作者为了使关羽人物形象更具光彩,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做了极大的艺术渲染和修改,甚至不惜改变历史事实。于是降曹变成了是为了尽君臣之义、尽兄弟之情、尽叔嫂之礼,经过改造后的败降事件反而更加突出了关羽重义的品质,为其凭添了几许人格魅力。
  《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性格上常常运用夸张、渲染的方法,把人物性格强化到非常人能有的程度,运用传奇性的故事或情节,使人物性格十分地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三国志·关羽传》中“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用一个动词“刺”描写了关羽斩颜良时的情形,描写简洁直白。而在《三国演义》中此段描写便有了极大变化,“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这一段把关羽写得像战神一样。连用了“起、刺、割、栓、飞、提”几个动词来形容关羽斩颜良之快,不仅写出了关羽的神勇,更渲染出关羽那种无人比拟的上将气势。
  为了让关羽人物形象更富传奇色彩,罗贯中还不惜运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三国志》中描写关羽的雄壮威猛。多次用到“万人之敌”一词,在关羽的生平事迹里,也确实有一些可以称道之处,这些都成为《三国演义》中创造其人物形象的基础。但作为一个“万人敌”的英雄来看,历史记载中仅有他降曹后的“斩颜良”之举,其他如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虽有史可依可是仍然不足以表现出关羽战必胜。攻必克,勇冠三军,所向无敌的英雄形象。于是作者为了更加凸显他的英雄人物形象,就把属于别人的功绩一并集中在关羽身上。如“诛文丑”,事实上文丑并不是关羽所杀。《三国志·武帝纪》中只说“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而小说却把“斩丑”之功归之于关羽一人。又如“温酒斩华雄”,在史实上却是孙坚所为,《三国志·孙坚传》记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另外如“千里独行,过关斩将”等,在《三国志》里根本就没有提到,绝非史实。
  
  三、关羽人物形象的真实原貌
  
  经过上述论证,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关羽人物形象在被文学放大的同时也有必要将其真实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当然这既包括他的优点、美德也包括缺点和不足。毕竟人无完人,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关羽的优缺点均很突出。对于其成就,历史上早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忠于友谊。英勇善战,性格坚毅”等。而有关其缺点却还很少有系统的总结,大体而言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有大勇却无大谋。纵观关羽的一生,其在军事作战中勇猛顽强并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奠基蜀国大业当之无愧的功臣,然而他却缺乏一名大将应有的智谋和韬略,“在军事战略思想上思路不清,头脑简单,尤其在一些细枝小节问题上,更是草率、莽撞,往往因小失大。”如在吴蜀联合抗击曹魏的问题上,孙权一直想拉拢关羽作为自己的后援,结成吴蜀联盟。于是遣使为其子求娶关羽之女,而关羽却没有意识到这场婚姻是孙权意欲结盟的政治信号,也没有认真贯彻和执行刘备所制定的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反而“骂辱其使。不许婚”。致使孙权大怒。这种“莽夫”之举不但破坏了蜀吴联盟,也使自己在襄樊之战中最终陷入曹、孙两军夹击当中,从而败走麦城,惨烈而死,蜀汉军事也从此一蹶不振,这真是害人害己更害了蜀国的千秋大业。
  第二,有霸气却无大气。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均浓墨重彩地反映出关羽的英武和霸气。“万人敌”的国土之风,斩华雄。取颜良、文丑,过关斩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作为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身上充满了大将应有的霸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身上充满神奇色彩的大将有时却如同裹脚女人一般小气。前文已经论及他欲与马超一较高下的自大、气盛形象,其实观其一生,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费诗曾奉刘备令拜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费诗传》)后经费诗开导。方才受命。他对虽已年迈但是当年却难以战胜的黄忠的不满情绪溢于言表,语言中充满了骄矜、斗狠的小人之气。这样的矛盾性格出现在关羽身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第三,有傲气却无人气。傲气是一种极为有趣的性格特征,作为一员大将如果身上没有一点儿傲气我们不能想象他如何率领千军万马,如何用气势震慑对手吓破敌人的胆子,但如果傲气失去了节制就会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带来无穷的遗害,关羽恰恰便是后者。由于刘关张桃园结义共闯天下,这使得蜀汉的征途必然带来一种“半家族化”式的管理模式,这成为关羽骄矜任性、目中无人脾气形成的关键因素。关羽的这种性格不仅使敌人胆寒。同时也招来自己阵营将士的害怕与背叛。襄樊之战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关羽腹背受敌,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近在咫尺的刘封、孟达却选择了见死不救,而自己的部下麇芳、傅士仁更是在诱惑面前选择了背主叛变。其实关羽这种盛气凌人的气势也威胁到了朝中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士大夫们的利益,“诸葛亮作为一个虽有才华但年资较浅的后进。对功高威重权大势强的关羽,正如曹操对孔融‘外相容忍而内甚嫌之’,表面尊重而内心嫌恶,当面虚与应承,内心屈辱不平。”有人将关羽失荆州的内因归咎为蜀汉政权内部的斗争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总之,陈寿的《三国志》为我们记录了一个较为真实的关羽人物形象,他的忠义和神勇值得后世称颂和学习。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充分运用文学艺术手法为我们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更具理想化色彩的关羽形象,深究其里其实这一人物形象也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精神品质,同样也值得我们从中挖掘智慧和汲取营养。
其他文献
『编者的话』无数摄影人钟爱风光摄影,无数摄影人希望创作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佳作。然而,风光好看,拍摄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风光摄影中的感情,摄影师如果能把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甚至把自己的爱恨融入风光中,那么,他一定能够成功。著名摄影师常宁生活在中国西部,二三十年来,经常驱车深入青藏高原、戈壁荒漠、雪山草原,用心灵感受自然的魅力,用精湛的摄影技术表现心中的风光,
[摘要] 纪录片一直被严格规定的是取材现实,客观纪录和追求真实的本质属性,而往往忽视了它还是一种艺术,是与故事片相对的电影艺术的一个子类。学术界评判纪录片的标准过于看重其是否客观真实,却忽略了它还应该达到艺术的审美和思想的深度,纪录片不仅只止于现实主义的复制和描述,它的使命,还包括对客观真实进行“创造性的处理”,予以艺术化的表达和呈现。  [关键词] 纪录片 艺术性 真实性    对纪录片
双鱼座的金雨骨子里都有着浪漫情怀,所以她一直感觉自己的婚姻不够完美,原因就是她和宋雷是相亲认识的,这似乎就缺少了些浪漫,婚前happy上金雨就和闺蜜团说,婚姻不过是两个大龄青年被逼无奈的结果,没什么好庆祝的。  婚后,金雨更是没事就数落宋雷,但宋雷总是笑眯眯地听着,似乎很享受。这更让金雨受不了,在她看来婚姻生活索然无味,就连吵架这种调味剂都没有。  虽然生活如此,但金雨无论如何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和
[摘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关于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生存的富有传奇色彩而隐藏深意的影片。从表面看这是一部“鲁滨逊漂流记”式的冒险故事片,而影片不仅仅为我们展现了梦幻的视觉效果,而且对文本本身因不同的解读而增添了魔幻色彩,表现出如梦般的精神内涵。从精神分析理论透过弗洛伊德、麦茨等人对梦的形成及与现实的关系等层面看,影片实质上表达了一场信仰与现实的对抗,在派的精神世界中如同一场“白日梦”。  [关
[摘要] 从宗教习俗中可窥探出,白裤瑶古老的铜鼓舞所表现的內容和舞蹈特征,无一不和本民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宗教习俗息息相关,它是瑶族人民创造的民族舞蹈形式,是本民族文化的结晶,正因为它与本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如此紧密相连,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盛行不衰,独具一格。  [关键词] 桂西北 白裤瑶 勤泽格勒 宗教习俗 环境因子    舞种及播布区    在云贵高原南麓的桂西北,有一个山区小县一广西
本刊讯 2015年6月3日至13日,由徐州市政府、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汉风墨韵——徐州艺术展在韩国大邱文化艺术会馆隆重举行。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出席13日举行的闭幕式并讲话。  冯其谱在讲话中说,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具有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但又紧密联系。位于韩国东南部的大邱,是一个沉积着悠远历史的文化名城,是韩国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艺术中枢之一。距离
一、电影在场与女性主义  《归来》在全国公映之后,我第一时间坐到五棵松的大屏幕影院里。近两个小时内,身边的一些观众一个个都红着眼圈,他们哭光了一包包纸巾。诚如一位观众说的那样:“拍的真好!我看电影时,眼泪止不住的流,为片中人物的命运无常,更为三位主演的精湛演技打动我!支持《归来》”(访谈材料2,2014年5月)电影中呈现陆焉识和冯婉瑜是一对儿伉俪情深的模范夫妻,仅是由于政治运动而惨遭分离,后来归来
【摘要】电视剧《乡村爱情》叙述了东北农村的新主题,语言风趣,实地拍摄,原汁原味,观众在轻松观赏之余还能感悟到剧中所展示的生活哲理,笑过之后却意味深长。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成功还是从根本上抓住了观众的心,符合了国情,纯正的东北特色结合了淳朴的农村文化给今天的电视剧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  【关键词】新主题 原生态 多角度 地域特色 乡村文化    东北特色的电视作品在今天的影视舞台上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不
摘 要: 咏物诗在整个古诗领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本文试图抓住咏物诗的相关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阐述,初步把握咏物诗的鉴赏方法与艺术特性,以获得理想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 咏物诗 鉴赏 托物言志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世间万物琳琅满目、错综复杂而又各具形态、性情不一,这往往就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内容情感等的浓缩,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一部分,是对诗
摘 要: 所谓绿色班级,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追求生态和谐的教育管理理念。绿色班级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艺术。绿色班级既体现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理念,更是进行现代班集体建设的有效载体。作者从实际出发,在创建“绿色班级”的工作实践中,提出了“绿色班级”的创建策略。  关键词: 绿色班级 创建策略 创新实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住在海边的人,心胸开阔;住在山里的人,粗犷质朴。这些都体现出环境对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