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春晖小学,江苏 苏州 215300)
【摘要】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分析,运用图文对照直观重现汉字的形象,通过联想与想象、分解组合等手段引导学生熟悉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因此,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而且让学生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更能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魅力。据此,本文对低年级语文字理识字教学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字理识字;图文;现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字理识字,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图画、故事,将文化的基因植根于孩子内心深处。学生就能透过汉字的笔画出现如“诗”似“画”般丰富的内心视像,从而形象、牢固、快速地识记汉字。如何使汉字由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意象呢?下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图文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
象形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即利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极具图像性。因此根据象形字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事物,找到汉字笔画、部件或字形与图像的相似之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鸟”是象形字,出示“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形象感知“鸟”字就像一头朝左侧立的小鸟,有较长的尾巴,“鸟”字中间的一点就像小鸟的眼睛。“禾”字的教学,先出示禾穗图,再出示“禾”字相对照,使声音、图像、语义与符号在学生的大脑里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如“山”字就像三座高耸的山峰,“田”字就像一块大田里纵横交错着的田垄,“兔”是象形字,最后一点就像兔子的短尾巴,从而引导区分“兔”与“免”。“水、火、山、木、马”都是象形字,借助图片,联系象形字,引导学生认清字形。
字理识字,通过图片与汉字的对照,让学生发现这类汉字的共同特点是一幅画,激发识字兴趣,具体形象的感知象形字的魅力,帮助学生记忆。
二、展开想象,丰富会意字的内涵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根据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合理联想有助于汉字的记忆。如“采”上部是只手,下部是棵树,像手在采摘树上的果实;由“男”字的“田”和“力”想象远古的男子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情形,还可由此联想到妇女在家纺纱织布的情景,由此,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早”是会意字,可以让学生看插图上的太阳,让学生明白早晨是太阳出来的时候,所以“早”字上面有个“日”字。“香”,上面的“禾”像成熟的禾黍,下面的“日”像盛粮食的器皿,“香”的本义是农作物成熟时散发的香味,泛指芳香。“休”可以联想到人累了,靠着树木休息;“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表达字义。教学“晒”时,如何让“晒”字的意思和“西”这个字建立联系呢?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这个“西”代表什么意思,引发学生联想,以顺口溜、编儿歌等方式巩固识字。
字理识字,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字背后的画面,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与记忆,也让识字教学情趣盎然。
三、对照古文字,记住指事字形与意
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而且学生也容易记住;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这类抽象的指事字教学中可通过与古文字对照,记住汉字的形,理解字意。
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中”古文字“”像一面旗子,旗杆竖立在中间,后借助方位词,表示中间。教学时,可用一根牙签穿过一张圆形纸的中心点,或者用“一竖穿过口中央”的口诀识记“中”字。“立”的古文字“”像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搀扶帮助站立在地上的样子。教学中将“立”的字形与人站立不动的形象建立联系,并形象的指导学生写好“立”字,第一笔点像头,第二笔横像肩膀放平,第三、四笔像下垂的两手紧贴裤缝,最后一笔像平坦得地面。结合古文字,了解指事字符号的意思,知晓造字缘由,了解漢字形义。
四、渗透文化,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
字理识字不仅有识字的方法、技巧,还渗透着文化、美育等很多内容,既激活汉字的文化生命,又注重汉字情感的生成与张扬。如《沉香救母》中“孝”字的教学,先让学生看图(一个小孩子在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路),并说一说看了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体会孩子的孝心与关心老人的美德;然后板书汉字“孝”及古文字,引导学生对照图画看汉字,“孝”字下面的“子”代表小孩子,“孝”字上面的部分就是被搀扶的老爷爷,“孝”字就是这样构成的。
这样的识字教学,孩子不仅生动地记住了字形,掌握了字义,还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人文情怀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发挥了汉字育人功能。
识字教学结合汉字的造字特点,突出汉字音形义的结合,凸显字理,渗透字理,让学生掌握汉字构字的独特规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识字兴趣,构建了快乐、高效的识字课堂。
(编辑:龙贤东)
【摘要】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分析,运用图文对照直观重现汉字的形象,通过联想与想象、分解组合等手段引导学生熟悉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因此,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而且让学生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更能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魅力。据此,本文对低年级语文字理识字教学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字理识字;图文;现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字理识字,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图画、故事,将文化的基因植根于孩子内心深处。学生就能透过汉字的笔画出现如“诗”似“画”般丰富的内心视像,从而形象、牢固、快速地识记汉字。如何使汉字由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意象呢?下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图文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
象形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即利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极具图像性。因此根据象形字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事物,找到汉字笔画、部件或字形与图像的相似之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鸟”是象形字,出示“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形象感知“鸟”字就像一头朝左侧立的小鸟,有较长的尾巴,“鸟”字中间的一点就像小鸟的眼睛。“禾”字的教学,先出示禾穗图,再出示“禾”字相对照,使声音、图像、语义与符号在学生的大脑里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如“山”字就像三座高耸的山峰,“田”字就像一块大田里纵横交错着的田垄,“兔”是象形字,最后一点就像兔子的短尾巴,从而引导区分“兔”与“免”。“水、火、山、木、马”都是象形字,借助图片,联系象形字,引导学生认清字形。
字理识字,通过图片与汉字的对照,让学生发现这类汉字的共同特点是一幅画,激发识字兴趣,具体形象的感知象形字的魅力,帮助学生记忆。
二、展开想象,丰富会意字的内涵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根据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合理联想有助于汉字的记忆。如“采”上部是只手,下部是棵树,像手在采摘树上的果实;由“男”字的“田”和“力”想象远古的男子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情形,还可由此联想到妇女在家纺纱织布的情景,由此,一幅男耕女织的画面就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早”是会意字,可以让学生看插图上的太阳,让学生明白早晨是太阳出来的时候,所以“早”字上面有个“日”字。“香”,上面的“禾”像成熟的禾黍,下面的“日”像盛粮食的器皿,“香”的本义是农作物成熟时散发的香味,泛指芳香。“休”可以联想到人累了,靠着树木休息;“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表达字义。教学“晒”时,如何让“晒”字的意思和“西”这个字建立联系呢?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这个“西”代表什么意思,引发学生联想,以顺口溜、编儿歌等方式巩固识字。
字理识字,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字背后的画面,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与记忆,也让识字教学情趣盎然。
三、对照古文字,记住指事字形与意
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而且学生也容易记住;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这类抽象的指事字教学中可通过与古文字对照,记住汉字的形,理解字意。
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中”古文字“”像一面旗子,旗杆竖立在中间,后借助方位词,表示中间。教学时,可用一根牙签穿过一张圆形纸的中心点,或者用“一竖穿过口中央”的口诀识记“中”字。“立”的古文字“”像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搀扶帮助站立在地上的样子。教学中将“立”的字形与人站立不动的形象建立联系,并形象的指导学生写好“立”字,第一笔点像头,第二笔横像肩膀放平,第三、四笔像下垂的两手紧贴裤缝,最后一笔像平坦得地面。结合古文字,了解指事字符号的意思,知晓造字缘由,了解漢字形义。
四、渗透文化,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
字理识字不仅有识字的方法、技巧,还渗透着文化、美育等很多内容,既激活汉字的文化生命,又注重汉字情感的生成与张扬。如《沉香救母》中“孝”字的教学,先让学生看图(一个小孩子在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路),并说一说看了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体会孩子的孝心与关心老人的美德;然后板书汉字“孝”及古文字,引导学生对照图画看汉字,“孝”字下面的“子”代表小孩子,“孝”字上面的部分就是被搀扶的老爷爷,“孝”字就是这样构成的。
这样的识字教学,孩子不仅生动地记住了字形,掌握了字义,还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人文情怀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发挥了汉字育人功能。
识字教学结合汉字的造字特点,突出汉字音形义的结合,凸显字理,渗透字理,让学生掌握汉字构字的独特规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识字兴趣,构建了快乐、高效的识字课堂。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