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等等,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很好地做到了“瞻前”。然而一堂精心设计的课上完之后,很多老师就觉得完成教学任务了,就松了一口气,就觉得“完事”了。其实不然,一堂课总会有得有失,所以课后我们要积极做好教学反思,认真反思后我们每个老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语文教学要做好“瞻前”,但也千万不能忘了“顾后”。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教学评价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92-01
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的制订、学习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五个子系统组成。仔细回顾一下,在我们语文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以上五个子系统中哪个属于我们的薄弱环节?显然,教学评价这一子系统相对而言我们都不太注重,甚至部分老师会忽略。本文就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教学反思来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我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等等,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很好地做到了“瞻前”。然而一堂精心设计的课上完之后,很多老师就觉得完成教学任务了,就松了一口气,就觉得“完事”了。其实不然,一堂课总会有得有失,所以课后我们要积极做好教学反思,认真反思后我们每个老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这里引用一资深学者的话就是:认真写三年的教案,不如认真写一年的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做好“瞻前”,但也千万不能忘了“顾后”。正如《人民教育》2005年第4期“教育反思”中提出所谓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探索、再创造。
1 反思教学中的“得”
这里的“得”即成功的经验。一堂课下来,静下心来想一想,哪些地方是合理的、有效的,哪些地方是自己的得意之处,哪些地方自以为是可取的。比如,我在教授《琵琶行》这课,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课前、课中都准备安排一些琵琶弹奏的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就有助于理解和体会白居易笔下的描写琵琶声的名句了。但是课上下来,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要把握好音乐欣赏的度。原本我准备了几段比较有代表性的琵琶曲欣赏的,不过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全部都播放欣赏的话就太多了,因此我只选取了其中两个片段。素材是为了课堂服务的,要适当地取舍,要不然我肯定就把那堂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了。
2 反思教学中的“失”
这里的“失”即失误的教训。一堂课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人遗憾、觉得做得失误的地方。如果自己都觉得遗憾,甚至有时有挫败感的话,就要自己先好好地想一想,也可以和同事们讨论一下,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类似的失误。比如我在第一次讲授《项链》这一课时,我就先对着书本内容逐章逐段在梳理情节,而后来由于时间关系,这课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构思特色等方面我只能草草收场。课后我就在想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我的这课要是这么上的话明显重点难点没有落实。后来我思前想后这节课失败的环节就在梳理情节方面。这篇文章的情节学生通过自读就可以基本上掌握了,根本不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赘述。因为这篇文章篇幅不长,生字词不多,中职学生凭借已有的语文能力完全可以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自行复述情节,教师板书上突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主线就行了。然后花较多的时间在人物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和作者精巧的构思上,这样明显学生思维活跃,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3 反思教学中的“感”
这里的“感”特指教学中那些突发的灵感。灵感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如果一堂课有料想不到的妙处时,一定要及时把它记下来,以便更好地为后来的教学服务。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课时,我备课时和大部分老师一样,按照习惯性思维,解题——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讲授新课等按部就班而备课。在我第三次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介紹,可以化为这么一个问题,抓住文章的开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学生第一反应就是作者这几天心情不好,我接着就问他们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情不好呢?学生七嘴八舌开始寻找原因,这样自然就过渡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比如《赤壁之战》这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课文串讲后,我原本按照备课思路是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总结一下这场战役曹操失败的历史教训等。可是我发现这么一篇文章串讲下来学生已经很疲劳了,班级里毫无生气,我自己讲了那么多也觉得特累。我看有些男生甚至昏昏欲睡了突然灵机一动提了个问题:“如果时光倒流,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回到了那个时代,大家去做一回曹操,就在赤壁之战发生之前,你作为曹操,当时的决策会是什么样的呢?”当时许多学生顿时精神一振,在接下来的热闹的讨论过程中,人物形象学生自己分析了,成败原因也都找出来了。甚至下课后我听见几个男生还在讨论呢,我是心里偷着乐地走出教室的,学生学得开心,我更是教的轻松。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再认识,是一种高水平和高层次的思考,是课堂的延续。我们既要反思教师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弥补问题,不用拘泥于形式,也不用局限于字数,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师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语文教学做好瞻前千万别忘顾后。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77页。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教学评价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92-01
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的制订、学习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五个子系统组成。仔细回顾一下,在我们语文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以上五个子系统中哪个属于我们的薄弱环节?显然,教学评价这一子系统相对而言我们都不太注重,甚至部分老师会忽略。本文就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教学反思来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我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等等,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很好地做到了“瞻前”。然而一堂精心设计的课上完之后,很多老师就觉得完成教学任务了,就松了一口气,就觉得“完事”了。其实不然,一堂课总会有得有失,所以课后我们要积极做好教学反思,认真反思后我们每个老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这里引用一资深学者的话就是:认真写三年的教案,不如认真写一年的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做好“瞻前”,但也千万不能忘了“顾后”。正如《人民教育》2005年第4期“教育反思”中提出所谓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探索、再创造。
1 反思教学中的“得”
这里的“得”即成功的经验。一堂课下来,静下心来想一想,哪些地方是合理的、有效的,哪些地方是自己的得意之处,哪些地方自以为是可取的。比如,我在教授《琵琶行》这课,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课前、课中都准备安排一些琵琶弹奏的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就有助于理解和体会白居易笔下的描写琵琶声的名句了。但是课上下来,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要把握好音乐欣赏的度。原本我准备了几段比较有代表性的琵琶曲欣赏的,不过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全部都播放欣赏的话就太多了,因此我只选取了其中两个片段。素材是为了课堂服务的,要适当地取舍,要不然我肯定就把那堂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了。
2 反思教学中的“失”
这里的“失”即失误的教训。一堂课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人遗憾、觉得做得失误的地方。如果自己都觉得遗憾,甚至有时有挫败感的话,就要自己先好好地想一想,也可以和同事们讨论一下,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类似的失误。比如我在第一次讲授《项链》这一课时,我就先对着书本内容逐章逐段在梳理情节,而后来由于时间关系,这课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构思特色等方面我只能草草收场。课后我就在想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我的这课要是这么上的话明显重点难点没有落实。后来我思前想后这节课失败的环节就在梳理情节方面。这篇文章的情节学生通过自读就可以基本上掌握了,根本不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赘述。因为这篇文章篇幅不长,生字词不多,中职学生凭借已有的语文能力完全可以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自行复述情节,教师板书上突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主线就行了。然后花较多的时间在人物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和作者精巧的构思上,这样明显学生思维活跃,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3 反思教学中的“感”
这里的“感”特指教学中那些突发的灵感。灵感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如果一堂课有料想不到的妙处时,一定要及时把它记下来,以便更好地为后来的教学服务。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课时,我备课时和大部分老师一样,按照习惯性思维,解题——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讲授新课等按部就班而备课。在我第三次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介紹,可以化为这么一个问题,抓住文章的开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学生第一反应就是作者这几天心情不好,我接着就问他们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情不好呢?学生七嘴八舌开始寻找原因,这样自然就过渡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比如《赤壁之战》这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课文串讲后,我原本按照备课思路是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总结一下这场战役曹操失败的历史教训等。可是我发现这么一篇文章串讲下来学生已经很疲劳了,班级里毫无生气,我自己讲了那么多也觉得特累。我看有些男生甚至昏昏欲睡了突然灵机一动提了个问题:“如果时光倒流,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回到了那个时代,大家去做一回曹操,就在赤壁之战发生之前,你作为曹操,当时的决策会是什么样的呢?”当时许多学生顿时精神一振,在接下来的热闹的讨论过程中,人物形象学生自己分析了,成败原因也都找出来了。甚至下课后我听见几个男生还在讨论呢,我是心里偷着乐地走出教室的,学生学得开心,我更是教的轻松。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再认识,是一种高水平和高层次的思考,是课堂的延续。我们既要反思教师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弥补问题,不用拘泥于形式,也不用局限于字数,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师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语文教学做好瞻前千万别忘顾后。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