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随机对照研究、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的疗效.方法 120例PN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分为生物反馈治疗组和行为疗法组.两组均接受3个月治疗,于治疗结束时(第一次)、治疗结束后6个月(第二次)进行随访,分别评判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行为疗法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6.7%和51.7%;生物反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3.3%和91.6%.生物反馈治疗组治愈
【机 构】
: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机对照研究、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的疗效.方法 120例PN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分为生物反馈治疗组和行为疗法组.两组均接受3个月治疗,于治疗结束时(第一次)、治疗结束后6个月(第二次)进行随访,分别评判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行为疗法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6.7%和51.7%;生物反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3.3%和91.6%.生物反馈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P<0.05,P<0.01).治疗结束6个月后,行为疗法组治愈率、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32.7%、50.9%和10.9%;生物反馈组治愈率、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2.1%,88.0%和5.2%.生物反馈组治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P<0.05,P<0.01),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行为疗法组两次随访时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患儿构成比例分别为34.5%、36.3%,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人数比例较治疗前(60.0%)显著减少(P<0.01);生物反馈组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患儿构成比例分别为10.3%、19.0%,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人数比例较治疗前(45.0%)显著减少(P<0.01).结论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是PNE患儿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生物反馈训练是治疗儿童PNE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合并有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的患儿.因此,生物反馈训练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外科纠治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外科治疗54例mVSD患儿的临床资料.8例单纯mVSD行胸壁小切口,食道超声引导下右心室前壁穿刺置入封堵伞关闭mVSD,其余均在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路径修补或封堵mVSD,其中10例采取直视下封堵,15例行双层浅表连续缝合心内膜关闭缺损,3例采用自身心包补片修补,18例采用“三明治”技术关闭缺损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在维吾尔族、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并考察年龄对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55例(维族194例、汉族161例)无
早产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生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成熟,且由于过早离开母体,经胎盘转运母体IgG较足月儿明显减少,而且体内内源性抗体形成匮乏,使得早产儿出生时免疫
目的 回顾性评价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以及比较肺高压型先天型和非肺动脉高压先天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的征治疗差异.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64例,分为非肺动脉高压组(Ⅰ组)和肺动脉高压组(Ⅱ组),Ⅰ组33例,Ⅱ组31例.对两组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患儿HF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前血清抗α-enolase自身抗体情况,并观察部分患儿抗体含量在术后1、3、6个月的变化情况.方法 构建重组α-enolase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K293构建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细胞株并且纯化出无标签重组蛋白.以纯化的无标签真核α-enolase作为抗原进行ELISA检测,结合患儿的临床检查和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血清中α-enolase自身抗体的
近年来,胎龄<30周/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而他们的远期发病率和出生胎龄和体重呈负相关.笔者介绍了上述小早产儿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存活率、神经发育、受教
目的 儿童急腹症因病情发展迅速、诊断困难是小儿外科的难点,一旦延误治疗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传统的剖腹探查又有较大缺陷,本文拟探讨我科应用单纯经脐腹腔镜(TUL)治疗儿童急腹症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行单纯经脐腹腔镜手术(TUL)探查儿童急腹症患者共248例,男128例,女120例,年龄2.5~14岁,平均(7.2±2.1)岁,探查指征为:①典型的腹膜炎
目的 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诊断为NECⅡ、Ⅲ期患儿13例(晚期NEC组),Ⅰ期患儿13例(早期NEC组)及26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患儿血清Ⅰ-FABP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血清Ⅰ-FABP阳性标准,检测白细胞(WBC)、血小板(Pit)、C-反应蛋白(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