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华攻坚 战场扬军威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集中了南浦独立第十二旅团以及第十五师团、第十七师团各一部,加上李长江、杨仲华的伪军1700余人,从东台、兴化、射阳(宝应县)、陈家洋等地出发,分四路向盐城进攻,并派飞机对盐城进行狂轰滥炸,妄图将新四军重建的新军部及其主力部队歼灭。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盐城在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第三师战略区内,粉碎敌人扫荡的任务主要落实在第三师身上。为牵制敌人,减轻敌人对盐城新四军军部的压力,粟裕领导的第一师第一、第三旅部队向苏中南线的黄桥、蒋垛、曲塘、姜堰等地发起进攻,直逼泰州城下,使敌处于顾此失彼境地。当时,第一师第二旅部队临时划属军部直接指挥。军部给第二旅的任务是:在通榆公路沿线,积极抵御从东台方向进攻之敌,在南至东台、北至南洋岸、西至秦南仓、东至黄海边的范围内打击进攻之敌,阻滞其进攻盐城的速度。
  由于敌强我弱,不能硬拼,新四军军部及机关在敌军进入盐城之前撤离。敌军于7月21日占领盐城及其附近的伍佑、刘庄、大中集、裕华等地作为屏障。敌军占领盐城后,对盐阜区进行大扫荡。王必成指挥第二旅寻机袭击了刘庄、伍佑、上岗等敌据点,有力地配合了新四军第三师部队的反扫荡。
  决定攻坚 拔除“钉子”
  敌人虽然占领了盐城,但并没有达到消灭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的目的。而敌后方却在我第一师部队的打击下岌岌可危。南浦深怕其巢穴被端,只好率部于8月13日调头南下,对苏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军部指示第一师第二旅要以积极军事行动拖住敌军南下。旅长王必成和政委刘培善等第二旅领导根据军部指示,研究决定围歼裕华之敌。
  裕华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镇,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沿海南北交通线上。敌人占领后,割断了我苏中与苏北两大抗日根据地在沿海的南北交通联系,如不拔除这个深入我根据地的“钉子”,对根据地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裕华地区原是抗日根据地,群众基础好。日军占领裕华后,奸淫烧杀,人民群众受尽了蹂躏之苦,无时无刻不在“北望南师”解救他们。裕华据点周边,除西边15里处的大中集及新丰镇有日伪据点外,都是抗日民主根据地,便于新四军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进攻的不利条件是敌人侵占裕华后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其主堡是由裕华公司气象台改建的,都是钢筋水泥结构,位于高墩上,有两层楼房高,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便于发挥火力优势。除主堡外,日军还修筑了瞭望台、暗堡、铁丝网,布有鹿砦等障碍物。据点的南边有一个十多米宽的月牙形深水池塘,只在西南角上有一条约一米宽的坝埂与街道相通。据点的东边、北边是开阔地,无法接敌。西北边是伪军据点,再西边是南北方向子午河。从敌据点周围地形看,是很难接近敌主堡的。加之敌人武器精良,新四军只有机步枪、手榴弹等常规武器,要夺取裕华攻坚战的完全胜利并非易事,攻坚难度可想而知。
  周密部署 围点打援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王必成旅长不顾腿部负过伤,走路不太方便,坚持深入阵地前沿,亲自观察地形,研究战斗部署。
  要保证裕华攻坚战取得胜利,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做好打援。敌人的直接援助是来自西边大中集方向的日伪军。为此,第四团团长刘别生三次亲自侦察地形,选择伏击地段,构筑防御工事,并在河里设置障碍物,以阻击敌汽船通过。
  兵民是胜利之本。旅政委刘培善召集台北地区的主要负责人黄知真、蔡公正等开会,通报了部队将要攻打裕华敌据点的作战部署,要求地方上发动群众,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配合部队作战。地方领导表示,将发动并组织310名民兵支前,全力以赴,支援部队打胜仗。
  为全歼裕华守敌,第二旅的主要部队都投入战斗。主力第四团负责攻打裕华敌据点,第六团及第四团一部阻击大中集方向敌人的增援部队,第五团则部署在小海、西团、新团一线,以阻击东台、白驹、刘庄方向敌人的增援部队。做好准备后,旅部召开各团负责人会议,参谋长杜平下达了作战命令。最后,王必成旅长讲话。他说,“攻打裕华是一场硬仗,不论主攻还是打援,都必须发扬新四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相互协作,保证作战任务的完成。”
  参战部队于8月15日分别从数十里以外以急行军速度进入阵地,午夜完成了对裕华敌据点的包围,切断了裕华与外界的联系。
  英勇攻坚 壮烈千秋
  作战步骤是先攻打伪军据点,后集中力量强攻日军碉堡。新四军从西边越过子午河,对伪军实施包围。首先开展政治攻势,向其喊话:“和平军弟兄们,我们是新四军,是来打鬼子的,你们赶快放下武器,我们优待俘虏。”这些乌合之众,一听说新四军主力部队来了,吓得魂不附体,有的放下武器投诚,有的脱下军装,乘黑夜逃跑。对于少数不肯投降的顽固分子,新四军则给予狠狠打击。不到一个小时,就攻克了伪军据点。伪军据点离日军碉堡只有几十米,随即成为新四军进攻日军碉堡的前沿阵地。
  日军碉堡周围,除了沟河、池塘,就是开阔地,接敌十分困难,远距离冲锋必定会带来很大伤亡。因此,指挥部决定通过挖蛇形通道向敌堡逼近。蛇形通道挖好后,已是16日黎明前。指挥部下令集中全部火力压制敌人,突击队从西南坝口和东北方向的战壕里同时向敌发起攻击。勇士们如猛虎下山,一下子冲到了铁丝网的外围,狡猾的敌人投掷催泪弹,施放毒气。因事先不知敌人有毒气,没有做好防备,不少指战员中毒,进攻受挫。
  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凶猛,若白天继续进攻,必将带来更大伤亡。16日白天,新四军一边休息,一边召开“诸葛亮会”,研究进攻方案。同时,动员与发动群众送来棉絮胎和大桌子、门板、担架等物资,做好晚上进攻的准备。根据侦察与情报人员报告,东台、盐城敌人活动异常,如不迅速解决裕华之敌,有可能遭到从几个方向来的敌人的围攻。
  旅部决定在16日晚上发动总攻,要求在午夜必须拿下敌据点。第四团团长刘别生传达了旅部的命令,要求坚决、干净地全歼敌人,务必做到不使一个敌人漏网。指战员们听了旅、团首长的动员,纷纷向党表决心,请党组织在火线上考验自己。   用机步枪、单个手榴弹无法摧毁钢筋结构的坚固碉堡,只有用集束手榴弹才有可能。而集束手榴弹又怎样才能送到碉堡里去呢?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幕已经降临,各级领导利用天黑深入到前沿观察地形,考虑对策,并征求大家的意见。有的战士讲:“敌人放催泪弹,我们能不能放烟幕弹,蒙住敌人的眼睛,使其机枪发挥不了作用。”不少共产党员则主动站出来,要求当突击队员。部队领导经反复考虑,决定用火攻。火攻的方法是将棉絮缠在竹签或手榴弹柄上,浇上火油,摔到哪里,可烧到哪里。一方面是将敌人外围工事铁丝网、鹿砦烧毁,扫除通往主堡的障碍;另一方面利用烟雾遮住敌人的视线。还有的指战员讲将集束手榴弹送去的方法是用“土坦克”,即在方桌上蒙上用水浇湿的棉被,使敌子弹难以打穿,人在方桌下用头顶着向前冲锋。
  指挥部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指战员们提出的用土坦克运送集束手榴弹的建议,并安排立即准备。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已是深夜时分。
  近17日凌晨,团长刘别生下达进攻命令,信号弹腾空而起。随即,一个个带着棉絮和煤油的竹签、手榴弹飞向敌堡。顷刻间,鹿砦、房屋等易燃物资都着了火。冲杀声与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面对烟雾火海,敌人慌作一团。三排长徐德胜顶住土坦克冲向暗堡,拉响绑在身上的九颗手榴弹,将暗堡炸毁。此时,刚参加新四军不久,出生于台北县南阳镇诚心村的战士李保辉等6个人,顶着用3张方桌裹上浇湿的棉被组成的土坦克冲向敌主堡。途中,两个土坦克被打毁,李保辉等四名指战员牺牲,只剩下两名共产党员顶着一个土坦克,一直冲到敌主堡门前。一名共产党员拉响了绑在身上的集束手榴弹,一声巨响,主堡的大门被炸开。另一名共产党员趁机钻进敌堡,也拉响了集束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巨响声中,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勇士们在为战友报仇的喊杀声中冲到敌堡前。这时,没有被炸死的日本侵略军像一群疯狂的野兽,嚎叫着横冲直撞,与新四军展开白刃战。四团战士英勇顽强,勇敢杀敌。
  战斗结束后,战场上敌尸累累,血肉模糊,横七竖八地躺在碉堡前面的地上。团长命令,对敌尸体一个一个进行检查。结果,在尸体中查出2个重伤,2个轻伤,1个装死的。这些俘虏中了“武土道”精神的毒,死也不肯投降,他们喊叫着“死啦死啦的!”并咬人,踢人,战士们只好将他们绑在门板上抬走。
  击退援军 乘胜追击
  二旅在包围敌裕华据点之初,就切断了敌与外界的联系,日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地打信号弹求救。大中集的日军虽知裕华被新四军围困,但惧怕夜战,不敢出动。直等到16日天快亮时才派出增援部队,分水陆两路向裕华镇扑来。敌人被二旅警戒部队牵到距裕华镇七里半的伏击地带,遭到二旅猛烈袭击。二旅果断发起冲锋,在陆地与二卯酉河上同敌展开激战,击毁敌船一艘,活捉日军军曹(班长)1名,击毙与俘虏伪军数十名。敌人的第一次增援被打退后,又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增援,均被新四军击退。
  16日下午,当部队快打退敌人的第三次增援时,王必成旅长从裕华攻坚前线来到部队阻击阵地前,听取阻击情况的汇报。为了保证裕华攻坚战的胜利,防止敌人再次出动增援,王必成当机立断,决定跟踪追击。只见王必成将手一挥,“跟我来,再打一个胜仗,消灭大中集的敌人!”指战员们情绪高涨,立即跟着王必成追击逃跑的敌人,并攻打大中集据点。
  16日深夜,第四团第一营及特务连从北门、东门进攻,第六团第一营从南门进攻,分别消灭了驻北门中棉公司仓库和二卯酉河南据点的伪军,只剩下日军据点未攻下。
  17日凌晨,裕华敌军已被完全消灭,为防止天亮后敌从东台、盐城等方向增援会带来被动,王必成下令部队从大中集撤出,整个战斗胜利结束。
  裕华攻坚战的胜利,是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斗中,二旅伤亡七八十人,第四团第三营七连二班长、共产党员张广德,战士、共产党员陈友德等40多人壮烈牺牲;团特务连副连长蒋小毛,三排排长徐德胜,三排副排长张洪根、班长张孝洪等数十人为夺取裕华战斗胜利捐躯。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编辑:刘顺发)
其他文献
“太湖捐”又名“抗日捐”,它是太湖人民为支持抗日的捐款。如果让日本鬼子也缴“太湖捐”,那就等于是让日本人自己出钱打自己?这件事,听起来是“天方夜谭”,做起来无异于“狼口挖肉”!然而,太湖游击队就做出了这样的奇迹!  那是1943年六七月份,正是春茧收购的季节。太湖之滨的光福、东渚、镇湖一带的蚕农们,纷纷把收获的春茧出售给当地的茧子收购商行。为支援抗日军队抗击日寇,当时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慷慨解囊,
期刊
寻淮洲,是一位贫农的儿子,1912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27年初加入共青团,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两次入闽作战。他骁勇善战,指挥有方,威震敌阵,战功卓著,毛泽东多次称赞其仗打得漂亮。粟裕说,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陈毅说,他以游击战斗著称,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我军将士之楷模。2009年,
期刊
核心阅读  在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徐海东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蒋介石说他是“文明的一大害”,毛泽东则赞许他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徐海东历尽艰险,千里击敌,最终积劳成疾。抗战时局紧张时,毛泽东特地发电报嘱咐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在十位大将中,徐海东是唯一一位没参加过解放战争的高级将领。  作战英勇令敌军闻风丧胆  雪中送炭解红军燃眉之急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描写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期刊
阅读提示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5日,今年10月,恰逢他100周年诞辰。习仲勋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期刊
核心阅读  他是著名电影《风云儿女》的执导者,他是华中鲁艺唯一身兼文学、戏剧、美术三个系教授的“三栖明星”,他是新四军臂章“N4A”的设计者之一,他在新四军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演绎了文艺的春天……他就是文学艺术家许幸之。  作为《风云儿女》的执导者,他的名声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唱响。面对上海滩的烽火硝烟,他悄然开辟了另一战场,以胶片凝结历史。他蛰守“孤岛”,是一种事业的情愫;他选择离开,则是抗战使命
期刊
核心阅读  他是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教书人与写书人,他同样与中华民族的忧患命运相始相终。抗日战争时期,他将爱国的誓言注入自己的书里。他的代表作《国史大纲》被学者誉为“最成功的史学名著”。他以复兴和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对民族前途作了深刻思考。说到底,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无存在。他要通过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去寻找抗战救国的文化资源,并从中培养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期刊
阅读提示  抗战时期,新四军在华中大地与日本侵略军、汪伪军长期浴血鏖战,留下许多惊天动地和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至今传颂海内外。江南新四军挺进纵队是其中出师较早的一支英雄部队。《新四军挺进纵队传奇》通过“大江搭跳板”、“桥头筑阵地”、“三进泰州城”、“郭村保卫战”等几十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演绎了新四军挺进纵队的成长史。  今年农历腊月初八是“挺纵”创建者和领导人管文蔚同志诞辰110周年,9月5日是管文
期刊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延绵不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彰显着永恒的价值。2013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柏坡时,寓意深刻地说:“全党各级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赶考’,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当看到今天社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干群关系紧张,享乐主义、奢靡浪费
期刊
1943年,苏北军民紧密团结,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这时,新四军第三师第二十四团正在阜宁东北的东坎、八滩及滨海地区活动。3月下旬,刚刚占领了东坎的日军1个大队,就迫不及待地于3月29日派出山本中队和200多伪军在八滩安上了据点。八滩在东坎东北,相距约60华里。这里,盛产鱼虾,又是海盐集散地,商业比较发达,每年的税收也不少。当地人民常用“金东坎银八滩”来比喻这两个地方的富庶。日军占领
期刊
阅读提示  吴晓邦,中国舞蹈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名字,中国现代舞蹈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一生献身艺术,立誓“为人生而舞蹈”。抗战时期,他的舞蹈震撼心灵,点燃了民族热情,成为激励振奋人心的无声呐喊,这就是舞蹈的魅力,这就是一位民族舞者的魅力。  以舞言志,以舞警世,为人生而舞,这是他的坐标。他实现了中国舞蹈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以男性的阳刚之气取代飘逸轻柔的“女乐”之风。面对故园烽火、山河破碎,他的
期刊